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我在北京有张床_自序 丑话说在前面

李波
现代小说
总共49章(已完结

我在北京有张床 精彩片段:

自序 丑话说在前面

我生活在美国大湖区一个美若仙境的城市,几年难见一个汉字,偶遇一同胞也不咋说中文,除了联系国内或梦中呓语根本用不上母语。有时梦中惊醒,忘着枕边太太雕塑般宁静的西方人脸孔,突然想到——会不会哪天我也像鸵鸟翅膀蜕化一样丧失母语能力?这种不可名状的异域感、异化感和异物入侵感让我不寒而栗。

我开始和自己说话,关照过往的生活。记忆像微量重金属一样沉淀在血脉里,身处异域也难以排遣。流浪是一种存在(只要你在地球上),无论你爱它,还是恨它,都铸为生命密码融你一体——正如困兽犹斗的八年京漂,结束于四年前,至今碾盘一样压碎我的梦境。

然而出土一段生活——即便蚀骨铭心——也难免粘土带灰,面目可疑。迄今为止的人类进化,记忆密码还无法数字化储存,这世界没有高保真的历史,即使历史就在昨天。尤其一旦叙述涉及当事人,皮囊下的名缰利锁、损人肥己、文过饰非、避重就轻、闪烁其词……和文字与生俱来的吊诡(一旦你试图操控它,你也必被它操控)、张力、飘忽、谵妄、词不达意等等不确切都可能与你的愿景貌合神离。

好在这一切抛光复原又遮遮掩掩的纠结不清可以称为——创作。

按时髦文艺理论(怎样写远比写什么更重要),这不是一部好小说。没有迷离的结构,没有扑朔的情节,推土机一样单线推进少量迂回,铿锵作响中扎实和疲态并行不悖。结局不算石破天惊,充其量一腔叹息。人物鲜活生猛,却因先天发育不良而僵硬扁平。自以为彪悍的文字,无非个性化的庄谐等量雅痞齐观憨态可掬,讨的是个巧,露的却是一个怯。透入骨髓的感伤不失“矫情”,含泪的微笑疑似“挠痒”,牛仔般朴拙的自我较劲堪称“拧巴”。

幸亏人间的天平,自在心灵,在于我手抚我心。

此书献给“漂一代”——那些在异乡的人,在路上的人,准备出门的人,怕出门的人,怕摔跤的人,和为情所困被爱所惑的人,恋床的人,失眠的人,假寐的人,怀旧的人,不堪回首的人,想逃避却无门想崩溃却死撑的人,钱包小想法多有了钱又无聊的人,窥视癖,泪腺或笑肌有功能性障碍的人,有倾听欲和倾诉癖的人,想独处的人,想和一个远方朋友交流的人……以及仅仅迷恋文字的人。

感谢作家社,感谢懿翎编辑,十多年前我还是个愣头青时她就鞭策过我。

李麦逊2011年夏

于威斯康星麦迪逊

作品简介:

四川某小城青年戈海洋,大学毕业后变成了专业倒霉蛋,先后失去教职(干部身份)、下岗、失恋、生意破产、痛失家父……内外夹击,濒临崩溃之际,靠写作虚荣灵魂……世纪之交,戈海洋以三千块钱和一部书稿,像外省人于连去巴黎一样来到京城,以卑微之躯,做最后一搏。

北漂族的残酷生活远超想象,竞争的惨烈,体制的阻击,猝不及防的遭际,使北漂的壮士们步履维艰。戈海洋遵循鲁迅“要韧性地战斗”的斗争精神,以我不入地狱谁出地狱的乐观态度,折腾了八年,除了一张床垫、几段爱情、半腔叹息和一桩“不成功”的罪名外,一无所有。正当戈海洋嗷嗷抓狂之际,赶上了夜场奇缘,戏剧人生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命运……

“人们到这个地方真的是来活吗?我宁愿相信他们是到这儿来死的。”一百年后,重温莱纳•马利亚•里尔克的这句话时,感受到了这是一部颇像《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纪事》的日记体小说。小说打开“在京奋斗成功”这个失传的命题,藉以奚落知识分子的渺小、滑稽,藉以挖苦知识分子一如狱中的老鼠,惟求引得囚徒们羡慕便沾沾自喜的卑微境遇。

作者:李波

标签:李波我在北京有张床京漂职场

我在北京有张床》最热门章节:
1尾声2第四十六章3第四十五章4第四十四章5第四十三章6第四十二章7第四十一章8第四十章9第三十九章10第三十八章
更多『现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