干校六记 精彩片段:
校定本前言
《干校六记》一九八一年五月在香港出版,同年七月在北京出版;一九八六年北京出版了第二版,香港亦已再版。常时有人向我求索此书,说是买不到。我手边早已没有存书,只好道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要求重印此书,我很感激,特地订正错宁,并补上一两句话。整理校本时承多位同志协助,并此致谢。
杨绛
一九九一年十月
校定本前言
《干校六记》一九八一年五月在香港出版,同年七月在北京出版;一九八六年北京出版了第二版,香港亦已再版。常时有人向我求索此书,说是买不到。我手边早已没有存书,只好道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要求重印此书,我很感激,特地订正错宁,并补上一两句话。整理校本时承多位同志协助,并此致谢。
杨绛
一九九一年十月
干校,本来是对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的地方,但在“文革”中,却赋予了它新的定语——“五七”,新的含义——对上述人员中的大多数进行“劳改”。
《干校六记》为杨绛先生的散文名作,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虽说是“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但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时代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剪影。当年胡乔木曾托钱钟书转达他对此书的十六字评价:“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范用先生则言,“(本书)并非历史,但是当事者的实录,也可看作历史的证言或历史的侧记。……这类作品,作者对它有感情,对后人,对了解历史多少有些作用。”
本书尤其受有干校经历的人喜欢,堪称“干校”文学中之经典。今天、今后,人们要感性地了解那段渐去渐远的历史,本书同样堪为经典。
作者:杨绛
标签:杨绛干校六记散文文革回忆录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