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精彩片段:
Ⅷ 我们为什么旅行
给你一颗光芒之海
到伊朗旅行。还没出发,同行女友就说咱们一定要挑个好日子。我纳闷,说你是要避开什么特定的时辰吗?朋友说,伊朗有个珍宝博物馆,是一定要看的。它每星期只开放两天,每次只有很短的几个小时。如果我们碰到它闭馆,就太遗憾了。
于是我们的出发和返程,都是按照伊朗珠宝博物馆的时间而设定。这样哪怕是出了意外情况,也有双保险。女人都喜爱珠宝,纵是无法拥有,看一看也是好的呀!
博物馆在德黑兰市的菲尔杜西街,因为在闹市区了,门口不可以停车,我们从很远的地方下了车,步行过去。翻译是位资深的伊朗学者,对波斯历史颇有研究。他开玩笑地说,一会儿各位出来的时候,眼睛也许会闪耀黄金和钻石的光芒。
珍宝馆在伊朗中央银行地下室,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就是金库,里面储藏着波斯帝国历代的王座、王冠、宝剑、珠宝、首饰等宫廷用品。翻译说,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本来是属于国王他们家的,1938年,当时在位的礼萨•汗国王,把王室的藏品交给了伊朗国家银行,作为发行纸币的担保。1960年底,这个馆开始对公众开放。
珍宝馆先声夺人,不同凡响。我说的不是它的藏品,这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进馆呢,我说的是它的森严。在通往珍宝馆的路上,我们连续接受了三道安检。且不说书包、照相机等不能带进去,就连手机也要掏出来交付安全人员托管,真正做到身无长物,裸着进馆了。
悠长的台阶,走得人心惊肉跳。一步步走向地心,灯光幽暗,有一种洞穴探宝的感觉。珍宝馆内昏晦如夜,刚进去一时间你判断不出它的面积,好像无边广阔,也好像只有几间屋子大小。在黯淡的底色当中,一处处闪亮的岛屿,就是防弹玻璃构成的陈列柜,就是那些惊世骇俗的珠宝栖息之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巴列维国王的王冠,翻译告诉我们其上镶有3380颗钻石,共重2000余克拉。
翻译悄声向我们普及钻石的知识。由于钻石的珍贵和细小,重量就不能大刀阔斧地计量,改用了谨小慎微的“克拉”。这个标准是古希腊人最先制定的,他们所用的砝码,是生长在爱琴海岸边的角豆树种子。这种种子很小很轻,每颗的重量都基本相同。1克拉是200毫克,也就是0.2克。 5克拉相当于一克。
我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城见过这种植物,类乎皂角树。它的种子被称为克拉豆,比绿豆稍大一点点,但没有绿豆那样丰满,呈扁平的椭圆形,浅淡的咖啡色,摸起来有轻的油腻润滑感。摆在手心上几颗细细比较,果然难兄难弟的,万分相似。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钻石,名叫“库利南”,重达3106克拉,有莽汉的拳头那么大,我国的“常林钻石”,重158克拉,似青皮小桃那么大。
重量在一克拉以下的钻石,只能用更微小的计量单位,叫做“分”。一克拉等于100分,也就是两毫克。常见某个女子被富豪家迎娶,大秀特秀她的钻戒,重量是几克拉,引得人们尖叫。
伊朗国王王冠上2000多克拉钻石,共计400多克,快合咱们的1市斤了。国王头戴这么重的王冠,是不是容易得颈椎病呢?我们在这厢刚被钻石闪得目光迷离,转过身去再被巨大的刻花金板晃得头晕眼花。金板足足有20公斤重,其上还嵌有用钻石镶嵌的文字,说这是犹太教民在礼萨•汗国王加冕时的进献。旋即被惊得浑身抖擞。一个37公斤重的纯金地球仪,劈面而来。这个黄金球上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宝石,有五万多颗,总重量高达1.82万克拉。
它是先用纯金铸了个模拟地球的大球,再用宝石显示地球上的海洋和各国的具体位置。海洋用的是绿色宝石,估计是祖母绿。我私下里觉得海洋区域应该用蓝宝石,工匠之所以不这样安排的原因,我绝不敢推论是因为蓝宝石数量不够多,而用绿宝石替代。最大的可能是祖母绿比蓝宝石更为豪华奢靡。或者是因为从波斯湾看到的海水多呈绿色,故如此设计。
这架地球仪,起因是1848年纳赛尔•丁国王继位后,觉得王室无数零散宝石不便于保存,遂生出一个主意,让工匠们制造珠宝地球仪。这一工程费时多年,至1869年完工。世界各国的位置,用红宝石表示,伊朗、法国、英国和东南亚用钻石来表示。我仔细看了看中国的位置,似乎是以碎钻标出来的(隔着防弹玻璃,不知道判断准否?说错了,请恕。我不是珠宝专家)。不知道这种区别,是表示和这些国家比较亲善,还是率性为之。苛刻要求,该地球仪上中国大陆的海岸线标得不够细致,略显陡直。
另外一个吸引眼球的珠宝,是象征着伊朗王权、镶满珠宝的“孔雀宝座”。它是一把孔雀开屏形状的金交椅,和咱们的皇帝宝座——比如康熙御制五屏式黄地填漆云龙纹宝座,有的一拼。孔雀宝座上,也是镶满了钻石,据说有两万多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