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十章 茗事典故-3

十一、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曹雪芹①在《红楼梦》若干回书中,都写了世宦贵族贾府的公子、小姐、老太君、少妇人等的日常饮茶故事,其中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是专写茶事的上乘佳作,读来韵味无穷,妙趣横生,真可谓是文、人、茶、水、器五美俱全。文言闲情雅趣;人乃灵秀妙人儿;茶属乌君山珍品;水是梅雪雨液;器尽古玩奇珍。

也许,从《红楼梦》问世以来的二百多年间,凡是喜爱涉猎茶道文章的,都十分欣赏曹雪芹这篇茶茗飘香今古的精妙文字。

栊翠庵品茶,是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散席之后,贾母在宝玉、黛玉、宝钗的簇拥之下,带着刘老老到园中散步。

为了寻求凉爽清幽,信步来到了栊翠庵。妙玉把贾母等众人相迎进去,并笑着往东禅房里让。

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

妙玉道:“是旧年蠲〔juān〕的雨水。”意思是精心收存的洁净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老老说:“你尝尝这个茶。”刘老老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贾母吃茶询茗问水,妙玉备茶选水,亦非同常品,盛茶的器皿,虽按尊卑有精平之分,但也得体自然。说明他们都是精通此道的。而妙玉更是熟知贾母的饮茶习惯,投其所好。

贾母说她“不吃六安茶”,就是等于说她不喜欢吃绿茶。

六安茶,就是今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金寨、霍山过去同属六安州的六安瓜片,是我国的着名绿茶品种之一,明、清以来就享有盛誉。从明初起即是宫廷贡品,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六安茶也是茶中珍品。据有关资料说,六安茶最初投放市场的时间是1905—1920年间的清末民初。

妙玉给贾母煎的“老君眉”,是比六安茶更为名贵的乌君山茶,产于福建省光泽县城东北约50公里的乌君山。老君眉“叶长味郁”。[笔者按:此前有的评“贾宝玉品茶栊翠庵”的文章,将老君眉茶误为湖南岳阳洞庭君山茶。这三十余年的误传,由周靖民先生在《岳阳君山茶诸问题的剖析》一文之“九、老君眉不是君山茶”而解开了“谜底”。此文刊载于《中华茶人》1995年第一期上。为使茶文化界同仁与广大读者了解此案之始末,特将周先生的这节文章,作为笺注②附本文之后。]贾母吃茶,是栊翠庵品茶之序幕。妙玉的茶艺表演,是通过宝玉的细致观察第次展开的,其精彩处是“三玉一钗”

“吃体己茶”。就在贾母吃茶,同刘老老等人说笑之间,只见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她出去,宝玉悄悄地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

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吃蹭茶!这里没有你吃的。”

品茶的清韵雅趣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庵主妙玉在款客奉茶中,评水论器,展示珍藏;评论中透露高雅,谈笑间暗蕴尘缘。

宝玉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耳,杯上镌着“瓟斝〔音:bānpáojiǎ〕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qiáo〕,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笑道:“俗语说:‘随乡入俗’,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

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有这些茶你遭塌。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醇无比,赏赞不绝。

曹雪芹在这回书中,无论是写史太君饮茶,或是“三玉一钗”吃体己茶,都突出了一个品字。一口为尝,三口为品。

在妙玉向贾母献茶时,贾母只吃了半盏茶,这正是“品评此中滋味,寻来无尚清凉”。而同时,又衬以刘老老将贾母递给的半碗茶一饮而尽,又说茶淡了些,惹得贾母等众人大笑,这是从反面写这乌君山珍品“老君眉”只有细细品尝,才能领略其甘醇甜爽的滋味,并非是解渴之蠢物。在妙玉请宝钗、黛玉、宝玉三人“吃体己茶”时,虽未明写吃的是什么茶,但自然是胜于“老君眉”的茶中名贵珍品了。物以稀为贵,所以主客均斟一杯品饮。茶香发于水,所以古人饮茶特别讲求选汲名泉佳水烹茶,谓之品泉。栊翠庵“三玉一钗”“吃体己茶”不同凡品的是妙玉以梅花雪液烹茶待客。当大家吃了这“轻醇无比”的香茶之后——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你这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

试想,那聪明绝世,论人品才情为《红楼梦》之最的林黛玉,一向善刚任性,以知识阅历过人自许,因在品茶时未尝出水品,却被那孤高怪僻,以品泉大家自居的妙玉数落得竟是一个连水都尝不出来的“大俗人”。当时黛玉心中或许微感不快,也只好默然折服了。而那从容大雅,静慎安详,却善见机行事,左右逢源的薛宝钗,深知妙玉“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黛玉走出来”。

曹雪芹写栊翠庵品茶,巧妙而又自然的把品茶同欣赏古玩奇珍——茶器相互烘托,更是独具品茗风雅之韵,给“三玉一钗”“吃体己茶”凭添了无限的乐趣和风情。

且不论妙玉给贾母献茶时捧出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托着明代成化窑所产五彩小盖钟之珍贵,又是何等典雅而得体;且看,妙玉给宝钗斟茶的杯子为“王恺珍玩”,名曰:“瓟斝”。这件茶具,不仅名字起的新奇,匠心独运;而其形状亦十分别致:、瓟,为属,是一种体形较小的葫芦;而斝,是一种古代铜制大酒器,其形似古爵,而体较大,在商代很盛行。可以想象,这是一只既有小葫芦的圆润可爱,又有古代爵状酒器古雅而珍奇的特殊茶器。这自然可以称得上是“珍玩”了。王恺是晋代官僚中最富有者;而其杯上又书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把“王恺珍玩”同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品泉大师联系起来,这就使这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以晋末420——清乾隆1763或1764曹雪芹逝世时间推算的王恺珍玩更成为稀世之珍。那妙玉给黛玉斟茶时选用的茶器,小巧如钵,名曰:“点犀”。是用犀牛角制作的古代碗类器皿,其横断面中心有白点,这个古玩中蕴含着唐李商隐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典故,更是别具寓意和清雅之趣。

至于,妙玉为宝玉两次易杯,则是别具寓意和暗蕴一缕世情的。试想那“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妙玉是何等孤芳自赏,“过洁人同嫌”之人,但却把自己日常饮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而宝玉偏说它是“俗器”,惹得妙玉大发一番议论,又寻出那只蟠虬整雕竹根大盏来,导出了“驴饮”之论,令人忍俊不禁,都笑了起来。

妙玉虽身在清修之所,但其尘缘未了,在其心灵深处对怡红公子却有一缕隐隐幽情,并把宝玉视为“素衣”中的知己。所以她在品茶中同宝玉谈笑风生,毫无道家戒律之束。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书中,把栊翠庵品茶,写得别具风韵,并非是小说家的文艺笔墨,而其在茶品、器皿、人物、环境等方面,无处不体现古代品茶时所寻求的高雅风韵。明陆树声在《茶寮记》“煎茶七类”所论——人品、泉品、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论及“人品”时曰:“煎茶并非浪漫,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人每传于高流隐逸。”那精通茶道的妙玉,亲自煎汤烹点,可谓其人与“泉品”梅花雪水、“茶品”乌君山之茶是何其相得益彰。

“茶候”所探寻的“凉亭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之清雅环境,而那妙玉所居的栊翠庵似更胜一筹,院里花木繁盛,整洁清雅;禅堂静室之内则是窗明几净,古玩生辉,似乎是连羽士神仙都宜品茗的幽境所在。而那“茶侣”呢?

更是妙不可言,除却“缁衣”尽是“红楼”神仙眷。“吃体己茶”的四人中,竟有三人黛玉、宝钗、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人物;另一位则是“红楼”中大名鼎鼎的颈项上佩带“通灵宝玉”的怡红公子。——他们是茶侣——情侣——“木石前盟”——“金玉姻缘”——另加一层“缁流”妙玉与“素衣”宝玉之间的那种淳若茶、淡如烟,是情谊,又若有隐隐尘缘,似真如幻,只有灵犀会意,不可言传的微妙关系。这也许就是曹雪芹大师写“栊翠庵品茶”的真正要旨所在吧,也正是有鉴于此,它才成为今古文学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品茗佳篇。

〔笺注〕①曹雪芹?—1763或1764:名沾,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河北丰润,后迁沈阳一作辽阳。入满洲正白旗内务府为包衣。

出生于南京的“百年望族”大官僚地主家庭。他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工诗善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清代着名小说家。曾祖玺、祖寅、父先后任江宁织造六十年,为康熙皇帝亲信。雍正时由于宫廷内部派系倾轧加剧,其父曹被革职抄家,迁来北京西郊。雪芹是在曹家一败涂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中,以十年心血,从事《红楼梦》创作,这是我国小说中成就最高的现实主义杰作。雪芹晚年,在贫病交攻之下,又加幼子夭亡,全书未成只完成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泪尽而逝。雪芹约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或二十八年癸未除夕。他的生前好友,鹿车送葬,洒泪黄沙,殡埋了这一位旷代的天才,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者。

②老君眉不是君山茶:周靖民先生说:‘这一问题的原委,与笔者有点关系。1957年我在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工作,3月间,《新湖南报》

社编辑电话我处,要求写一篇报导。领导指定我执笔,写一短篇用笔名寄去。报社发表时,编辑在文中“君山茶”下面加一句:“就是《红楼梦》栊翠庵妙玉给贾宝玉应为贾母烹的老君眉茶’,这事就传开了。我阅报后很惊奇,当时因为工作很忙,没有立即去报社查询,但疑惑一直萦结于心。过了多年,我有机会查阅了很多有关君山茶的地方志和古籍,都没有发现君山茶又名“老君眉”。有一次偶然阅到清代郭柏苍的《闽产录异》1888年撰,“老君眉光泽乌君山前亦产老君眉叶长味郁然多伪”。原文无标点,括号内是郭氏用小字自注。我当时只知道全国有“君山”三处,一处在湖南,两处在江苏江阴、宜兴,是否福建也有一座君山呢?又经过几年搜求资料,并多方打听原来报社那位编辑,才解开这个20多年的谜。原来那位编辑从前在岳阳工作过8年,当时曾抄存郭柏苍书中这一段,并在“光泽乌”后断句,就成为“老君眉外形光泽乌润,以前湖南君山也产老君眉”了,没有注意到郭氏这篇是专指“闽产”。其实“光泽”是福建一县名,县城东北约50公里有一“乌君山”,山的东南连接崇安县的武夷山。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两山都产老君眉茶。郭书中记有很多清代前期的武夷茶,如铁罗汉、坠柳条、工夫、奇种等,老君眉“叶长味郁”,应当是清初已生产的一说明末乌龙茶类,不是芽尖形味平和的武夷银针,更不是湖南绿茶类的君山毛尖茶。曹雪芹根据已有的茶写入《红》书,含有妙玉向贾母祝寿之意,不是清末才生产,并根据《红》书命名的。

十二、试论以雪水煎茶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自烹煎陆羽以其数十年的品泉经验,在其所着《茶经》“五之煮”和“六之饮”两章里都把饮茶对水品的选择,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强调烹茶选水时“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后又着水品篇《煮茶记》所列天下名泉佳水二十品。陆羽品鉴天下名泉,是对中国茶文化的又一大贡献,对后世茶事活动产生过很大影响。

但陆羽的《煮茶记》今已失传,仅见诸于唐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载在对天下名泉佳水的次第排列中,将雪水排在二十品之末,似有欠公允之处。这正如张又新在《煎茶水记》所云:“夫显理见物,今之人不迨于古人。盖有古人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神州疆土广袤,天下之大,古人之足岂能尽涉?

尽管陆羽一生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但却未到过严冬银装世界的北国,未领略过那冰雪之风韵,当然也未尝过北方以雪水煎茶之甘芳了。

在陆羽之后,唐宋以来的品泉者认为以雪水烹茗是高人雅事,在诗词中每有咏赞以雪水煎茶的诗句。如白居易《晓起》有:“融雪煎茗茶,调酥煮乳糜。”唐陆龟蒙与皮日休唱和咏茶诗有:“闲来松间坐,看煎松上雪。”宋陆游《雪后煎茶》有:“雪夜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自烹煎。”从这几首咏茶诗中可以领略到古代的高人雅士那种赏雪景、煎雪茶之斯情斯景是何等美妙。他们是在那漫天飞舞的大雪之后,来到松林之间,或山泉之畔,燃风炉,烹新雪,煮香茗;或即兴低吟,或和诗高唱,细细品尝,领略那大自然赐予的凛冽甘芳。

古人品泉素以“轻、清、甘、洁为美。清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熊明遇《罗岕茶记》。而诗中所言古人烹茶之雪是取之青松之端,山泉之上,飞尘罕到,绝无污染,自然是可以达到“轻、清、甘、洁”之标准了。

也许读者会有这样的疑问:尽管雪水清洁甘芳,可以同天下名泉媲美吗?何以说陆羽将雪水排在第二十品之末是有欠公允呢?清乾隆皇帝是一位嗜茶者,他活了八十八岁,是清代帝君中的长寿者,据说,那是得益于茶。他一生酷爱饮茶,特别是晚年更是嗜茶如命。他八十五岁快退位时,有位老太医官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而这位将要当太上皇的盛世之君却幽默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他一生尝遍天下名茶,也品鉴过许多天下名泉,并有独到的品鉴方法。对水质的清、轻、甘、洁都作出全面的比较,并以特制的银斗来衡量各地泉水,除清、甘、洁三项之外,以其轻者为上。他在钦定北京玉泉山玉泉为“天下第一泉”之后说:“然则,更无轻于玉泉者?曰:有!乃雪水也;尝收积素而烹之,轻于玉泉斗轻三厘。雪水不可恒得。”这说明,以乾隆品泉实践及其衡量标准,以雪水烹茶,甚至胜于“天下第一泉”玉泉之水,更胜于被唐陆羽、刘伯刍评“天下第二泉”的无锡惠山石泉水乾隆皇帝评其为“天下第三泉”了。这至少说明不应把雪水列在天下名泉佳水之末等。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不以其时间、空间、地点及其具体条件为转移。试想古代的神州大地人口稀少,如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为例,当时全国人口,尚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只有10275万人地下资源特别是能源远未开发,先民们居住的生活环境,尤其土地广阔的北方,不知要比现在好多少倍。古时的隆冬季节漫天大雪下过,就如唐柳宗元在《独钓》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在这般的银装玉琢世界,品泉者“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冬雪即景诗》当今的广大饮茶者及茶艺学者,是会赞同以雪水烹茶的。也许会赞成将古代雪水品位晋升在名泉之前列。

在探讨古人以雪水煎茶时,研究“红楼”茶事的学者,对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妙玉用在地下珍藏了五年的、取自梅花上的雪水煎茶待客,是否还能那样清淳提出了质疑。

黛玉、宝钗、宝玉、妙玉四人,在栊翠庵妙玉静室中“吃体己茶”时,妙玉在回答黛玉询问时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了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

如果仍将雪水列在名泉、江、井水之末,又在地下埋了五年,就一般推论,自然是不合清洁甘美之标准了。问题是陈年之雪水是否就不清淳?其实不然。何以见得陈年雪水还能那样清淳呢?有诗为证:

绝胜江心水,飞花注满瓯;纤芽排夜试,古瓮隔年留。

这是在清光绪年间曾任四川盐茶道,精于品茗韵事的吴珩字佩之,号我鸥。浙江仁和人。道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所作《雪夜煎茶》。诗人描写每逢严冬大雪之时,他直接接取漫天琼花入瓮,然后,像以古窖保存佳酿美酒一样,封闭起来,当来年再逢大雪之夜,打开“古瓮隔年留”的玉液般的雪水,“纤芽排夜试”,品茗赏雪,陶然自得。这首诗至少说明,以古瓮隔年留的雪水煎茶,是胜过被品泉者推崇的“扬子江心水”的。而妙玉是从凌寒开的梅花上扫取的晶莹积素,这就更自清甘洁美一筹,再加之妙玉是寺庵中清修之人,则更精于养水品茗之道,如有养水秘法,以珍藏了五年的梅花雪液来煎茶,也许真如书中宝玉吃了妙玉所煎之茶果觉轻醇无比甘芳异常呢?

但凡世间显理见物,就以认识论而言,一般是今人胜于古人;然则亦往往有古人知之,而今人未能知之者。本文拟以一副蕴含认识论哲理的联语作结,这也许是会为人们在探讨栊翠庵品茶时,妙玉用珍藏了五年的雪液煎茶,是否合乎水品清洁标准?留下一道供读者思考之题:

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

这是清乾隆皇帝为颐和园宝云阁前牌坊所题之楹联。宝云阁在万寿山佛香阁西南,俗名又称之为铜亭、铜殿。这副楹联的主旨是:大自然界万千事物所蕴含的哲理,是奥妙异常的,只要悉心研究,总是可以探寻得到的。

十三、绿香亭众才女品茗论茶道

燕小姐烹茶款佳客绿香亭品泉论古今清李汝珍①在《镜花缘》第六十一回书中,写了唐代告老还乡的老总兵燕义的女儿紫琼小姐,同准备进京赴试的唐闺臣、林婉如、廉锦枫、洛红蕖等二十五位才女,在燕府花园“绿香亭”品茗论茶道的故事。细细品评这篇故事,并非是酒余饭后之闲文雅趣,这回书中给人以许多有关茶学的知识,更有令嗜茶者闻之足戒的警世之言,文中虽有些过正之处,但足可令读者领略作者之良苦用心。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是日早饭后,老夫人叶氏命丫鬟们引众小姐到花园里游玩。桃杏初开,柳芽吐翠,一派春光,甚觉可爱。大家随意散步,到处畅游一番。

紫琼道:“妹子这个花园,只得十数处庭院,不过借此闲步,其实毫无可观;内中恰有一件好处,诸位姐姐如有喜吃茶的,倒可以烹茗奉敬。”

枝兰音道:“莫非此处另有甘泉,何不见赐一盏?”

紫琼道:“岂但甘泉,并有几株绝好茶树,若以鲜叶泡茶——妹子素不吃茶,固不能知其味——只觉其色更好看。”

于是,紫琼在前引路,不多时来到一个庭院,当中一座亭子,四围都是茶树,那树高矮不等,大小不一,一色碧绿,清芬袭人。走到亭子跟前,上悬一额写着“绿香亭”三个大字。正在众才女议论“绿香亭”匾额之时,仆妇、丫鬟们已奉小姐之命,将烹好的香茶捧进亭中。众人各取一杯,只见其色比嫩葱还绿,甚觉爱人,及至入口,真是清香沁脾,与平时所吃,迥不相同,个个称赞不绝。

闺臣道:“适才这茶,不独茶叶清香,水亦极其甘美。那知紫琼姐姐素日却享这等清福?”

紫琼道:“妹子平素从不吃茶。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因近时茶叶每每有假,故不惜重资于各处购求佳种。如巴川峡山大树,亦必费力盘驳而来。谁知茶树不喜移种,纵移了千株,从无一活。所以古人结婚,有下茶之说,盖取其不可移植之义。当日并不留神,后来移一株死一株,才知是这缘故。如今园中惟存十余株,还是家父从前于闽浙江南等处觅来上等茶子栽种活的。家父着有《茶戒》两卷,言之最详。将来发刻,自然都要奉赠。”

黎红红道:“妹子记得六经②无茶字,故名目多有不知,令尊伯伯既有着作,姐姐自必深知,何不道其一二,使妹子得其大略呢?”

紫琼道:“茶,即古荼字,就是《尔雅》

③荼苦槚的荼字。

《诗经》此字虽多,并非茶类。至荼转茶音,颜师古④谓汉时已有此音。读茶最为简截。至于茶之名目,郭璞⑤言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茶经》有一茶二槚三莈四茗五荈之称,今都叫做茶,与古不同。”

《镜花缘》作者通过紫琼小姐关于茶之益与害的一节论述中有关“害多益少”之论,却有不可取之处,这是同当今茶叶科学、医药学关于茶叶能防病、治病、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科学结论完全相反的观点。但这节书中言以燕老总兵由于嗜茶太过,在年老体弱、业已患病的情况下,仍无节制地大量饮茶,致使身体受到严重危害等情节,仍可视为作者向嗜茶者发出的警世之言,足可令嗜茶者闻之足戒。

书中关于假茶之论述,亦可视为警世通言,仍有现实意义,足令人们从中获得教益。

谭惠芳道:“适才姐姐言茶叶多假,不知是何物做的?这假茶是自古已有,还是起于此时呢?”

紫琼道:“世多假茶,自古已有。即如张华⑥言饮真茶令人少睡。既云真茶,可见前朝也就有假茶了。况医书所载不堪入药。假茶甚多何能枚举。目下江浙等处以柳叶作茶,好在柳叶无害于人,偶尔吃些亦属无碍。无如人性狡猾,贪心无厌,近来吴门⑦有数百家以泡过茶叶晒干,妄作药料,诸般制造,竟与新茶无二,渔利害人,实可痛恨。起初制造时,各处购觅泡过干茶。近日远处贩茶客人至彼买货,未有不带干茶以做交易。

“至所用药料,乃雌黄,青熟石膏、青鱼胆、柏枝之类。

其用雌黄者,以其性淫,茶叶亦性淫,二淫相合,则晚茶残片一经制作,即可变为早春;用花青取其色有青艳;用柏枝汁取其味,带清香;用青鱼肚漂去腥臭,取其味苦;雌黄性毒,经火甚于砒霜,故用石膏,以解其毒;又能使茶起白霜而色美。人常饮之,阴受其毒,为患不浅。苦脾胃虚弱之人,未有不患呕吐,作酸胀满腹疼痛等症。”

紫琼小姐所言古代在茶叶销售中骇人听闻的大规模造假茶的欺骗伎俩,对于现在许多饮茶爱好者来说,也是闻所未闻的。

但凡天下之事,有真就有假。近年来各地报刊、电视台披露的制造、贩运、批发、销售假烟、假酒、假药的案例,屡见不鲜,屡禁不绝,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正在大力根治之中。至于,《镜花缘》中所言古代商人制造假茶,渔利害人之事,也确存在于今日社会的阴暗角落之中,也是屡禁不绝的。如,数年前,某君偕夫人去杭州西湖游览,在苏堤附近,遇有一个青年人,手提帆布包,也许因见他们是外地人之故吧,即上前搭讪:“老先生,您想要点好茶吗?我是茶厂的,这茶是作为奖金发的,比较多,自己吃不完,拿出来卖点。”在说话之间,那青年人就伸手掏出一小包茶,打开一看,条索紧结,清香扑鼻,其色味如新花茶。某君夫妇是在旅途之中,也需要买点茶,在路上饮用。于是就化数元钱买了一包约有三两,随手装入提包之中。当他们临出园之前,在平湖秋月附近,看到一块广告牌上贴有一张公告:“近日在西湖游览区不断发现卖假茶的,他们采取以假乱真和调包计等手段,坑骗游人,请勿上当!”云云。并将以塑料薄膜包装的两包假茶钉在广告牌上示众,告戒游人。某君立即感到上当了,当打开纸包一看,这哪里是方才看到的“好花茶”?的确是柳叶及最下等少量的茶叶的混合物,散发着草腥之气味。诚实善良的人们,谁会想到,在这美丽的西子湖畔光天化日之下,竟会有人以假行骗,渔利害人呢?

〔笺注〕①李汝珍约1763—约1830: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小说家。少时即不喜作八股文,后受业于凌廷堪,研习经史百家,兼及音韵。又对书画、星卜、棋类等触手成趣。三十八岁左右,曾任河南县丞,率民夫数十万防御黄河决口。因一生豪爽坦率,不与统治者合作,以致穷愁潦倒。晚年,竭尽二十余年心血,完成了长篇小说《镜花缘》的创作,歌颂女子才华,表现了尊重女性地位的民主思想。但亦有宣扬节孝观念和因果报应的迂腐之处。

②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谓之六经。今文家说“《乐》本无经,附于《诗》中”;古文家则说“有《乐经》,秦焚书后亡”。

③《尔雅》: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字书。曾被列入儒家“十三经”——即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部古书——《易》、《诗》、《书》、《礼》、《春狄》、《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尔雅》最初传为周公所撰。据后世学者考证,此书是春秋毛亨以后的小学家缀合旧文加以增益的一部作品。

④颜师古581—645:名籀〔zhòu〕,字师古,以字行。一说名师古,字籀。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隋文帝时为安养县尉。入唐,高祖时授朝散大夫、中书令等职。太宗即位,擢拜中书侍郎、秘书少监,专典刊古籍。师古为唐初着名学者,学识渊博,尤精训诂,善为文章。曾奉诏考订《五经》,预修《五礼》。

⑤郭璞276—324:字景纯。东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洽多闻,好经术,擅词,精于天文五行、筮卜之学。元帝时,由着作佐郎晋升为尚书郎。有《尔雅注》、《文言注》等。

⑥张华232—300:字茂先。晋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南人。官至司空。华强记默识,博学多闻,当时推为第一。诱进人物不倦,士有一善者,即为之推誉。因赞成伐吴有功封为广武县侯。后被赵王伦所杀。着有《博物志》等书。

⑦吴门:古吴县城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吴县为春秋吴都,因称吴县城为吴门。《唐诗纪事》张继《阊门纪事》:“试上吴门看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十四、毛泽东饮茶粤海未能忘

饮茶粤海①未能忘,索句②渝州③叶正黄④。

三十一年⑤归旧国⑥,落花时节⑦读华章⑧。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⑨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⑩。

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49年4月29日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此前柳亚子先生于3月28日写了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诗中流露出他怀才不遇,想离京归乡隐居的消极情绪。

毛泽东在这首唱和《七律》中,以他那春风大雅能容物的伟大胸襟,通贯全篇的友谊挚情,和那富有哲理、一字千钧的诗句,规劝柳亚子先生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请他不要改变前来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建国事业的初衷,难道忘记了“粤海共品茶”时所结下的诚挚友谊吗?希望他不要离开相交有年的老朋友而回乡去钓鱼吧。先生如有闲暇和雅兴,为何不去“晴光总圣明”的颐和园昆明湖畔垂杆相钓呢?那是何等的赏心乐事啊。

毛泽东这首颇具艺术魅力的诗篇,在柳亚子先生面前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这曾经“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万里江山,一旦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一旦驱除了曾在这块土地上翩翩起舞的“百年魔怪”,一旦荡涤了大地上的污泥浊水,那自古多骄的神州大地,就会更加山川秀媚,草木贲华,生机勃勃,一派春光。在中国两个命运的大决战中,人民已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个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就要在这世界的东方诞生了,她将以巨人的雄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柳亚子先生在毛泽东这首如春风般鼓荡心胸,字里行间充满友情的呼唤的诗篇的真诚感召下,终于令他心悦诚服地决定留在北京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毛泽东的这首着名诗篇,从中国茶事名人名典这一意义而论,应该说它是当代伟人,以品茶为开篇的旷代诗作。它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成为千古佳话。

追寻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的交往与友情是很有意味的。

1926年春,毛泽东在广州主持着名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写成了《毛泽东选集》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年,柳亚子先生在广州第一次会见了毛泽东时以字润之行。其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农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而毛泽东正在广州、武汉培训中国农运的骨干人才,欲把革命星火燃遍神州大地。而作为中国同盟会和国民党早期成员的柳亚子先生,正在广州主持新南社,热情支持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他对刚过而立之年的毛泽东胸怀天下,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宏图远略十分钦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柳亚子同毛泽东在粤海品茶,谈诗论道,纵议天下大事,这自然是两位哲人都难以忘怀的平生快事。而作为中国革命领袖的毛泽东,则更注重同这位赞同中国革命的党外人士的交往,向来珍视同亚子先生的友情。

毛泽东和亚子先生在羊城分手之后,在风云变幻之中,仍频有书信往来,在四十年代初至1944年底,柳亚子先生常有书信、照片、诗作寄给在延安的毛主席。其诗有“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之名句。1944年11月21日,毛主席在致亚子先生的信中说:“广州别后十八年中,你的灾难也受的够了,但是没有把你压倒,还是屹然独立的,为你并为中国人民庆贺!很想有见面的机会,不知能如愿否?”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从延安飞往重庆同蒋介石谈判。毛主席同亚子先生在渝邂逅重逢,8月30日,在曾家岩写诗呈毛主席。其诗曰:

阔别羊城HI十九秋,重逢握手在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倘休。

毛泽东于10月7日致信:

亚子先生吾兄道席:

迭示均悉。最后一信慨乎言之,感念最深。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注:指1936年2月写的《沁园春·雪》,因亚子先生在前信中要毛主席填词,故有此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敬颂道安!

毛泽东10月7日毛泽东于1946年1月28日,致柳亚子先生的信中引用了亚子先生的诗:“‘心上温馨生感激,归来絮语告山妻。’

注:这是柳亚子1945年秋写的《毛主席招谈于红岩嘴办事处,归后有作,兼简恩来、若飞》一诗中的两句。我也要这样说了。总之是感谢你。相期为国努力。”

1949年3月,中央领导机关迁到北京按:时称北平,本文中均称北京。并邀请全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爱国人士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亚子2月在香港接到毛主席的邀请电,于3月18日抵达北京。时有军管会文管会钱俊瑞主任迎接,寓东郊民巷六国饭店。是夜亚子先生在《三月十八日东郊民巷六国饭店夜坐有作》诗中有句云:“归心慵梦江南好,定鼎终须在北京。”3月22日董老必武去寓所看望柳先生。

3月25日,毛主席从石家庄到北京,柳亚子先生赴机场迎接。是日晚在颐和园益寿堂其址在万寿山景福阁东北,清光绪年间建,正堂名松春斋举行欢迎毛主席的宴会,柳亚子先生应邀出席并赋有《颐和园益寿堂夜宴》二首。其第二首诗曰:

二十三年三握手HJ,陵夷谷换HK到今滋。

珠江HL粤海惊初见,巴县HM渝州别一时。

延水鏖兵HN吾有泪,燕都定鼎HO汝休辞。

推翻历史三千载HP,自铸雄奇瑰丽诗。

诗人回顾了二十三年间,他同毛泽东三次相见的美好情景,表达了他对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同情、支持,对国家发生的“陵夷谷换”的巨大变化和即将定都北京建立新中国感到由衷的喜悦。

由于当时正值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向全国进军的前夕,毛主席正忙着写《评白皮书》和运筹建国大计,拟议中的政治协商会议要推迟到九月份才能召开;所以,亚子先生的“云天倘许同忧国”,“相期为国努力”的急切心愿一时难以得酬,或许还遇到令人不快之事,于是在3月28日写了《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劈地君HQ真健,说项依刘RS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RI,无车弹铗怨冯驩RJ。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RK驰捷报,分湖RL便是子陵滩RM。

分湖为吴越间巨浸,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

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胜村。第宅为倭寇所毁。先得旧畸,思之凄绝!

毛泽东在拜读了柳亚子先生的诗作之后,在日理万机按:人民解放军于4月20日夜,开始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解放南京,毛主席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仍抽暇于4月29日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当柳亚子先生在拜读了毛泽东这首惠诗后,非常感动,于是挥毫写了《迭韵寄毛主席词一首》:

昌言RN吾拜心肝赤,士RO君倾醴酒黄RP。

陈亮RQ陆游VS饶感慨,杜陵VI李白VJ富诗章。

离骚VK屈子VL幽兰怨VM,风度元戎VN海水量。

倘遣名园VO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

毛泽东于5月21日,在致柳亚子先生的信中说:“各信并大作均收悉,甚谢。某同志妄评大着,查有实据,我亦不以为然。”并在信上善言相劝“希望先生出以宽大政策”不必计较他人对诗作的批评。亚子先生在致毛主席的信中有应保护好西山碧云寺内孙中山衣冠冢的建议。毛主席在回信中答复说:“孙先生衣冠冢看守诸人已有安顿,生事当不致太困难,此事感谢先生的指教。率复不尽,敬颂兴居佳胜!”

毛泽东的诗和信,不仅体现了一位伟人的“高怀同素月,雅量如春风”的磊落胸襟,亦充分表达了他对这位在“粤海品茶”相识结谊,已二十三度春秋的故友的关怀和爱护。所以,直到1963年12月,经毛主席亲自校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本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的附诗中仍未公布柳亚子《七律·感事呈毛主席》这首诗。而是刊出了“卡尔中山两未忘”的另一首诗。

自1944年至1949年12月间,毛泽东致柳亚子的书信,仅以收入《毛泽东书信选集》的就达七封之多。柳亚子致毛泽东的信远不止此数,这足以说明,两位先哲以粤海共品茶为契缘所建立的友谊是何等诚挚,真可谓是,风云变幻情未易,肝胆相照万古芳。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913年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与蔡和森等建立新民学会、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组织部长。1924年参与改组国民党,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一度代理中央宣传部长。1926年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骨干。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在井岗山创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前委书记兼总政委。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与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领导举世无双的红军长征。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毛泽东被选为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建国后曾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等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主要着作,编有《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诗词》集等传世。

〔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后更名弃疾,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江苏吴江人。1903年加入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1906年参加民主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1909年创立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任社长。1923年与陈望道等组织新南社。1926年柳亚子在广州同毛泽东润之相识结谊。后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活动。1949年3月应邀从香港来北京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柳亚子曾着《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笺注〕①粤海:此指广州。广东是古代粤地,今简称为“粤”又临南海,故称广州为“粤海”。

②索句:指亚子先生请毛主席填词。

③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古称“渝州”。隋开皇元年581改梁楚州为渝州。宋崇宁元年1102改恭州,后升为重庆府,明清两代沿置,故重庆别称渝。

④叶正黄:指秋天。

⑤三十一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是1918年9月,1949年3月再回到北京,正好相隔三十一年。

⑥旧国:谓古老的都城。当时北京叫北平,尚未建都,故称旧国。

⑦落花时节:落花犹飞花,是春深之谓。唐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⑧华章:华美的文章。是对他人作品的敬称,这里是指柳亚子先生的诗《感事呈毛主席》。

⑨昆明池:云南滇池本称昆明池;此指北京西郊颐和园万寿山下之昆明湖。《水经注》十三《漯水》称为西湖。金时称金海,元称瓮山泊。清乾隆十六年1751疏浚,引玉泉诸派,周三十余里,始称昆明湖。

⑩富春江:在浙江省富阳、桐庐县境,是着名的风景区。相传,东汉初年,严子陵光,不愿做官,曾隐耕钓于此,其钓处称严陵濑,上有子陵钓台。在桐庐县西十五公里富春山、富春江边。这里是喻指柳亚子先生家乡分湖。因柳诗中有“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

HI羊城:又作五羊城,广州的别称。唐高适《高常侍集》七《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海对羊城关,山连象郡高。”五羊的传说有:战国南海人高固当楚国宰相,有五羊衔着谷穗,出现于楚庭,因而在州厅上绘了五羊图;又传说,古时有五个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秬jǚ来到广州。广州别称五羊、穗垣均本此。

HJ三握手:指两位哲人1926年于羊城相识,1945年于渝州重逢,1949年于北京会见。

HK陵夷谷换:陵夷:衰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棱夷衰微也。”《汉书·成帝纪》鸿嘉二年诏:“帝王之道,日以陵夷。”谷换:从“陵谷”演化而来。《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汉书》三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上封事:“海水沸出,陵谷易处。”后亦用喻世事的变化。陵夷谷换句,是诗人喻指国家的命运将从衰落走向复兴之路。

HL珠江:又名粤江。在广东省境。上游有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后称珠江,以广州附近江中有海珠石而得名。珠江汇聚广东、广西及云南、贵州南部诸水至虎门注入南海。

HM巴县:县名。属四川省重庆市。古为周巴子国都城。秦汉为巴郡地。三国蜀改为巴县。北周武成三年改为巴城县。宋复称巴县。

HN延水鏖兵:延水:源出安塞县西北芦关岭,流经今陕西延安市城东,过延长县入黄河。鏖兵:谓竭力苦战、多杀。如“合短兵鏖皋gāo兰下”。见《汉书》。〔按:皋兰:山名,在甘肃兰州市。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即此。〕延水鏖兵句,喻指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着名战役之一。激战七昼夜,战斗空前激烈、残酷,伤亡众多。故诗人谓之“吾有泪”是也。

HO燕都定鼎:是谓新中国将定都北京。燕都:北京在历史上为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都曾于此建都。辽置南京析津府,会同元年938升为南京,开泰元年1012号燕京。金代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定都,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元世祖忽必烈以辽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1267建新都,九年1272改称大都,始为元朝首都。定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

HP三千载:指自西周于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前106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封建社会制度,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历史刚好过去三千另十五年。

HQ君:在此作敬称,兼指毛泽东将为新中国国家元首之意,即为“合天下而君之”。

RS说项依刘:说项:项,即项斯802?—847?字子迁。唐台州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早年隐居杭州径山朝阳峰,后入幕州郡,曾为国子祭酒,为杨敬之所赏识。杨敬之赠诗曰:“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意指常讲人家好话。依刘:王粲177—217字仲宣。三国魏山阴高平人。博学多识,文思敏捷。为建安七子之一。于汉献帝初避地到荆州去投靠刘表,登楼思念家乡,颇不得志。后归曹操,任丞相掾,累官至侍中。

RI五鹿:据郭沫若考证,柳亚子先生把典故用错了。夺席谈经的故事,不是出于前汉的五鹿〔按:汉有少府官名,为九卿之一五鹿充宗〕,而是后汉的戴凭,东汉汝南平舆人,字次仲。光武帝时任侍中。建中二年正旦,百官朝贺,帝令群臣说经互难,义有不通,即夺其席,以予通者,戴凭才学渊博,坐五十余席,压倒了很多人。时有“解经不穷戴侍中”之评语。

RJ冯驩:战国时齐国人,在孟尝君门下作客。孟尝君接待门客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有车子坐;中等有鱼吃;下等的吃粗粮。冯驩先吃粗粮,他弹剑说:长剑回去吧,吃的没有鱼!后来有鱼吃了,他又弹着剑说:长剑回去吧,出外没有车。

RK南征: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

RL分湖:柳亚子先生的家住在吴江的分湖。

RM子陵滩:即严子陵钓台。

RN昌言:善言、正言。

RO〔yǎng养〕士:门客。

RP醴洒黄:即醴黄酒,是谓饮之可令人清醒、振奋的甘醇美酒,或曰可医治某种病症的药酒。

RQ陈亮1143—1194:字同父。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孝宗隆兴中,上《中兴五论》。光宗立,又四次上疏,均力主恢复中原。

光宗淳熙四年1177策进士,擢第一,未官而卒。亮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故虽与朱熹友善,而持论常左。亮才气超越,好言兵,议论风生。着有《龙川文集》。

VS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越州山阴今属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VI杜陵712—770:名甫,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VJ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VK离骚:为屈原楚辞篇名。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屈平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谤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离骚》是屈原自述生平及志向的长篇叙事诗,是屈原的代表作。

VL屈子约前340—约前278:即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与楚王同姓,故里传为今湖北秭归县。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改革政治,联齐抗秦,遭子兰、靳尚等人诬陷,被放逐。顷襄王时再次被流放。后见楚国政治腐败已无法挽救,相传,遂于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VM幽兰怨:概指《楚辞》屈原《离骚》所蕴藉的诗人那种——虽被流放异乡,却依然眷恋着楚国,思念着君王;洁身自好与无限的幽怨哀伤之情。

VN元戎:在此作统帅解。语出《周书齐炀王宇文宪传》与高书:“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幽冀。”

VO名园:即指北京颐和园。因毛主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有“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句,所以亚子先生作奉和句曰:

“倘遣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诗人委婉地表达了放弃归隐故乡垂钓之念,决心留在北京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十五、茶名雅趣

1.碧螺春雅名之由来凡是品饮过碧螺春的人,都会十分赞赏它的嫩绿隐翠,叶底柔匀,清香幽雅,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名之来历,还有两个逸闻趣事呢。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彦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luò〕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

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茶名之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云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

碧螺生得美丽、聪慧,喜欢唱歌,且有一副圆润清亮的嗓子,她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青年渔民,名叫阿祥。阿祥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在吴县洞庭东、西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扬宛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于是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却无由相见。

在某年的早春里有一天,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蟠居湖山,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应其强暴所求,恶龙乃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维护太湖的平静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静之时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交战,连续大战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俱负重伤,倒卧在洞庭之滨。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已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的降龙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里,亲自护理,为他疗伤。阿祥因伤势太重,已处于昏迷垂危之中。一日,碧螺为寻觅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交战的流血处,猛可发现生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为纪念阿祥大战恶龙的功绩,碧螺便将这株小茶树移植于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护理。在清明刚过,那株茶树便吐出了鲜嫩的芽叶,而阿祥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汤药不进。碧螺在万分焦虑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鲜血育成的茶树,于是她跑上山去,以口衔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精神顿爽。碧螺从阿祥那刚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当阿祥问及是从哪里采来的“仙茗”时,碧螺将实情告诉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里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饱含晶莹露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了;可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渐渐失去了原气,终于憔悴而死。阿祥万没想到,自己得救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遂与众乡邻将碧螺共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之下,为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就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后人每逢春时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而制成的茶叶,其条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清香幽雅,汤色清澈碧绿;洞庭太湖虽历经沧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却仍是独具幽香妙韵,永惠人间的。

2.太平猴魁与巴拿马金牌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的猴坑、猴岗及颜村三村。该茶为什么称作太平猴魁呢?因如今的黄山市黄山区以前为安徽省太平县,茶又产以该县猴坑,故名。据当地传说,还有一段关于此茶的神话般的故事:

在太平县猴坑有一个凤凰山,山势峭拔,无路可上。每逢春天采茶季节,就看到有成群结队的猴子攀援于那悬崖缝隙之间。山下的人只闻到从高山之上有陈陈清香随风徐徐飘来。初起,人们尚不知其因。待当岁月推移,有人则先悟出其妙。即开始驯服猴子,教其采茶。在每逢采茶季节,即把经过训练的猴子身上佩携以筐篓或布袋之类的盛茶器具,放上山去。那些善于攀援悬崖峭壁的猴子,颇通灵性,竟然能将新展开的芽叶采回。用猴子采的鲜叶制成的茶叶滋味鲜醇,具有诱人的兰花香。这也许就是称之为“猴茶”的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了。

故事之二:相传,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从皖北来了一位农民,名叫王老二,在凤凰山麓垦荒种地,在田间劳动时常常被山上飘来的香气所袭引,决心开路上山。当他看到山上到处都长满野茶时,甚为欣喜。于是便率子在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峡谷间背阴处开辟茶园,栽培茶树。经他栽培采制的“猴尖”被誉为“猴尖茶香百里醉”。

1914年美国根据与巴拿马1903年签订的条约凿通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水道——巴拿马运河。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巴拿马城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中国送展的名茶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和云和惠明茶即“金奖惠明”等同时荣获一等金质奖章。于是太平猴魁等中国名茶从此便蜚声海外,饮誉世界。

3.铁观音与白牡丹一片芳茶,竟何以南海观音大士和名贵高雅的白牡丹来命其名呢?说来还是饶有兴味的。

铁观音,重要产区在福建安溪,一般称之为“安溪铁观音”。另在永春、南安、晋江、长泰、同安、龙溪等地亦有生产。闽南乌龙茶首推安溪铁观音。其名之由来,相传在二百多年前,清乾隆年间,安溪县松林头乡有一位信仰佛教的人,姓魏名饮。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奉在观音像前。他一日上山砍柴,在观音庙旁山岩上一石隙间,发现一株奇异的茶树,叶片闪闪发光,油绿肥壮,便将其挖回家,栽于庭院,精心管理,并以无性繁殖方法,插枝条加以繁殖。从这些茶树上采摘鲜叶制成的茶叶,色泽褐绿,重实如铁,冲泡品饮,异香扑鼻。于是魏饮更信为这茶是观音菩萨所赐,便取名为“铁观音”。他繁植的茶树也称之为“铁观音”了。

故事之二:传说这个茶树品种是安溪尧阳南岩山王士琅发现的,移栽于南轩之圃,后制成茶,芳香越凡,进贡乾隆皇帝。因其条索紧结,身骨重实如铁,色泽乌润,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回甘,乾隆赐其名为“铁观音”。

这些故事,孰是孰非,姑且勿论。但以“观音”象征其品高圣美,真可谓名符其实、无与伦比了。铁观音成品茶在冲泡时有馥郁的兰花香气。行家称誉其:“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既有天真味,又有圣妙香。”

白牡丹,于1922年以前创制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白牡丹是以绿叶夹银白色毫蕊,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其形优美如蓓蕾初放,因而得此高洁雅称,其成品茶,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状,叶缘向叶背垂卷,叶背遍布白色茸毛,香毫显露,甘醇清鲜,汤色杏黄清澈。白牡丹,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退热降火之功。海外侨胞,视为珍品,常作药用。

4.中国皇后茶与英国饮茶皇后这个故事,要从湖北宜昌红茶说起。因宜昌红茶制工精细,花费工时较大,亦称“宜昌工夫茶”。其成品条素紧结秀丽,色泽乌黑调和,香气清高纯正持久,滋味浓厚醇和,汤色明亮,叶底红匀。该茶历史悠久,至少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了。从十七世纪中叶即开始输往英、俄等国。由于宜红品质精纯、独具韵味,当时成为英皇室的珍贵饮品。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呢。公元1662年,嗜好饮茶的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了英皇查理二世。她特别喜欢饮中国茶,尤爱饮宜昌红茶,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中国的宜昌红茶,即被誉为“皇后茶”,享誉英国。宜昌红茶曾一时身价大增,传为佳话。

5.珍奇的武夷大红袍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山在崇安县城南15公里,是我国着名的风景区,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这珍奇的大红袍古茶树,即生长在这三十六岩峰、九曲溪水和古刹错落的天然美景的中心——天心岩。天心岩——据山志记载:全山百二十里度之,是峰居其中央,犹天之枢极也。故曰“天心”。天心岩是武夷山的产茶区之一。大红袍茶树即生长在天心庵又名永乐禅寺之西九龙窠山岩之上。古茶树现仅存四株,是我国岩茶中之珍品。素有“茶中状元”、“茶中之王”的美誉。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其名始于清代。关于这一茶名的来历,还有一些近乎神灵般的传说:有一副联语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有的说,这株茶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人们只能望茶兴叹,无法攀登采取。于是有心计的农夫,便驯养了一只猴子,当春茶刚刚吐嫩芽之时,他便让这个贯善攀援的灵猴,身穿红衣,登上悬崖,采下了青翠鲜灵的嫩茶芽,焙出香茗,鲜醇异常。因为此茶为红衣灵猴所采,故称之“大红袍”。

故事之二:传说,清代有一位县官,得了一种无名之症,虽广求四方名医,均不见疗效。后来天心寺即永乐禅寺的一位禅师,采得此茶,制好送给县官,此茶味极美,县官只饮数次,久治不愈的病却很快好了。县官便请来僧人问何处得此仙茗?僧人告之。于是,这位县官便选择吉日良辰,亲临茶崖,焚香礼拜,并将自己的红袍披在树上。从此,人们便称此树为“大红袍”了。

故事之三:有的传说,则更加神奇了,说大红袍树上所产之茶,只在杯中放上一叶,泡开后,再把一粒米放入杯中,立时便消化了。

上述这些逸闻传说,都给“大红袍”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些也就难辨其真假了。现在给予“大红袍”的科学解释是,因其春芽萌发时,嫩梢芽叶呈紫红,远望颜色如火,若红袍披树,故名。大红袍之所以品质超群,当然不是什么“红袍加身”之故,而是在于它生长在独特的自然环境里。这几株茶树,晨可沐朝阳,夜可沾玉露,终年云雾迷漫,且有一线岩泉滴滴滋润,真可谓独得天地之钟爱而成为稀世之珍。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_第十章_茗事典故-3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第十章_茗事典故-3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