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懦者_后来的事

梁晓声
当代小说
总共11章(已完结

懦者 精彩片段:

后来的事

县城光复以后不久,当地的八路军部队奉命调往别处。一支国民党的部队接管了县城,设立了党部。不久,来了几位迟到的接收特派员。一个被日军占领多年,早已抢掠得民不聊生,彻底贫穷的县城,除了人口,其实已没任何值得接收的了。

但他们总是要做出点儿政绩的,于是“肃奸”、“除奸”。

真正的汉奸早就被武工队除掉了,伪军也被八路军及时解决了。

他们收集了一些不经核实的情况,将王文琪逮捕,匆匆秀了个审讯的过程,贴出告示,要将王文琪枪决。

一些村子里的农民不明真相,奔走相告,拍手称快。但对于全县城里的人,王文琪是大恩人。结果在县城里引起众怒,许许多多人欲要砸国民党党部。这引起了有责任感的国民党人士的过问,一了解,事实相反,勒令将王文琪释放了。

几天后,王文琪从当地消失了,实际上是被罗队长护送到八路军的队伍里去了。不仅王文琪消失了,武工队也消失了,韩成贵那样一些地下抗日时期的“内部人”一同消失了,连韩柱儿都跟他们走了。

又不久,内战开始。

到1951年,王文琪脱下军装回到家乡,被任命为县中学校长。那所县中学的前身,便是当年的县女中,校址依旧在原址。韩柱儿也转业了,改名韩铸,成为土改工作组的一名骨干。因为他父亲是烈士,尽管他脾气不好,也喜欢独断专行,上下左右的同志们都尽量包涵之。罗队长在内战中牺牲了。韩成贵随大军南下,在福建某县当上了副县长。

关于王文琪家的成分,土改工作组中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既然他当年曾将地契烧了,并且自行将土地分给了乡亲们,自己一亩都没留,无论如何不该定为地主。根据他父亲在世时对农民们挺好这一事实,定为“开明乡绅”比较恰当。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工作组定农村人们的成分,主要是以土地多少为原则的。有多少土地定什么成分,上级是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的。在文件中,并无所谓“开明乡绅”的条目。县一级工作组无权自作主张,那是要犯错误的。非定什么“开明乡绅”,须打报告请示上级。等上级批复下来,肯定是旷日持久的事。而且,未必就是同意的批复。至于王文琪烧地契,分土地,那种个人行为固然可嘉,但并不能代表新中国具有绝对权威性质的政府行为,实属无效,不应影响土改工作组划分阶级成分的原则。在后一部分人中,韩铸是态度最为坚决的。

于是,王文琪的家庭成分被定成了地主。向他宣布时,他很不愉快。事后,欲找韩铸理论,要求改正。一想韩铸脾气不好,怕结果更加不愉快,就变了想法,决定请韩大娘间接向她孙子反应反应他的个人意见。隔了一夜,自己想通了,觉得成分不过就是成分,无所谓。反正自己单身一人,又已经是党员了,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能有什么实际影响呢?便作罢了。但不愉快却埋在心里了——别人什么主张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韩铸也那样坚持。心中明明有不愉快,某时话里话外地就带出来了。

韩铸对王文琪也是心存老大不快的——王文琪当年两次救了他命的事,每被同志们借以开他的玩笑。在那种玩笑中,更受人尊敬的,似乎不是他,反而是向日本鬼子跪下过的王文琪了!这使他特别恼火。尤其令他恼火的是,当有人想听当年那段往事去问王文琪时,王文琪居然每笑着说:“请韩铸同志专门讲给你们听嘛!”

韩铸认为王文琪这么说,是成心想使他丢丢脸。

其实,有的同志并不是借以开他的玩笑,而只不过是对那段往事颇感兴趣罢了。

两年后,王文琪结婚了。那一年他虚四十岁了。他的妻子叫刘梦舲,二十二岁,是县中的教师。

作品简介:

小说刻画了一个倍受争议与怀疑的“懦者”形象,讲述的是一段离奇曲折而生动感人的另类抗日故事。儒雅斯文的王文祺其内心隐忍坚韧,在一次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时,为了挽救一莽撞乡亲的生命,情急中他暴露其特殊身份,从此陷入不得不违心与日本鬼子周旋而引发当地村民仇视的艰难处境之中……他表面对日本人顺从甚至讨好而遭受欺凌与侮辱,却从不敢轻易暴力反抗,但实则内心充满对日本人的愤恨,并亲手斩掉当地日军长官的头颅。他,以柔顺反抗强横,以柔弱展示力量,是一位不失正直善良但在敌寇凶残与民族义愤的夹缝中苦苦挣扎的“懦者”。小说不仅彰显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关怀,对和平的渴求,还诠释了一种以弱制强、以柔克刚的人生智慧。

作者:梁晓声

标签:梁晓声懦者现实历史中国文学

懦者》最热门章节:
1后来的事2938475665748392101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