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波 精彩片段:
应昌期用双手顶住门
1988年8月16日,应昌期第一次从台湾到达北京机场。在机场贵宾室,他说这是他“生平最高兴的一天”。
少年应昌期在慈城的中城小学毕业后,只读了半年初中就因家贫辍学,去沪谋生,又去了台湾,再没有回来过。1988年9月,他由北京到宁波到慈城,亲友们都穿起新衣围上来。应昌期喃喃着回来了,到家了。只是眼睛湿湿的一个也不认识。唐代诗人贺知章像电影旁白似
地为他念起了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后来应昌期在文中写到“当我一脚踏上故土,泪眼相望,竟无语凝噎”“万种的民族情思,万种祖国恋情,又一次唤起!”
中城小学的周校长,是一位细挑精干的江南女子。她心想应昌期现在是这么大的大老板,会不会很难接近?正这么想着,应昌期上前握住她的手,热热地说着慈城话:我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了,我很高兴!
不少人要陪应昌期进小学,但应昌期一到中城小学,就急煞了一样独自快快地走向操场。小学生们列了队欢迎,他走过去弯下腰,捧住一个小孩的脸,亲了一下额头。然后就让人给他和孩子们合影。只是,他说:以后不要让小朋友这样欢迎我,他们太累了,以后就不要欢迎我了。
周校长带着应昌期在校内走一圈。开始是周校长一一介绍,后来不知怎的,应昌期就开始向校长一一介绍小学的这里那里。只是,他记忆中的小学没有这么破旧呀!怎么就一点都没修缮呢?他禁不住泪下。
校方说或者把小学修一下。应昌期说不考虑修,要造一所新的小学。第二天,当时的宁波市长和很多记者来到应昌期下榻的华侨饭店。应昌期知道有记者来,用双手把房门顶住——他真是急坏了,他又不是要扬名,他是为了下一代!
他在门内对门外说,一定不见记者,所有的记者请退场!
于是他才和市长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