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智慧七柱_附录 四 T.E.肖所著《智慧七柱》附注

T·E·劳伦斯
传记回忆
总共131章(已完结

智慧七柱 精彩片段:

附录

四 T.E.肖所著《智慧七柱》附注

编按:此为一九二六年版《智慧七柱》中作者所撰写的四页文稿夹页,读者由此夹页中可了解劳伦斯撰写此书的曲折过程以及对文字的谨慎,故收录于下。

原稿

※初稿

一九一九年二月至六月间,我在巴黎撰写了第二、三、四、五、六、七及第十卷。前言是我于一九一九年七月和八月搭乘亨德里—佩奇号列车前往开罗时,在巴黎和埃及之间完成的。随后我在英国完成第一卷,后来却在雷丁车站换车时,遗失了前言和第九、十卷之外的全部文稿。这大约发生在一九一九年耶诞节前后。

初稿若能完稿,全书应有二十五万字,比自费付印的认捐版稍短。我在战时的笔记,也就是该书的主要蓝本,在每个章节完成后便悉数销毁。只有三个人在我遗失文稿前读过这份初稿。

※二稿

大约一个月后,我在伦敦设法将记忆所及的初稿重新完成。原来的前言当然还可以派上用场。其他的十卷我在不到三个月内完稿,通常一坐下来便振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上数千言才起身,像第六卷就是不眠不休写了一个昼夜完成的。也因此,这份二稿的风格未经任何斧凿,字数也超过四十万字(虽然这个版本增添了若干新情节)。我在一九二〇年间抽空修改,将之与《阿拉伯快报》(Arab Bulletin)的档案资料,以及我的两本日记和若干残存的战地笔记相比对。虽然毫无文采,不过好歹是完稿了,也堪称精确。一九二二年,我自行将这份文稿付之一炬,只留下一页。

※三稿

有了二稿在手边当蓝本,我在一九二一年间,于伦敦开始撰写三稿,随后移防吉达和安曼时仍撰述不辍,然后又回到伦敦埋头著述,一直到一九二二年二月完稿。这个版本字斟句酌,原稿也还在,全长约三十三万字。

自费出版之版本

※牛津一九二二年版

虽然我觉得三稿的内容仍拖泥带水,不甚满意,不过为防万一,还是于一九二二年初春时,在《牛津时报》(OxfordTimes)人员的协助下,由英国牛津排版付梓。由于需要八份,而且该书篇幅庞大,所以用印的比用打字的划算。其中五份装订成书,以便让昔日在汉志远征军(Hejaz Expeditionary Force)中的袍泽帮我严格审稿,这五份书册至今(一九二七年四月)仍完好无损。

※认捐版(Subscribers' Text)i.xii.26

作品简介:

本书记录了T·E·劳伦斯在沙漠中的战争回忆,被公认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现代史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劳伦斯毅然放弃考古工作,进入开罗军事情报部,负责中东地区的情报收集及战略建议。当时英军认为,以承诺让阿拉伯人在战后独立为名,使阿拉伯建国主义者与英国站在同一阵线,由内陆起兵反抗统治他们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有助于协约国在中东地区取得压倒性胜利。劳伦斯因缘际会于1916年底成为阿拉伯起义运动领袖之一,费萨尔阵营中的英军联络官。至1918年,劳伦斯巧用机谋,在阿拉伯部落间引燃独立建国的燎原之火,善用阿拉伯部落擅长的游击战术,以及阿拉伯沙漠漫无边际、变化难测的特性,率领三千阿拉伯起义军,神出鬼没,专事破坏土耳其的补给铁路,牵制了五万以上的土耳其正规部队,创下历史上代价最小而获利巨大的战果。

他们由麦加北部出发,经过烈日无水的艰困地带,穿越世人畏惧的内夫得沙漠,以落后的武器、匮乏的火药与粮食,一站站攻下延布、沃季、阿卡巴、马安,于同年10月直抵土耳其统治重镇大马士革,完成争取自由的首要目标。很难想象,这位在沙漠中率领阿拉伯人击退土耳其现代部队的传奇人物当时未满三十岁。

作者:T·E·劳伦斯

翻译:蔡悯生

标签:T·E·劳伦斯智慧七柱自传传记纪实回忆录历史战争阿拉伯

智慧七柱》最热门章节:
1卷五 转捩点 第六十七章 凯旋荣归2卷五 转捩点 第六十六章 大获全胜3卷五 转捩点 第六十五章 进退维谷4卷五 转捩点 第六十四章 修改计划5卷五 转捩点 第六十三章 斡旋6卷五 转捩点 第六十二章 绝美的瓦地伦7卷五 转捩点 第六十一章 暂栖圭威拉8卷五 转捩点 第六十章 空袭、突击、骗敌9卷五 转捩点 第五十九章 种族与宗教大拼盘10卷五 转捩点 第五十八章 种族大杂烩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