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二十章 性格靠儿童自身形成

儿童的性格不是我们教授出来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科学地对他进行教育,这样他才可以有效地工作,不至于受到打扰或阻碍。

自此以后,我们会发现儿童难以接受我们的教育,虽然我们本身也并不完美,我们只能间接地对他们施加影响。

幼儿教师经常抱怨,虽然他们可以教授科学、文学等科目,但学生们却不能学习。这并不是因为学生的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性格。没有好的性格就没有动力。只有一部分具备基本性格和个性的人才能学到东西,但很大一部分儿童尚未形成自己的性格。

强制这类儿童专注于某事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无法发挥这部分能力。如果他们的性格里根本没有认真和耐心的特性,我们怎么能要求他们认真而耐心地去做事呢?这就像对一个没有腿的人说:“好好走!”这些能力只能靠训练,而不是我们提出要求就可以获得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人们总是这么回答:“对儿童需要有耐心,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意愿去影响他们,并做出好的榜样。”人们试图用时间和耐心去改变儿童,但结果证明这毫无帮助。我们越等越老,却什么都没得到。因此,在儿童形成性格的那个创造性阶段我们就该好好把握机会。如果我们把人类看作是一个整体,我们会弄清楚另一件事情。成年人和儿童虽然各有不同(主要是缺点上的区别),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有一些共通的东西。他们都有提升自我的倾向,都想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虽然这股力量可能是模糊的或者存在于潜意识中。这种倾向虽然对性格缺陷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迟早会影响到他的行为。个体和社会的共通点就是,他们都有不断提升自我的倾向。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人类总是无意识地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也就是说,人类和动物不一样,人类的行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进步的。人类自然而然地被激励着向前走。图11中间部分的圆环代表人类的完美状态。个圆环代表较为强壮和平衡类型的人,这类型的人已经接近理想状态或正常状态。第三个圆环区域代表大多数的人类群体,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是非正常发展。外围较小的区域代表已经超出非正常状态的那一类人,他们属于社会边缘人或反社会群体,前者表示狂躁分子,而后者表示容易犯罪的人。这两类人都无法把自己融入社会生活中,而其他类型的人则多少都能适应社会,虽然程度不同。我们的教育就是针对那些在不同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人群。

这种对世界的适应性是儿童在6岁之前完成的代表的人群被看作最强壮的类型,其他的都相对弱小。强壮类型的人接近完美,而较弱类型的人则有向社会边缘人和犯罪分子发展的危险。较弱的这些人容易受外界的诱惑,如果他们不努力,就会愈加堕落,因此他们需要道德的支持。这种诱惑不是好事,因为没人喜欢变成罪犯或疯子。但这种力量就像重力一样无法抵挡,因此人们要不断努力和反抗。这种对邪恶的反抗被看作是对道德的捍卫。这些面临堕落的人会约束自己,以免自己堕落。

他们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祈求上帝帮助他们反抗诱惑。渐渐地,这些人为自己披上了道德的外衣,但整个过程无比艰巨。这种修行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这种努力就像登山者在攀岩的时候努力抓住岩石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儿童总想避免这些恐怖的事情,教育工作者则想通过说教、榜样来帮助他们。教师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总试图以身作则。他们经常说:“我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然我的学生会变成什么样呢?”因此他们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学生和教师都属于有道德的一类人(图中第三个圆环所表示的)。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性格和道德教育的,并且被大众接受。人们防止堕落的自我保护意识被认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为大部分人都受到这样的限制。中心圆环所代表的那一类人有很强的性格,而且有追求完美的倾向。这里没有任何强制力量,他们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愿望。虽然他们追求的不是绝对的完美,但他们自身会一直朝着完美的方向努力,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且毫不费力。他们不是因为害怕锒铛入狱而不去偷窃,不会为了财产而你争我夺,也不是因为道德的束缚而不使用暴力。他们只是不想抢夺别人的东西,暴力也与他们无关。追求完美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追求完美不是为了牺牲,而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的愿望。这种区别就像素食者与非素食者之间的区别一样,有些非素食者一周之内有好几天不能吃肉,在四旬斋期间,甚至有40天不能吃肉或者其他的奢侈食品,这是一个漫长的苦修,他们把对诱惑的反抗看作是道德的一部分。有些人会遵守别人定下的规则,或者遵从他们精神导师的教诲。

但圆环中心的人不是这样的,这部分人属于圣人或素食者,他们不会被诱惑影响,所以根本不会吃肉。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说教,因为遵循规则是他们的天性。还可以以身体健康和不健康的人为例进行说明。比如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就要保持胸口温暖,用热水洗澡,因为他的循环系统功能较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但他还需万分小心。可能他的消化系统也不好,所以为了站稳,他需要在固定的时间食用特殊食物。为了保持和健康人一样,这类人需要特别小心,他们时常担心住院或死去。他们经常去医院,家人对他们也非常关心。而那些健康的人则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无论什么天气都可以出门活动,甚至还会冬泳。相反,那些不健康的人则大门不出,连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都没有。第三个圆环所表示的较弱群体需要精神上的引导。这些引导可以让他们免受诱惑而堕落。而圆环中心的这些人则不需要这些帮助,他们获得的快乐是其他人梦寐以求的。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中心圆环中那些完美的人群。我们会以事实为基础来分析他们的性格。什么是完美?完美就是拥有所有的美德,并把它们发挥到极致。我们再分析一下完美的目的。在性格上它表现为各方面自主的进步(虽然是无意识的),这是普遍的倾向。人类和社会都需要进步和发展,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现在仅仅就人类对完美的追求(也就是人类的进步)作进一步探究。可能有的人取得了一些进步,社会也随着进步,在精神方面也是如此,个人的进步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精神上所得到的和物质上所看到的都是人们努力的结果。地理、历史的发展就是不断进步的,因为每一个阶段的人都在不断进步。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人们行动的动力。极度自信的人不用花费精力去抗拒各种诱惑。

伯德将军为了去南极探险,不知廉耻地大肆敛财。他在探险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驱使他去做这一切的动力便是这些事情从未有人做过。他属于完美人的领域。总之,从性格的角度看,人性对第三个圆环所代表的这类人来说意义重大。这些人需要社会更多的扶持,如果我们的教育一成不变,那么整个人类将会走下坡路。假设第三个圆环内的人对个圆环内的儿童进行说教,他说“别吃肉,这是一种罪恶。”对方则回答道:“没错,我们不喜欢吃肉。”说教者也可能换一个说教对象并继续道:“穿这么少会感冒的,穿暖一点吧。”他得到的回答是:“不会感冒的,我们很暖和。”显然,第三个圆环内的人对个圆环内的儿童进行教育,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而不会让他们走向完美。如果我们对学校推行的各个课程进行检测,我们便会发现它们既单调又死板。现在的教育非常糟糕,它只会把人的水平拉低,而不能满足学生的自然需求。学校教育给学生提供的都是不必要的帮助,发展的只是他们的低级能力而非高级能力,就像在人已经能跑的时候教他走路一样。如果儿童在性格成形阶段受到阻碍,那也是人类自己的错误。我们应该努力把人类拉回正常的水平,让儿童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个圆环代表的人相对没那么完美,但是也接近完美,他们不处于被动防御状态,而是主动进步的。如果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构建只在一段时期内完成,如果这种构建因为一些错误不能完成或者不能顺利完成,那么这些人得不到完全发展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但如果性格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形式发展,我们不对儿童进行道德说教,而是给他们构建性格的机会,那么我们就需要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只有把人为的限制除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可以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一个人即便对历史和哲学了解得非常透彻,也不能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只有唤起人的努力和热情,才会得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采取能够让人作出反应的方式。人的性格是在创造时期形成的,如果那时没有形成,那么这之后也不会再形成了。任何说教和榜样都不能培养人的性格。这就是老式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区别。我们应在恰当的时间对人类的自我完善给予帮助,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完成其他伟大的事情。新式教育应该推翻社会建起的围墙和屏障,让儿童自由发展。新式教育是一场没有暴力的革命。如果新式教育取得了胜利,那么世界上就不可能再出现暴力革命了。

有吸收力的心灵》_第二十章_性格靠儿童自身形成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有吸收力的心灵第二十章_性格靠儿童自身形成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