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书2·异站 精彩片段:
柔软的时钟-(1968)-Soft Clocks
(日本)荒卷义雄 Yoshio Aramaki——著
(美国)和子·贝伦斯 Kazuko Behrens——英译
(美国)路易斯·夏纳 Lewis Shiner——润色
沉默螺旋——中译
荒卷义雄(1933—— )不仅是一位日本科幻小说家,还曾是建筑学家,在札幌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和自己的美术馆。荒卷的写作生涯的处女作,推想小说《大中午》(,1970)以及他的首篇科幻小说理论分析作品《艺术小说理论》(, 1970),都发表在《早川书房的科幻杂志》(, 1970)上。在《艺术小说理论》一书中,荒卷试图以康德的视角解读海因莱因的作品。荒卷义雄早年的中篇小说《白墙上的文字在夕阳中闪耀》()曾获得1972年的星云奖。该奖项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欧美的雨果奖。荒卷的首部推想超小说《白昼出发,前往不朽》()则受到了萨德侯爵的影响,获泉镜花文学奖提名。泉镜花文学奖是为了纪念日式哥特小说大师泉镜花诞辰100周年而设立的。荒卷的部分短篇小说作品用英文发表在《界中界》()和由刘易斯·夏纳编辑的反战文选《曲终之后》(, 1991)。
荒卷是如何成为一名科幻小说家的呢?荒卷研究学者,知名评论家巽孝之在荒卷的《作品合集》(, 1965)序言中写道:“荒卷对科幻小说的兴趣使得他加入了北海道科幻俱乐部。在俱乐部的同人杂志《核心》(, 1965——1967),荒卷发表了很多存在主义和心理分析相关文章,阐述了科幻作者诸如阿瑟·克拉克爵士,菲利普·迪克,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眉村卓和筒井康隆的作品。筒井康隆是日本超小说的先驱,也是发现荒卷的文学和评论天赋的伯乐。”
荒卷也被牵扯进了文坛的斗争之中。如巽孝之所言:“在1969年和1970年间,荒卷在同人小说《宇宙尘埃》()和青年才俊山野浩一的争论愈演愈烈。山野浩一是第一个商业化推想小说季刊《NW-SF》(1970——1982)的作者和编辑,和荒卷一样受激进的新浪潮文化的影响。但山野浩一不断攻击日本科幻作家,指责他们是科幻界英美同僚们的模仿者。山野著名的论断是:‘日本科幻创作的起源和可能性都是1969年,也就是现在。’”
自1990年开始,荒卷推出了更为主流的系列作品“虚拟现实战争小说”(Virtual Reality War Novels)。山本五十六,历史中“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指挥官,则作为核心角色出现在架空历史中。最初销售遇冷,但随着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这个系列迎来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受销量激励,荒卷开始了新系列《旭日舰队》()的创作。这两个系列的作品一共25卷,销量却超过500万册。
《柔软的时钟》一文的英文版最早发表在《界中界》(, 1989),而后在特刊《当代小说回顾》(, 2002)中被重新刊印,标上了“新日本小说”的标题。而本文最早的日文出版物则是在1968年发表,那时,新浪潮运动正如火如荼。本文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有着松散的联系。荒卷受画家勒内·马格里特影响的作品《热带》(, 1991),以及受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影响的作品《新生代》(, 1978),都与本文有所关联,后者更被巽孝之评为荒卷义雄的“不世之作”。
受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和剧作家普契尼作品《蝴蝶夫人》()的影响,《柔软的时钟》是篇跨界作品。读者在阅读本文时,会在不经意间联想起布列顿式的超现实主义画作,或者重温到颓废时期的文学作品。此外,在同类科幻作品中,本文也展现了去火星旅行的另一种设想。
当我仰望天上的星辰,发现它们如此渺小。要不就是我在变大,要不不就是宇宙在缩小——或者二者皆有。
——萨尔瓦多·达利
已经是火星上的中午了。在赤道地区炫目的阳光下,一场派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次派对的主题是“白昼的熄灯狂欢”。我们派对的主人是达利,他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一个偏执狂的批评家。他不仅是个腰缠万贯的富豪,还是个对现代科技恨之入骨的人。他将整个火星月沼区收入囊中,这块地产几乎有整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派对的组织者是吉尔伯特,他发号施令,让所有客人都穿上源自萨尔瓦多·达利作品的服饰。连我也不能幸免。脸上画着彩绘,身体几近赤裸的招待员取走了我从地球穿来的西装。她们给我换上一套带着金色翅膀的塑料服饰,这套衣服的创意来自那幅《利加特海港风光,守护天使和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