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蒙曼说唐·唐玄宗_第三十四章 宠幸禄山 玄宗救命:安禄山贸然攻打奚与契丹,败战而返

蒙曼
中国历史
总共130章(已完结

蒙曼说唐·唐玄宗 精彩片段:

第三十四章 宠幸禄山

玄宗救命:安禄山贸然攻打奚与契丹,败战而返

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年),张守珪派安禄山去讨伐奚与契丹,安禄山恃勇轻敌、盲目冒进,结果吃了大亏,唐军损失不少。按照军法,安禄山难逃一死。可是,想想这个干儿子平常也没少立功,张守珪又不忍心了,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真要杀了他,还是挺可惜的。怎么办呢?张守珪想来想去,干脆把矛盾上交。他把安禄山押解到朝廷,随人附上一封奏疏,既写着他这次失利的经过,也写着他以往的战功,让朝廷裁决。那么,朝廷会怎么裁决呢?要知道,开元二十四年,首席宰相可还是张九龄。张九龄是个文人官僚,当时正忙着抑制皇帝对武功的过分热情,一看有武将犯法,这简直是往枪口上送,马上大笔一挥:格杀勿论!可是就要推出去砍头,有人说话了:这人是个勇士,还是留下来吧!说话的是谁呀?唐玄宗。皇帝亲自为他求情。原来玄宗也和张守珪一样,被安禄山伟岸白皙的样子吸引了。要知道,唐朝最流行的就是这种又肥又白的长相。唐玄宗觉得,这小伙子长得很有气概,现在东北边境正需要人才,何苦自剪羽翼呢?就主张法外开恩,特赦他。可是,张九龄是个非常自负的宰相,经常和皇帝争吵,特别是在边将问题上,几乎从没有和玄宗意见一致。现在一听皇帝说要放人,张九龄马上又吵起来了。他说:“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一听张九龄说安禄山有反相,唐玄宗笑了,说:张爱卿,你是不是书读多了,神经过敏啦?如果你实在不放心他,就让他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到军前效力。宰相和皇帝的意见不一致,到底谁赢?当然是皇帝赢。就这样,因为唐玄宗出手相救,本来必死无疑的安禄山毫发无伤,又回到营州。可能有人要说了,看来这宿命论不相信不行啊!你看,唐玄宗不信张九龄的法眼,非要救安禄山,最后自己栽在安禄山头上,这不都是命嘛!是不是呢?

其实,所谓宿命论不过都是些马后炮,要知道,当时可才是开元二十四年,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二十年,难道张九龄真的能看出什么反相不成?恐怕只是文官对武将恃功跋扈的一种本能反感罢了。而且,唐玄宗救安禄山,在历史上也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当年,唐高祖李渊起兵,大将李靖拼命抵抗,被俘后应当处死,李世民一看此人威武雄壮,刀下留人,后来不是成了唐朝最有名的将军吗?唐玄宗此刻放了安禄山,其实也是想成就这样一段帝王慧眼识英雄的佳话。可是,谁也没想到,后来爆发安史之乱,因此,这样一场佳话也就变成神话,张九龄成了火眼金睛的神仙,安禄山成了王者不死的典范,而唐玄宗就成了命中注定的倒霉鬼了。

作品简介:

唐玄宗领导着唐王朝迈入封建社会的顶峰,又亲手把繁华盛世送入了“安史之乱”的深渊。以史为鉴,从唐玄宗身上,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得失?他的朝廷,文臣武将、文化天才灿若繁星。

他和杨贵妃演绎着千古爱情。

且看蒙曼教授讲述唐玄宗不平凡的一生,为我们活灵活现再现玄宗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解读出大唐盛世蓬勃的生命力之渊源。

作者:蒙曼

标签:蒙曼蒙曼说唐中国历史传记人物

蒙曼说唐·唐玄宗》最热门章节:
1第三十五章 君臣误国 玄宗误国:众人汇报安禄山谋反,玄宗反对安禄山更为信任2第三十五章 君臣误国 禄山入朝:重新赢得玄宗信任,顺势为部下要官,收买人心3第三十五章 君臣误国 国忠告状:告安禄山蓄养壮士、招纳谋臣、储备物资与私做官服4第三十四章 宠幸禄山 玄宗的宠儿:权力、评价、身份、待遇之高,皆为唐朝当代少有5第三十四章 宠幸禄山 飞黄腾达:精通九种语言,恩威并施,收服敌军6第三十四章 宠幸禄山 玄宗救命:安禄山贸然攻打奚与契丹,败战而返7第三十四章 宠幸禄山 安禄山出身:偷羊贼的才干8第三十三章 醉生梦死 义士孤忠:七十岁的唐玄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9第三十三章 醉生梦死 国忠乱政:打乱既有的选官制度,激起官怒民怨10第三十三章 醉生梦死 歌舞华清:华清宫虽为新政治中心,温泉、歌舞、求长生却是重心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