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沉重的肉身_偷窃亲情?

刘小枫
当代小说
总共59章(已完结

沉重的肉身 精彩片段:

偷窃亲情?

偷窃亲情?

(《十诫》之七)

这又是一个伦理的例外事件。

偷别人的东西(钱包、小车)是刑事犯罪。对人身私有财产的法律性保护,是个人的外在自由的基本条件之一。

如果人心灵的私有财富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个人是否可能获得内在自由?偷别人感情上的东西,算不算犯罪?算什么犯罪?

要确定什么叫做偷一个人心中的私有财富,相当困难,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可能经常发生一个人偷另一个人心灵上的东西的事。例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爱他(她),得到了他(她)的感情,然后又转身走掉了,而他(她)却因为这些情话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此跌入不幸,算不算心灵上的东西被偷窃?

梅依卡的母亲生梅依卡时难产,虽然母女俩最终都平安无事,梅依卡的母亲却再也不能生孩子,本来她很想再要孩子,为此她一直很伤心,怪罪梅依卡使她不能再生育。母亲经常对梅依卡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梅依卡得不到母爱,从小养成了忧郁的性情。父亲很爱梅依卡,梅依卡心里难过时,他就吹箫给她听。

梅依卡十七岁那年,快要高中毕业了,教艺术课的老师波伊特克对她说了好多含糊其辞的情话。忧郁了十几年的梅依卡在波伊特克的情话中得到了从父亲那里无法得到的安慰,而波伊特克却让她怀了孕。波伊特克对梅依卡说,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心理准备,有了孩子会断送自己的艺术创作前程。他劝梅依卡堕胎,梅依卡无法接受。

梅依卡的母亲也反对堕胎,但对梅依卡说,她还是个学生,怎么可以有孩子?为了梅依卡的前途,母亲说当作是自己的女儿给梅依卡的孩子报户口,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孩子生下来,是个女孩。如今,梅依卡已大学毕业,女儿玛嘉已经六岁。梅依卡想要回女儿,母亲回答说:“你可以每周看一次玛嘉,但她属于我,我死后属于你。”梅依卡觉得母亲当初说为她好,其实是偷走了自己的女儿,波伊特克是她母亲的偷窃行为的同谋,他们为了各自的意愿偷了自己的感情。“实际上,波伊特克是为了避免一宗丑闻。他与我的恋情只是他的无数次恋情经历之一。他对我说过,艺术家需要不断有新的感情经历的刺激,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旺盛。承担感情的后果,不是艺术家的事。”

梅依卡决心带着玛嘉出国。

她申请了护照,乘一次儿童联欢会的时机,抱着玛嘉哄她去公园玩,把玛嘉“偷”走了。

梅依卡带玛嘉找到波伊特克,想拾回过去的爱情。波伊特克很冷淡,不愿意归还当初从梅依卡身上借去的情感。他对梅依卡说,要么把玛嘉送回去,要么他去别处。波伊特克与梅依卡的母亲一样,不愿归还当年从梅依卡那里偷去的女儿。

谁是偷窃者?

作品简介: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丹东究竟是怎样死的?他与妓女玛丽昂又有什么关系?牛虻和他的情人以及他情人的情人间的纠缠又是怎么一回事?卡吉娅和萨宾娜身体的丰盈及阿蕾特和特丽莎身体的沉重间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十诫》所要表达的诚实、谎言、友爱、亲情、负疚……这些伦理问题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毕希纳、昆德拉、基斯洛夫斯基这些思想大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作者刘小枫以其优美流畅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视角,向我们复述了一个令人深思乃至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思索人生。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时下人们正身不由己地从人民伦理脱身出来,转向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作者:刘小枫

标签:沉重的肉身刘小枫

沉重的肉身》最热门章节:
1不可玩耍的情感2不可冻结的负疚3人生薄冰上的“除我以外……”4谁可以替我选择?5不可模仿自己没有的激情6虚构的亲情?7我想信任却没有能力8偷窃亲情?9平安夜我该与谁在一起?10艰难的自由伦理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