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神史_第五十一节

孙世祥
现代小说
总共104章(已完结

神史 精彩片段:

第五十一节

新的学期,学校因孙天主他们这一班极烂,决定尉老师不再担任班主任,改由一位老教师关力行任班主任,欲将这班学生镇压住。关老师对学生厉行镇压,学生不满。才一个星期,一天晚上教室门的锁就打不开了。学生就哄闹起来,有的欲回宿舍打麻将、扑克,有的欲去看电影,有的欲到别的学校找女生去了。关老师大吼:“谁也不许走!把门撬开!”结果撬开了门,全班学生被迫坐在座位上。有的学生又不满,不知怎么弄了,教室断电了,一片漆黑。学生又闹起来,就回去了。关老师又不许动,说:“既然你们希望黑暗,那就黑暗吧!”将学生逼了在黑暗中坐了一夜,直到下晚自习。有的学生就商量怎么收拾这“关老儿”。

但关老师的努力,只是把这班纪律稍管好了一点,并未把这班总体水平提高起来。中文系九班直到毕业出校,始终是全校最差的班级。这日学校党委副书记在讲台上讲中国革命史。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已约好了,趁他讲得眉飞色舞之际,暗号一动,绝大多数学生站起走出,只剩数人在教室里。副书记气得目瞪口呆。全区惟一的一位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地区中学校长及语文老师,从师专建校就被聘到师专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一直任教至今。如今他教中文系九班。这日他来上课,见教室里仅四五人,这是他一生教学从未见过的景象,于是叹息:“师道丧矣!”即表示今年上了这班的课,以后再也不上师专的课了。

中文系眼看靠这级学生,无望保住各项金牌、冠军等,吸取了教训,对下一级即中文系第十班学生严加管理。班主任就是关老师之妻柳映波。柳老师也以严厉管压学生出名,所以那班学生循规蹈矩,不敢反叛,学习刻苦,体育活动等甚是卖力。文艺晚会、校运动会都拿了团体总分第一。终于靠这下一级学生又将中文系的面子保住了。而中文九班呢,则当了全校倒数第一。关老师就以此教育学生:“看看,你们还不如你们的弟弟了!十班是你们的弟弟,保住了中文系的面子!九班是大哥,干倒数第一。你们惭不惭愧?”但下午班上就有标语:“俺们要倒数第一!”“拿金牌来揩屎!”“中文九班是乌蒙师专最伟大的班!”关老师下令查。有欲表现者,即去告密。不久就查了出来,那几个学生成绩不好,补考仍有两科不及格,被留级到中文十班。告密者即余洋欣。

余洋欣一无才华,是全班仅有的三四个忘我苦课本的人。其性颇愚,知密必告。为全班所讥中文九班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其形象果然跟别里科夫一致。第一学年,他仅在第二十名左右。后学习者更少,他的成绩就上来了。第二年上学期,他成了全班第一,关老师不顾众议,提为班长。中文系党支部又决定培养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班上有几个学生还是挺不错的。有人欲让余洋欣上当,叫他去追班上一位地委委员的姑娘。他颇不自信。别的说:“你是全班第一名,又是班长,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她能不嫁你?”余洋欣信了真去追那姑娘。那姑娘送了他一块镜子。他还不明白,又去找那姑娘,那姑娘才骂:“你瞎了狗眼,就想追老子!老子叫你照照镜子看配不配?你连镜子都不会照!”一耳光就打来。

孙天主在一年级有好几科考试不及格,经补考还是不及格,都被老师们打及格了,饶他升入了二年级。其余有两科经补考都不及格的,留级了。共留了四人,是中文系有史以来留级人数最多的班。

孙天主如今所读的书,全不跟中文有关。如今他在研究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对比下来甚是可悲。很多发达国家上百年前就实现了工业化。而乌蒙呢,如法喇,人们只会用竹子编个背箩、撮箕,却不卖,都编了自己用。全村无一人会编筛子、簸箕,不知铁从何来,连打铁镰刀、铁板锄等都无一人会打。法喇人要用这些东西,只得到街上去买。法喇也无一毡匠。用能源呢,只会烧柴。动力就是人自身和牛犁马驮,不会用水力,也不会用风力。基本上家中一半多的东西是自制的,不到一半的东西是街上买来的。生产工具就是点木器、铁具。文盲众多,盲目迷信成风。生活范围就是那么个小村子,代代沿袭。到如今几千人中,有了不到十个卖点小商品的小商店,有了几个士兵,没有远出的艺人,没有走村串户的工匠,只有区区几个学生,走得最远的就到了这乌蒙城中。全村群众来自南京、江西,却没一人到过南京、江西。全村群众缺乏商业头脑商业意识,没有实干精神,没有科学精神,无人大胆探索,勇于创造。就是王勋杰、岳英贤及他都是如此啊!结果是森林消失,水土流失,粮食歉收,饥肠辘辘,百病缠身。

还发现,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云南,云南攻坚的主战场在乌蒙。乌蒙所有的县市,包括乌蒙市在内,都没有脱贫。整个乌蒙处在农业社会。几乎全校所有的学生,在哀惜农村凋敝的同时,又怀念农村,对工业社会商业社会抱有反感。对经济、金融、财政、贸易等既不懂,又鄙视。很多学生在忍受贫穷的同时,又恨不能逃出这世界,回到晋太元中发现的秦代桃源中去。

进一步研究使他发现了中国拉开与西方差距的时代是在明朝中期,也就是他的祖先从南京出发赴滇之后。明清以降,中国国力日弱,孙家也就从那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停步不前。他于是决意以后回到南京去看看,就写一部《回从扬子大江头》,抒写这一历史。

六百年前,当孙家的祖人从南京进军云南时,欧洲尚未向世界进军。六百年后,欧洲几已征服了世界,孙家的后人却连南京都没有回去过。明朝建立时,欧洲尚在分裂、混战之中。明朝国力之强、土地之广、人口之众、军威之雄、资源之厚、文明之盛,是刚从中世纪劫难中逃出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威尼斯、热那亚等无法比拟的。东罗马帝国亡在旦夕,土耳其帝国尚未兴起,阿拉伯帝国分崩离析,欧洲的英国在明建国一一七年后才建立都铎王朝;一四四年、二二一年后西班牙、法国波旁王朝才完成封建统一。明亡时尼德兰始告独立。直到明朝建国百年后的俄罗斯公国,不及明朝最小的省份大,且还在蒙古治下,美国还未孕育出,德国还无从谈起,整个明朝时期,日本先是南北朝,后是战国时代,明亡时才建立幕府,一直向中国朝贡。中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国家。独步天下的明王朝完全可以利用那一最特殊的战略优势,独霸整个世界。

郑和下西洋,正是这一世界历史彻底改变面貌的前夜。而腐朽没落的明朝却与这一巨大的机遇无缘。郑和当时如果不断前进,循非洲东海岸南下,完全可以绕过好望角,北上欧洲。也有能力如哥伦布,到达美洲。他也可以完成环球航行,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之功于一己。

领袖比领袖,孙天主为明成祖羞愧。在他几千年前的埃及法老尼科把腓尼基为探索世界,派腓尼基人从红海出发,仅以三艘航船,靠双臂和船桨,向南方进发。北斗星消失,太阳从北面照来,震恐该是何等激烈。但就是他们穿越了非洲大陆南端,从直布罗陀回到地中海,完成了环绕非洲的航行。如果明成祖能比埃及法老,郑和能比那些腓尼基人有世界最大的船只,有世界最大的船队,有指南针,有风帆,那不消“七下”,只消一下,穷追猛打,明帝国之功,即可永垂青史。但人无气魄,莫说“七下”,就是“百下”,也终归无成。

孙天主为明帝国可怜,它有机遇改变世界的面貌。它本可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及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然而这是一个观念腐朽的帝国,当葡萄牙、西班牙这些不如明朝一省的小国在世界大洋上驱动历史,英国消灭无敌舰队、荷兰疯狂扩张、俄国吞并西伯利亚时,明朝在干什么呢?它什么也没干,也没什么能力干!它在考八股文、搞文字狱,宦官专政、特务横行,当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航行时,当科泰斯、毕萨罗侵略时,当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绘画时,当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著作时,当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布鲁诺强调宇宙无限时,当伽利略发现月球时,当培根促进唯物主义时,当英国翻开世界历史新页的时候,中国人在干什么呢?在《金瓶梅》、《儒林外史》中活着。

明朝建立之初的欧洲,可谓穷荒。东罗马渐受土耳其之逼,一批批学者或抱希腊文手稿,或背拉丁文抄本,逃往西欧避难。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兴起“希腊热”,风气渐及法、德、西、英、尼德兰,才酝酿出文艺复兴。

作品简介:

滇北乌蒙山区的一个山寨,从南京迁徙而来的孙氏家族在此生息了数百年,主人公孙富贵上世纪60年代末降生于此。在偏僻、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活下来就是一种奇迹。

贫穷、愚昧、自私几乎是这里多数山民的宿命,但孙富贵偏偏是一位早慧的少年,他天资聪颖,志存高远。他从小目睹家族内外为争夺生存资源的倾轧、算计,目睹在卑微生存愿望下人性的阴暗和道德的沦丧:为争夺财产,家族群殴、父子相争、兄弟反目处处可见;为繁衍后代,近亲结婚、换亲、买卖婚姻、娃娃亲等古代陋俗仍有遗存。

多才而敏感的性格特质与这种生存环境的巨大反差给孙富贵带来巨大的痛楚,几近绝望的他只能以坚强的信念支撑自己,相信“人至刚则为神”,相信命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

于是,孙富贵先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孙天俦”“孙天主”,希望自己而非天道是命运的主宰者。他终于考进了当地师专,成为一位不用再耕作的教师,但并没能因此摆脱家庭赤贫的境地。因社会地位的差距,他不得不和恋人分手。他也做着发财梦,尝试过各种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以至于血本无归。残酷的现实使他和他的乡亲明白,这个世上唯有掌握权力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于是他远走省城,和打工者混居在一起,当过“新闻民工”,希望妙手著文章,来为弱者呼吁,依然碰得头破血流。

作者:孙世祥

标签:神史孙世祥中国农民社会文学

神史》最热门章节:
1第九十三节2第九十二节3第九十一节4第九十节5第八十九节6第八十八节7第八十七节8第八十六节9第八十五节10第八十四节
更多『现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