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戴建业精读老子_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8、追名逐利有什么错?

戴建业
文学理论
总共207章(已完结

戴建业精读老子 精彩片段: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8、追名逐利有什么错?

有些哲学家将“人”定义为“社会性的动物”。既然是“动物”,自然就离不开生活的必需品;既然属于“社会性”的,自然就不可能无视他人对自身的正反评价。于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财富才有幸福”,被许多人当作理所当然的铁律。“人留名,树留影”,“人生在世只图名”,名声也被夸大为生命的终极目的。大家在滚滚红尘中钻营争夺,很少有闲暇冷静地想一想: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亲切?生命和财富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样更有害?

汉语中“声价”一词大概是由“名声”与“价值”或“价格”集合而成的,把“声”与“价”组成固定词组,真是既有趣又有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声誉与他在社会上的价值的确难解难分:名气越大地位就可能越高,名声越响挣钱就可能越多,名书法家一个字就能卖几千几万,名歌星一首歌就能赚几万几十万,名画家一画更值成百上千万,普通人几年甚至几辈子也别想挣回来。

当然,名人的声价有点像股票狂潮,其涨落的速度和幅度有时让人瞠目结舌,多少歌星、影星、小说家和诗人尝过声价狂跌的苦头!昨天还是身价百倍的明星,今日就成了一文不值的卖唱者;前不久还是畅销书作家,转眼就成了制造文字垃圾的写字匠。知名度的高低俨然就是一个人价值的大小。

于是,“名”好像就等于“命”。

古人也并不比我们傻,他们早就发现了“名”的价值。《列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杨朱到鲁国去旅游,夜晚在一个姓孟的人家借宿。几句寒暄客套就把主人与客人的距离拉近了,很快他们二人就神侃起来。姓孟的问杨朱说:“老老实实做人就行了,要名声干什么呢?”

杨朱回答说:“靠名声来发财致富。”

“有些人已经够富了,为什么还要求名呢?”

“用名声来谋取高贵的地位。”

姓孟的还是迷惑不解地问道:“有些人地位已经很显贵了,为什么还要汲汲求名呢?”

“为了死后能留名万世。”

越说姓孟的这位老兄越糊涂:“人都已经死了,还要名声有什么用呢?留不留名棺中腐尸能听得见吗?”

作品简介: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

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作者:戴建业

标签:戴建业戴建业精读老子古典文学国学哲学

戴建业精读老子》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81章2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80章3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79章4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78章5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77章6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76章7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75章8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74章9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73章10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72章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