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桂系演义_后记

黄继树
中国历史
总共93章(已完结

桂系演义 精彩片段:

后记

《第一个总统》出版后,有人问我:“你写孙中山,是否与他沾亲带故?”这个问题,在有关谈创作的文章里,已说过了,这里不必赘述。现在,又有人问我:“你写桂系,是否与李、白、黄沾亲带故?”这叫我怎么说呢?我家原属广西百寿县,与李宗仁先生老家树头村相距仅三十余公里,中间隔着一座高耸的金竹坳。我的舅舅早年投入桂系第七军,抗日战争中,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其后,又率部在河南与日军血战,桂柳会战中,参加过桂林保卫战。1949年底,舅舅奉白崇禧将军之命,率部退入越南,后辗转去台湾。直到今年五月,才有幸回归故土探亲,与我母亲团聚。这样说来,我与桂系,是既沾亲又带故了!记得大约是1949年底的某一天,李、白部下的桂北军政区司令官周祖晃将军率残部由桂林退到百寿县,我曾在县城旁边的校场岭上,看到过坐在草地上的桂军士兵,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号称能征善战的桂系军队。

当然,仅凭以上这点历史渊源关系和见闻,是写不出一百余万字的《桂系演义》的。

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一次茶话会上说:“近百年来有代表性和反映社会情况的典型人物、家庭和家族的情况就值得看,看看他们如何存在、发展和衰亡,有人说将袁世凯、蒋介石等几个家族写成小说不下于左拉的作品。那些典型人物,所代表的社会死亡了,本来也会死亡的,但这些事迹可以记载下来。一个社会总有它的代表人物,这是必然,至于谁来代表,这是偶然。……要勇于暴露旧的东西,‘五四’时代就提倡叛逆精神,一个人的转变也不是偶然的,……暴露旧的东西使后人知道老根子,这样就不会割断历史。”周恩来总理的这一席话,可以说是《桂系演义》这部书创作动机的发端。在写作《第一个总统》时,我曾花了许多时间搜集和研究孙中山先生与桂系关系的史料。但是,《桂系演义》这部书的写作乃至成书,却是由漓江出版社的陈肖人同志一手促成的。肖人同志既是位著名的作家,又是位有胆识的出版家。《第一个总统》的上、中两卷书刚出版,他便与我签订了《桂系演义》的出版合同。由签合同到完稿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其中参与写作和修改五十余万字的《第一个总统》下卷又用去一年。这中间我没休过一个节假日,除了外出查阅史料、采访有关人士及考察山川地理,没有停过一天笔。

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自幼听过许多历史演义和传奇故事。上学后,又特别喜爱历史课。上初中时,我曾被历史老师讲述的翼王石达开的故事深深感动,至今仍不忘那把在大渡河边展现过的“翼王伞”。小小年纪,便萌生要写一部太平天国兴亡史。当然,这个狂妄的愿望,至今也没有实现!1962年夏天,我在桂林广西师院附中高中毕业,当时不知从一本什么书上看到过:战士、医生、流浪者这三种人,最有可能成为作家,书中还列举了许多中、外著名作家的出身和经历为例子。我当时被书中的观点深深地打动了!对学医我没有兴趣,当流浪者又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允许的,供我选择的便只有当战士这一条路了。我便毅然报名当兵。学校领导和我的老师们见我的文科成绩优秀,一心要我报考名牌大学,但我没有按受他们的劝告。仅离高考只有半个月时间的时侯,我搭上一列满载新兵的闷罐子火车,悄然离去,连父母亲也不知道。为了当作家,我失去了取得大学文凭的机会。在军队里当了近七年兵,摸爬滚打,我的军事技术,只有在后来写作《第一个总统》和《桂系演义》时才真正派上用场。特别是在《桂系演义》里,大小战争写了数十次,倒也感到顺手。因为爱好文学,写得几次失去提干的机会,1968年底,我复员回桂林时,孑然一身,不仅作家当不成,连找个工作也不容易。几经辗转,我到了桂林电表厂,当了一名月薪只有三十八元的二级工。本来,如果我好好干,从头学起,凭我的本事,起码可以混上一官半职,弄个科长或者更大的官儿当当;也可以复习功课,报考大学,弄一张时下吃香的文凭。可是,我却又“贼心不死”,抓住文学的“衣钵”不放。1980年后,我开始“不务正业”,七年的时间,写出了七本书(有的系与他人合作)。《第一个总统》还获得了1987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这是在获奖的图书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文学虽然搞上去了,可是其他方面的东西却几乎丢光了。我没有职称,也没有一官半职,工资自然也不会高,想起来不免感到有些惶惑!所幸桂林电表厂领导和党委对我搞文学创作还很支持,给我创作假,工资也照发,使生活得以保障。我的妻子则不但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儿女的养育,还挤时间为我抄写了以百万字计的书稿。没有这两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是无法完成这几百万字作品的!在《桂系演义》的写作过程中,还得到国内各级政协及李、白两先生在海内外的旧部的支持和帮助。中山大学历史系民国史专家邱捷同志,在百忙之中给我提供了桂系在广东及粤系将领的有关史料。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邢凤藻同志,在病中坚持看完了《桂系演义》上册初稿几十万字,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的老战友、原广西军区党史办公室主任张武同志,向我提供了他多年来亲自搜集的有关李明瑞、俞作豫两位先烈及俞作柏先生的珍贵史料,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到本书的出版就病逝了。在此,对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同志、朋友和先生们,表示由衷的谢忱!

《桂系演义》是一部史传性很强的小说,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应该把她称作历史小说还是传记小说。对此,我衷心地期待得到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及广大读者的指教。

黄继树

1988.7.29于桂林

作品简介:

桂系军阀是辛亥革命以来,西南地区最大的军阀派系之一,有新旧桂系之分——以广西都督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1911—1924),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1924-1949)。

本书以桂系军阀的兴起和败亡为线索,再现桂系军阀的兴起——追随孙中山实现广西统一,加入广东国民政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出兵北伐;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出兵抗日,共赴国难,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大战役,其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首次重大胜利。桂系军阀的败亡——在“四一二”清党中,在蒋桂新军阀混战中,逆时代潮流而动;在解放战争中,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图谋划江而治,分裂国家。流落在美国当寓公的桂系军阀头面人物李宗仁,由于反对台湾独立,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统一的政策,在有关方面的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回归祖国。

本书洋洋洒洒140余万字,场面宏大,气势夺人,既有历史走向的脉络勾画,又有人物形象的精致描绘,情节跌宕起伏,细节生动感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大江东去,顺兴逆亡,时代潮流汹涌澎湃的历史长卷,是一部视角独特,格调深沉的大历史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黄继树,男,1943年出生,汉族。

广西永福人。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新闻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广西军区某部战士、文艺创作员,桂林电表厂工人、厂部办公室秘书,桂林市文联主席,桂林文学院院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广西第七届政协委员及作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作家协会主席。

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第一个总统》《桂系演义》,长篇传记文学《大清名臣陈宏谋》,中篇小说《女贞》,长篇报告文学《在龙脊上起飞》(合作)、《第一个总统》(合作)等。《桂系演义》《在龙脊上起飞》分别获广西第二、三届铜鼓奖,其作品还获1987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广西首届文艺奖铜鼓奖、1991年孙中山基金会优秀文艺奖。

作者:黄继树

标签:黄继树桂系演义军阀历史近代史

桂系演义》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九十二回 海天茫茫小诸葛海口觅出路 桂系覆灭李白黄分手各一方3第九十一回 风水不灵张罗盘被困博白县 机关算尽小诸葛率部逃龙门4第九十回 风声鹤唳白崇禧夜宿柳州 回光返照美议员飞抵南宁5第八十九回 回天无力代总统洒泪离故土 去意徊徨挥手间李白成诀别6第八十八回 怨恨交加李宗仁广州斥蒋 甜言蜜语白崇禧黄埔动心7第八十七回 风水战术青树坪共军受挫 衡宝大战小诸葛又输一着8第八十六回 调虎离山陈明仁取代程潜 妙算不妙小诸葛又输一着9第八十五回 从容不迫张冀三虎口脱险 圈套落空小诸葛棋输一着10第八十四回 一石两鸟蒋介石掷金三万两 见利忘义白崇禧力主赴广州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