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 精彩片段:
元
元朝的统治
元王朝的建立
1260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召集忽里台,即大汗位,建元中统,任用汉地士人,建立起中书省、十路宣抚司以及负责中原汉地政务的燕京行中书省等行政机构,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阿里不哥也在漠北召开忽里台,称汗,据有漠北地区。驻军六盘山的蒙古军主帅浑都海、奉蒙哥命主管陕西政务的刘太平,以及四川蒙古军的一些将领,拥护阿里不哥为汗,企图以秦蜀之地响应。忽必烈遣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急驰赴任,杀刘太平、霍鲁海和四川军中附阿里不哥的将领。不久,诸王合丹、汪良臣等合军,击败浑都海和逾漠南下应援的阿蓝答儿,于是完全控制了关陇川蜀地区。同时,忽必烈亲自率师北征,前锋移相哥败阿里不哥军,迫使他退守吉利吉思。次年秋,阿里不哥又移师东还,袭败移相哥,大举南进,与忽必烈激战于昔木土脑儿,双方死伤相当,各自退兵。因忽必烈切断了汉地对漠北的物资供应,阿里不哥陷于窘境,便派阿鲁忽(察合台孙)前往主持察合台兀鲁思。但阿鲁忽取得汗位后,拒绝向阿里不哥提供物资,并扣留其使者,于是阿里不哥举兵西击阿鲁忽,残破亦列河(伊犁河)流域。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势穷力竭,向忽必烈投降。至此,忽必烈终于控制了岭北局势,并将势力伸入畏兀儿地区。
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位战争之初,即已承认旭烈兀对阿姆河以西土地的统治权,原来由大汗直接领有的波斯诸地遂变为大汗的宗藩伊利汗国。伊利汗国与立国于钦察草原的术赤后王之间又为领土争端爆发了长期战争。大蒙古国分裂了。
中原汉地成为忽必烈政权的重心,他顺应时势,全面推行“汉法”,改革蒙古统治者对汉地的统治方式。1262年,山东行省大都督李璮趁北边有战事,结宋为外援,占据济南,并企图策动华北各地诸侯响应。忽必烈调集重兵围攻济南,七月城破,李璮被杀。忽必烈因势利导,罢世侯,置牧守,分民、兵之治,废州郡官世袭,行迁转法。由于中原各地数十年专制一方的大小诸侯的势力受到限制和削弱,中央集权获得加强。中统、至元之初,元廷博采汉族士大夫建议,遵循中原传统制度,同时也采取了充分保障蒙古统治者特殊权益的各种措施,大体奠定了元朝一代政制的规模。中统四年(1263),以开平为上都。至元元年,升燕京为中都。四年,始于中都旧城东北建造新城。至元八年十一月,诏告天下,正式建国号大元。九年,升中都为大都☾1☽。
统一全国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至元五年(1268),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民拒守孤城达六年。至元十年初,元军攻下樊城,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督诸军,分两路大举南进。左军由合答节度,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伯颜本人与阿术领右军主力,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阳南逼安庆,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逻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遁,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分兵留阿里海牙经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十二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御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会战。因宋军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年秋,伯颜从建康(今江苏南京)、镇江一线分兵三路趋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十三年正月,宋幼帝赵㬎上表降元,宋亡。十六年,元军完全占领四川,又追灭南宋卫王于崖山,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国内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远征海外
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至元十一年(1274),侵日军无功而还。十八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今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十九年,遣唆都从广州渡海攻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位于中南半岛东南沿海地带),连战逾年。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唆都战死。二十年、二十三年,元兵两次从云南出侵缅国(今缅甸),二十四年,进至蒲甘,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以粮尽师老北还。二十九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兴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从攻南宋以来,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廪禄、宗藩岁赐,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忽必烈急于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因而日益信用以“理财助国”邀宠的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人主持国政。至元七年至九年、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间,两次设尚书省综理财用。尚书省的理财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税收,兴铁冶,铸农器官卖,“括勘”(追还被私人、寺院夺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赋),“理算”(追征各地历年积欠的钱粮),变更钞法等,使国家的收入显著增加。但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至元二十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两百余起,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余起。在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
与北方诸王之战
至元初年,忽必烈巩固对中原汉地的统治后,立即着手恢复大汗对西道诸王的政治控制。他诏令窝阔台后王海都入觐,把察合台系诸王八剌从朝廷派回察合台兀鲁思,控制当地局势。海都拒不入朝,至元五年,在按台山挑起兵端。返回中亚夺得察合台兀鲁思汗位的八剌也为争夺斡端(新疆和田)与元朝开战。六年,海都、八剌和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在答剌速河谷举行忽里台,划分各自在中亚草原的势力范围及河中农耕区的财赋收入,联合反对大汗和伊利汗阿八哈。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此后,元政府采取置驿、遣使安抚、设畏兀儿断事官等措施,不断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企图相机西进。十三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蒙哥子)等叛,械系那木罕与安童,逾按台山占领吉利吉思,并于次年分道东进。八月,伯颜率元军破昔里吉于鄂尔浑河。战事延续五年之久,元军虽收复岭北,海都在畏兀儿之西的势力却迅速发展起来。二十二年,海都拥立的察合台兀鲁思汗笃哇(八剌子)围畏兀儿都城火州,大掠后退兵,以后又连续进犯畏兀儿地区。二十四年,东道诸王以斡赤斤后王乃颜为首,又在辽东叛乱。忽必烈亲征,败叛军主力,擒乃颜。次年,诸王合丹等复叛,被元军击溃东逃,数年后败亡。二十五年,海都、笃哇举兵东犯,二十六年春,掠称海,至杭海山,击败镇边宗王那木罕以及甘麻剌(忽必烈孙),进据和林。忽必烈最后一次率军亲征,复和林,留伯颜镇守。至元之末,元政府已明显地收缩了天山南部的防线,而在岭北却顺利地将海都逐过按台山,牢固地掌握了祖宗“肇基之地”。
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去世,庙号世祖。皇太子真金先死,其子铁穆耳受皇太子宝,抚军于漠北,闻报赶回上都,大会诸王宗亲,四月即位,是为成宗。元贞二年(1296)秋,西北诸王药木忽儿(阿里不哥子)、兀鲁思不花(蒙哥孙)粮匮厌乱,归投元廷。成宗得讯,遣土土哈载粮西迎。从大德元年(1297)至四年,元军与海都、笃哇在北边屡次交锋。五年,海都、笃哇东逾按台山,下营于铁坚古山。皇侄海山与大将床兀儿、晋王甘麻剌、太师月赤察儿合力苦战。海都先胜后败,受伤后与笃哇退出岭北,在这年秋冬之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