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在人间_十五

高尔基
总共21章(已完结

在人间 精彩片段:

十五

我在圣像作坊里的工作不算繁重。早上,大家还没有起来的时候,我先给师傅们烧好茶炊。他们在厨房里喝茶的时候,我同巴维尔收拾作坊,把调颜色用的蛋黄蛋青分好。做完了这些,我上铺子里去。晚间,研颜料,"学习"技术。开头我很有兴趣地"学习",可是很快明白了,差不多每个工人,对于这个分工很细的技术都不喜爱,都感到沉闷无味。

我晚上无事可做,同他们谈船上的生活,讲书中的各种故事。不知不觉地在作坊里得到了说书人和朗诵者的特别地位。

我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人都没有我那么多的经历和见识,差不多他们每个人,都从小就关进作坊的小笼子里,一直待在里边。作坊里只有日哈列夫一个到过莫斯科,提到莫斯科,他便深有感触地、阴郁地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那里一切都得小心谨慎。"

其余的人不过到过舒雅、弗拉基米尔。讲到喀山的时候,大家问我:"那里俄国人多不多?有没有教堂?"

他们以为彼尔姆在西伯利亚,而且不相信西伯利亚在乌拉尔那边。

"乌拉尔的刺鱼和鲟鱼,不是从那儿,从里海运来的吗?

可见乌拉尔是在海边上。"

有时我觉得他们是在嘲笑我,他们说英国在海洋的彼岸,拿破仑是咯鲁加贵族出身。我把自己亲身的经历讲给他们听时,他们都不大相信,但是恐怖的奇闻、曲折的故事,大家都喜欢。甚至上了年岁的人,似乎也都爱虚构而不爱真实。我很明白,事情愈是荒谬,故事愈是富于想象,他们就愈加热心地听。总之,现实的东西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大家不愿意见到现在的贫穷和丑恶,却空想地巴望着未来。

我已经痛切地感觉到生活与书本之间的矛盾,而这更加使我惊奇。在我面前的是活的人,是书本中所没有的。在书本中,没有斯穆雷,没有司炉雅科夫,没有逃避派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也没有日哈列夫和洗衣妇纳塔利娅……达维多夫的箱子里有破旧的戈利钦斯基的短篇集,布尔加林的《伊凡·魏日金》和布朗别乌斯男爵的小册子。

我把那些都念给他们听,大家高兴得很,那时候,拉里昂诺维奇说:"念书很好,免得吵架胡闹。"

我开始上劲地搜寻书本,寻找到了,几乎每天晚上都读。

这是些欢乐的夜晚,作坊里静寂得同午夜一样,桌子上面挂着的玻璃球——又白又冷的星星,它们的光线映照着伏在桌上的蓬乱的和光秃的脑袋。安静、沉思的脸,呈现在我的眼前,有时候对书本的作者,对书中的人物,发出赞叹的声音。

他们好象都换了样,既专心又温和。在这样的时候,我顶喜欢他们,他们对我也好。我觉得我是在我应该在的地方了。

"我们这里有了书,就象春天,好象窗上除去冬天的窗框,刚刚打开一样,"有一天西塔诺夫说。

作品简介:

《在人间》是三部曲的第二部,描写了阿廖沙(即高尔基)11岁至16岁时的生活经历,即1879—1885年的生活断面。1879年,阿廖沙才11岁,他的母亲去世了,残忍的外祖父便把幼小的阿廖沙赶出家门,对他说:“列克谢,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谋生去吧……”这以后阿廖沙当过鞋店的学徒,绘图师家的学徒,轮船的洗碗童工,圣像作坊的学徒和建筑工地上的监工等。名义上是学徒,干的都是繁重的杂役活。阿廖沙是个爱劳动的孩子,艰苦的体力劳动他并不害怕,使他感到难受的是主人们对他的凌辱、打骂,对他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虐待和折磨。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从不放弃自己,他却养成了敢于面对一切,正视一切,刚正不阿的美好品格。

作者:高尔基

翻译:李辉凡

标签: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在人间苏联经典外国名著

在人间》最热门章节:
1二十一2二十3十九4十八5十七6十六7十五8十四9十三10十二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