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八千湘女上天山_后记

卢一萍
纪实报告
总共53章(已完结

八千湘女上天山 精彩片段:

后记

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检验历史的标尺。很多东西我们虽然无法挽回它,但至少可以记住它,至少可以使我们不再去重复那些应该检讨的行为。文明和进步,正是由此而来。唯有如此,那些作出牺牲的人才不至于白白地作出牺牲;唯有如此,才不至于有新的牺牲发生。

这是我写下这部报告文学的初衷。

作家左夫棠的爱人吴琴祥是1951年从长沙参军的湖南女兵,他对湖湘文化在新疆的影响有过深入的思考。这位湖南女婿说:“湘女带来的是湖湘文化,她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影响着这里的人,让这种伟大的东西在这里扎根,并与其他文化交融,这种东西是很了不得的。”

人们把20世纪50年代初来疆的女兵誉为“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这是非常确切的。她们不仅仅是孕育了儿孙,还孕育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象。

我相信,她们所经受的一切和所奉献的一切,这里的土地已铭怀在心。

大部分湘女乡音未改,她们所经历的一切,是常人难以想像的,文字所能表达的不及一二。但对于她们,最大的苦来自内心的疼痛,来自我面对那些被异乡的萋萋荒草埋没的坟茔。

越往后采访,我的内心越觉得难以承受。因为我每采访一个人,面对的都是她们的一生,她们的命运就那样一一呈现在我的面前。它让我承受的是那无数个人生和无数种命运。

我所报告的湘女的命运其实是全体湘女命运的一个缩影,也是一部进疆湘女的集体回忆录,一份由她们口述的文献。它唯一的价值也许就是对抗对大众记忆的抹杀。

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她们对故乡对她们的遗忘感到悲伤。她们是那么真诚地、努力地期盼娘家人来看看她们的女儿,无非是想让老家人放心,无非是一种乡愁,无非是远嫁几十年后为内心寻找丝缕慰藉。我一直记得一位伊犁老兵唱的那首歌——

乌孙山啊,金色的摇床,

那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碧绿的草原像丝织的花毯,

心爱的姑娘像天鹅在歌唱。

乌孙山啊,金色的摇床,

作品简介:

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共和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新疆,以改变自汉以降,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但“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如果官兵们的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女兵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这些女兵大多是知识青年,其中有大学高材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也有大贾巨富的千金。所有人都怀着青春的梦想,行军数月,来到了遥远的边疆。

从那时起,她们就开始在这苍茫的大漠戈壁,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演绎着她们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她们孕育了后代,也孕育了爱、宽容、大义和坚韧的精神,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八千湘女上天山》这部报告文学采用 “口述实录”的形式写成。它所报告的湘女的命运其实是八千湘女命运的缩影,是一部进疆湘女的集体回忆录,一份由她们口述的文献,一份历史的证词,是对已被尘封史实的首次全方位揭示,是对被抹杀了的大众记忆的竭力恢复。为采写此书,作者卢一萍历时五载,三易其稿,先后到湖南、北京、四川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寻访了上百位湘女。部分章节在报刊发表、连载后,反响强烈,曾获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和昆仑文艺奖。

作者:卢一萍

标签:卢一萍八千湘女上天山报告文学纪实历史

八千湘女上天山》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五章 湖湘子弟满天山 四、朱楚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个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3第五章 湖湘子弟满天山 三、陈修明:我在遥远的异乡孤独地生活着4第五章 湖湘子弟满天山 二、王爱湘:十三连是团里公墓的代名词5第五章 湖湘子弟满天山 一、黄群英:我对不起这片土地6第四章 在风暴中 六、肖业群:从“社教”开始,我就一直是“黑样板”7第四章 在风暴中 五、佚名:活着就是胜利,就是战胜邪恶的唯一手段8第四章 在风暴中 四、何梦道:艺术是我的生命和灵魂9第四章 在风暴中 三、洪虹:我想带着你父亲的头骨到新疆来10第四章 在风暴中 二、唐纪玉:我们想找一个不把我们看做“五类分子”的地方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