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_西夏 经济状况

邓广铭田余庆戴逸
中国历史
总共152章(已完结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 精彩片段:

西夏

经济状况

党项族在唐末、五代时期,奴隶制有了很大发展。西夏景宗李元昊建国称帝,从奴隶制转化为早期封建制,即领主封建制。11、12世纪之交崇宗统治时期,转变为更加成熟的地主封建制。

土地占有状况

夏国的土地占有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国有或皇室所有

皇帝代表国家直接掌握规模庞大的“御庄”和其他广大的闲田旷土,具有国有性质。河渠、水利也主要掌握在国家手中。

贵族和官僚所有

党项贵族首领都占有大量土地,它一部分来源于原部族所有的土地,一部分是皇帝的赐予。贵族官僚们也多乘势豪夺。一些汉人士子、吐蕃首领与回鹘上层人物被夏国授予官职,也因此获得一定份额的土地。愈到后来,官僚占地的数量就愈大。

寺院所有

夏国崇佛,境内寺庙林立。上层僧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成为统治者有力的助手。寺庙从夏廷得到丰厚的布施,拥有大量土地,并开设质房,发放高利贷。

农牧民小土地所有

在夏、宋邻接的沿边地带居住的“蕃部”和“属羌”,常有将土地买卖及抵押的事实。夏国存在有个体小农牧民以至中小的庶民地主或牧主。西夏仁宗时修订的《天盛年改定新律》规定:生荒地归开垦者所有,其本人和族人可永远占有,并有权出卖。这证明农牧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是得到法律承认的。

农业和畜牧业

党项人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李继迁提倡垦殖,兴修水利,使境内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李德明统治时期,国内相对安定,农业出现兴盛局面。夏国的主要农产区,除东部的横山,西部的天都、马衔山一带外,还有兴庆府、西平府,甘、凉诸州之地。这些地区土宜种植,特别是兴庆府、西平府地区有良好的水利条件,历代所开凿的大小水渠甚多。景宗李元昊又兴修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水利工程,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因此,这一带成为夏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河西、陇右地区历来是著名的牧区,但也有相当发达的农业。甘、凉两州利用祁连山的融雪水灌溉。夏国在许多地区都有所谓“御仓”的设置,大量收储粮食。

作品简介: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的内容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由26位研究中国各断代史的权威专家学者合力撰写,时限起自传说时期,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本反映了中国自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脉络,系统全面,且知识准确,文字严谨,表述精当,充分反映了名家学者的治学风范,许多文字弥足珍贵。

作者:邓广铭 田余庆 戴逸

标签:邓广铭田余庆戴逸中国通史历史文化人文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最热门章节:
1中华民国 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中华民国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3中华民国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4中华民国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5中华民国 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混战6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创立7清 清朝的历史地位8清 清朝的思想文化9清 清朝的覆亡10清 清统治危机的加深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