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第五章

中国古代每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之后,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改朝换代。欧洲农民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如中国,但也十分频繁,对封建统治有着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起义者却很少有自己想当皇帝的,他们恨透了封建贵族,起义的目的就是消灭他们,取消农奴制,建立土地公有的村社制。而中国农民起义领袖心中,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倒皇帝、消灭皇帝,而是要取而代之,自己登上权力的峰巅。“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句话便反映了中国民众的普遍心态及主流思想。因此,新建的政权统治不过是前朝的复制与翻版,高高在上的是所谓的“真龙天子”——皇帝,下面的官僚机构一仍其旧。所不同的是经过农民起义摧枯拉朽的扫荡,贪官污吏、恶霸地主被清除殆尽,新朝的开国皇帝较为英明,朝廷官僚较为清廉,地主剥削较为轻缓。而时间一长,污垢积累,统治会渐趋黑暗,又得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开展“清污”工作。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就这样循环着往复不断。无所谓向前,也没有什么落后,正如黑格尔所概括的中华帝国属于“停滞的帝国”。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也不例外,以他的农民意识而言,不仅不能挣脱这一模式,反而会加固其运行功能。所不同的,那就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获得了成功,坐上了皇位。

以元末纷乱的天下大势而言,如果没有朱元璋的农民军,也会有另一支取而代之,达到推翻蒙古元朝政权统治的目的。因此,朱元璋对中国历史的主要影响并非战争时期,而是他建立明朝登上皇位后的一系列政治策略。

他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专制集权。权力是一剂神奇的魔药,一旦服用,就会染上毒瘾、自我膨胀、异化变态,而没有制约的权力更是如此。一个曾以填饱肚皮为志向的穷汉,一旦尝到权力的滋味,心头的狂喜与留恋可想而知。而他的权力又是从别人手中夺过来的,当然害怕有人从他手中夺走。因此,他不得处心积虑地为稳固自己的权力而耗尽心血,乃至“奋斗终生”。

除开皇帝,天下要数宰相(或称丞相)权力最大,赵高可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权势炙手到天下侧目、“指鹿为马”的地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便是对宰相地位及权力的高度概括。不少皇帝担心宰相分权,都曾对其权限做过一定的限制。

历史上曾有过三次皇权与相权的较量:

第一次是汉武帝时。皇帝刘彻一改过去“非有功不封侯”、“非封侯不拜相”的传统,让仅有儒生资格的公孙弘为相。如此一来,宰相对皇帝不仅再无居功之傲,反而对皇帝知恩图报;

第二次是隋唐之时。将丞相之职分为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三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互相制约;

第三次是明朝。朱元璋为了实行绝对的专制集权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他索性借故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职位。并严令规定,谁要再提设立宰相之议,就砍掉谁的脑袋。宰相不再,其职由皇帝兼理,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朱元璋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

与赵匡胤的“皇袍加身”那种玩弄政治权术的夺权方式不同,朱元璋的统治是经过血与火的战斗夺得的。因此,他的巩固方式也与赵匡胤大相径庭。赵匡胤集权以绵里藏针之柔为主,而朱元璋则是以威猛治国,甚至不惜在和平时期祭起杀人的屠刀。

他觉得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太过柔弱,对大臣们有什么价钱可讲的?莫说权力,就是他们的性命也在皇帝手中,根本没有必要“婆婆妈妈”,索性将那些开国员勋一个个处死,就会免去很多烦恼,也没有半点后顾之忧了。

他最先开刀的,就是那个为他秘密沉舟溺死小明王韩林儿的大将廖永忠。杀害小明王,本是朱元璋心中一个最大的忌讳与隐秘,而作为武将的廖永忠却不懂半点谋略,竟愚蠢地以此向朱元璋邀功请赏。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给他安上一个偷用龙凤衣服的不法罪名,突然降旨杀掉。

廖永忠一死,朱元璋的杀戒一开,元勋们可就接二连三地大倒其霉了。也许是觉得杀一个两个并不过瘾,朱元璋干脆大兴党狱,进行集体大屠杀,最著名的有胡蓝党案、空印案、郭桓案等。

宰相胡唯庸精明强干,在某些方面远胜朱元璋。而部下超过自己,是专制社会的一大忌讳。部下比自己强,其个人统治、声誉、威望都受到严厉挑战,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所不能接受的。朱元璋一再隐忍,终于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以擅权枉法之罪将胡唯庸杀掉,并屠灭三族。他也因此而“理直气壮”地为皇权与相权之争画上了句号,废除了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宰相制度。

此后,只要谁稍不顺眼,朱元璋就将他罗列进胡唯庸案之中,说成是同党分子,然后毫不留情地处死。一大批朝廷官员、贵族地主被处死,发展到后来,就连七十多岁的开国元老李善长(正是他激发了朱元璋心中潜藏着的帝王欲望,这才有了一个明确而远大的目标志向)也不放过。

胡唯庸一案,牵涉其中被处死的多达两万余人。所杀多为文臣,因为当时全国并未完全统一,他还需要武将为他效命沙场,也就暂时对他们网开一面。随着统一大业的日趋完成,朱元璋屠杀武将的计划也就列入了他的日程安排。

第二次大规模地屠杀活动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有人告发大将蓝玉谋反。

蓝玉战功卓著,可朱元璋并不念及他的功劳,接到谋反密报,立即将其处死、灭族。又采取株连蔓引的方式,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将牵涉此案的功臣及其家族一万五千多人杀害。

即使在胡蓝两案中侥幸“漏网”的有功之臣,朱元璋也要寻找机会与借口一一处死。

享有“明朝开国功臣第一”之誉的徐达背上突然生了一个痈,正当病情见好时,突然接到朱元璋的“皇上赐膳”。徐达打开一看,却是一只蒸鹅。医生曾再三吩咐过,此病禁吃蒸鹅。既为皇上所赐,徐达不得不含泪吃下。后果不言自明,不几天,他就病重而亡。

朱元璋还毒死了开国元勋刘基,绞死曾为宰相之一的汪广洋,将平定广东的朱亮祖父子、儿时小伙伴江夏侯周德兴一一处死……

只要心怀疑忌,稍有不满,朱元璋唯一的处治方式就是杀。他几乎杀红了眼,就连自己的亲侄李文忠也不放过。

朱元璋利用几次党狱,前后一共诛杀大臣四万五千多人,将骁勇之将、有功之臣几乎杀了个一干二净。

一次,心地较为仁慈的皇太子朱标委婉地劝谏朱元璋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将一条荆棘放在地下,要皇太子拿在手中。皇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说:“你怕上面的刺刺手不敢拿是不是?我把这些刺都给削掉了交给你岂不更好?”

直到临死前夕,朱元璋还在处心积虑地为巩固子孙后代的“江山”而“削棘”。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屠杀中,好不容易还剩下傅友德、冯胜等几个“硕果仅存”的元勋宿将,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他们不服调度,又将这些“漏网之鱼”杀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朱元璋集权的目的达到了,他的统治地位也得到了巩固,不再担心有人谋反篡权。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此后的皇权之争变成了内部相残。就在他死后不久,燕王朱棣从北京挥师南下夺权,朝中却找不出一个可以抵御、抗击燕王的军事将领。朱元璋自食其果,经他传下的皇权不知不觉地于朱氏家族内部变了颜色。倘若地下有知,他将作何感想?

历史的刀锋》_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_第五章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历史的刀锋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_第五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