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_一五、1931年9月23日 31、美国心情矛盾地关注着事态

常钺饶胜文
中国历史
总共40章(已完结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 精彩片段:

一五、1931年9月23日

31、美国心情矛盾地关注着事态

这天,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正式向中日两国发出备忘录,要求两国停止军事行动,并撤退军队。史汀生在召见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时表示:

我一直非常尊重和信赖币原外务大臣的人格和他的方针,我在伦敦见过若首相,我对他的人格和才能也很尊重和信赖。因此,当这个内阁成立时,我便期待在这个首相之下,只要币原外相能在位一天,日本将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可是,今日发生这样的事件,我想日本政府一定很伤脑筋,我真希望能早日恢复原状。最近曾经有一个国家说,想派遣武官前往满洲从事调查,但美拒绝了这个提议。

国务卿像一个腼腆的青年,即使是想批评别人,也要在表明了十足的赞许和善意后,再一万分婉转地提出;国务卿又更像一个精于事故的老者,在“善意”地指出问题之所在的同时,还不忘记送上一份“诚挚的友情”——尽管有人要插手调查九一八事变,但我们美国却阻止他这么干。

同一天,美国驻日大使也向日本政府转达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代表美国政府就满洲事件表达的立场,“自沈阳事起后,军事行动之扩大,其重大责任似须由日本负之”。但是,美国公使在转达时声明,“美国不欲干涉日本之事务,此文不得视为抗议”。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尽管引起了美国的不安,但它并不想和日本闹僵。美国抱着矛盾的心情关注着事变的进程和日本的行动。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列强眼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一个十足的“异数”。在日本的满洲战略中,构想中的与苏联在未来的冲突就占了很重的分量;在欧美列强关注九一八事变的视角中,把日本发动的战争引向苏联,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支点,美国是这样,英国和法国也是这样。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日本在与苏联毗邻的中国东北发动一场军事行动,之后挥师北上进攻苏联,是所有列强都希望看到的局面,在这个大目标下,日本的行为对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国际关系原则所构成的损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可是在美国人的眼中,问题还有另一方面。当时在世界上,中国是惟一一块不曾成为殖民地的大片土地,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在海外没有大片的殖民地,也错过了通过殖民地获得丰厚利益的时代,所以它对中国一贯地持有门户开放、利益均占的政策,而日本如果独占满洲并进一步南下,就会危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利益。当日军在1931年底开始进攻锦州时,美国就要站出来说话了。

早在9月17日——事变发生的前一天,日本驻美国大使出渊胜次就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进行了会谈,并达成一项秘密旅游谅解:美国许诺自己将不过问即将发生的事变(尽管不知道就在第二天),但日本的军事占领应限于锦州以北。9月20日,美国国务院远东局局长霍恩贝克奉国务卿史汀生之命,召见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对事变的发生只表示了“惊讶”——一个暧昧十足的外交辞令。21日,困境中的中国政府向美国发出了求救,请求美国政府向日本指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是违反《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该公约亦称非战公约,是在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的倡导下,于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订的,它宣称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放弃把战争作为实现国家政策的工具,承担以和平途径谋求解决争端的义务,并且谴责把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凯洛格还因为对世界和平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1929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可是,美国国务院认为没有必要公开中国的照会,而且也没有给予任何答复,把中国政府的请求完全撂在了一边。同日,当国联秘书长德鲁蒙德征询美国政府,问它是否打算控告日本违反《凯洛格—白里安公约》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立刻回答说,美国并不认为对东北事件进行这种干涉是合适的。24日,美国政府以内容相同的照会,分别致中、日两国政府,对事变表示“遗憾”和“忧虑”。希望中日两国“各自调处其武装军队”,按照国际公约与国际协定,“达到解决歧见之举动”。

可是,九一八事变后局势的发展,很快就开始触及美国的底线。10月8日,日本空袭锦州。这一下,美国开始担心了,它害怕日本向中国关内扩张,以损害美国的在华利益。10月9日,在美国召开了专门内阁会议上,国务卿史汀生在会上愤怒地指出:日本的行动表明,它已把各项国际条约“视如一堆废纸”。可是接着,国务卿又充满忧虑地说,如果美国提出任何针对日本的经济制裁,都有可能导致美日战争,美国没有必要冒这个险,所以只能施以外交压力,即所谓进行“道义制裁”。美国如此对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的战争一忍再忍,除了下不了与日本撕破脸皮的决心外,还是心存一丝的侥幸——日本人可能马上就要进攻苏联了,也许就在下一星期。

10月下旬,美国总统胡佛发表了这样的讲话:

假使日本人公开地对我们说“我们不能再遵守华盛顿协议,因为……我们在北方已和布尔什维克的俄国为邻,如果在侧面再有一个布尔什维克化了的中国,我们的存在就在受到威胁,所以,让我们有恢复中国的秩序的机会吧!……”我们是不能提出异议的。

11月初,日军向黑龙江推进,美国如释重负,以为它要进攻苏联了。于是史汀生于11月5日向日本驻美大使宣称,美国对东三省事件的态度并未改变。11月16日,美国列席国联理事会的特别代表威斯在巴黎发表谈话说:“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日军攻占齐齐哈尔——当时哈尔滨省的首府以后,即与苏联通过外交管道沟通,表示对苏联并无意采取敌对行动。而且,于11月26日,由日本驻国联代表芳泽谦吉通知美国,日本准备回师进攻锦州。

于是美国又一次坐不住了,国务院通过驻日大使向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提交一份备忘录,表示“对此殊为关切”;同时向中国政府发出建议,让中国向国联提出建设划锦州为中立区。但日军还是于1932年1月3日占领了锦州。对此,美国政府于1月7日向中日两国发出照会:

作品简介: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

为此,《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

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透过这些,你会看到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病根”所在,看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狠无比却无法掩盖其战略上的重大失误,看到历史大变局面前,政治人物的抉择细节与得失几何……

总之,九一八不仅仅是一个悲惨的时候,更不是一夜间发生的战争。“观强弱之势,明胜败之机”,正是我们重温这段历史的目的。

作者:常钺 饶胜文

标签:常钺饶胜文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抗日战争历史中国历史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最热门章节:
1余绪2二〇、1931年9月28日 38、关东军为“满洲国”造势3二〇、1931年9月28日 37、蒋介石不得不“节制”民众情绪4一九、1931年9月27日 36、铁杆汉奸张景惠浮出水面5一八、1931年9月26日 35、民众运动正在起变化6一七、1931年9月25日 34、苏联政策的明暗两面7一六、1931年9月24日 33、伪政权中的两个中国人8一六、1931年9月24日 32、日本政府为军事行动“埋单”9一五、1931年9月23日 31、美国心情矛盾地关注着事态10一五、1931年9月23日 30、纵容使关东军更加有恃无恐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