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_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48、穿过香格里拉去甘孜会师

莫志斌
中国历史
总共53章(已完结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 精彩片段:

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48、穿过香格里拉去甘孜会师

1933年,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一本名为《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小说发表后立即成为当时的最畅销图书,作者也因此荣获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1944年,美国好莱坞的制片商将小说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这部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丽迷人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作者说它就在中国西部。为了一睹香格里拉的美丽面容,世界各地的探险家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找寻香格里拉的踪迹。通过专家们深入细致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无数的证据显示,希尔顿笔下承载着人类美好理想的香格里拉,就是今天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市为核心的一个广袤区域。2001年,国务院批准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1936年,红二、六军团穿越了这一神秘的香格里拉地区。

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进占贵州盘县,进入南、北盘江地区。红军总部发来两封电报,建议他们尽早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大举北进。红二、六军团放弃了在南、北盘江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决定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1936年3月31日,红二、六军团离开盘县地区,向滇中急进,直逼龙云的老巢——昆明,吓得龙云急忙收兵回守省城。这样,红二、六军团打开了北上通道,乘势长驱直入滇西北。

红二、六军团快到丽江时,国民党大肆造谣说红军是“杀人放火之匪”,全城居民因此而惶恐不安。一位年逾古稀的绅士站出来安抚大家:“共产党红军是一个政党,有自己的纲领,不会杀人放火!”大家一看,这人正是晚清进士和庚吉,全城就数他的威望最高了,大家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地方当局接受了和庚吉的建议,没有阻击红军。在和庚吉的动员下,丽江人民手持印有“欢迎义军”的彩旗,出城到七八里外的地方欢迎红军。4月24日,红二、六军团兵不血刃地进入了有8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丽江。和庚吉把自己的书房腾出来给贺龙做指挥部。

红二、六军团选定从丽江县石鼓镇渡过金沙江。石鼓镇距离丽江县城50公里,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这里转了第一个大弯,因此这里又被称作长江第一湾。石鼓镇背靠青山,面朝金沙江,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这里“五月渡泸”。至今这里还留有诸葛岭、武侯坡等遗址。

贺龙指示部队在石鼓镇沿岸迅速找船。此前,藏族土官、国民党江防总指挥汪学鼎已叫手下将船只运往河对岸,藏匿起来。红军侦察兵只找到一只来不及隐藏的小船。贺龙亲自给鲁桥乡副乡长、纳西族开明士绅王赞贤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请他帮忙解决渡河船只。这让王副乡长很感动,他把隐蔽在东岸的一条船捐了出来,并给红军找来4名水手。

4月25日夕阳西下之时,红二、六军团在石鼓镇木瓜寨渡口点燃通红的火炬,开始夜以继日地横渡金沙江。最先过江的红四师十二团沿着河东岸的羊肠小道挥师北上。红六师则在师长卢冬生的率领下,沿河西岸北上,与红十二团隔岸并进。这两支队伍很快就肃清了石鼓以上百余里的敌人。后来,红二、六军团共找到大小船7只,水手28人,此外还做了一些筏子。在东起石鼓、西至巨甸的5个渡口,红二、六军团的渡江作业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经过4天3夜不停地摆渡,到28日黎明来临的时候,红二、六军团18000人马全部渡过了金沙江。胜利的号角伴随着金沙江的浪花一起歌唱,指战员们无不欢欣鼓舞。几个小时之后,敌人才气喘吁吁地赶到金沙江岸边,而红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孙渡纵队刘正富旅摸进石鼓镇,只找到了红军留给他们的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地,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请回!”气得他们七窍生烟,向空中乱放一阵枪以泄心头之恨。

5月1日,红二、六军团翻越玉龙雪山支脉的哈巴雪山,到达了康藏高原名城——中甸县城(现香格里拉县城)。这里气温很低,在季节上与丽江有两三个月的时差。红军缺衣缺粮的问题更显严重。原先红二、六军团计划在中甸县好好休整一段时间,到后才发现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名城居然是一座只有几百户藏民的荒凉小城。

红军进入中甸县城时,街上不见行人,街旁一间间矮小的店铺紧闭着门,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费了好大劲,红军才找到几个孤寡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城里居民受了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要不躲到山上去了,要不就闭门不出。为此,红二、六军团以贺龙的名义颁发布告,说明红军的来意、性质、纪律和政治主张,并且要求指战员们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做到喝碗水、吃块粑粑都要付现金,请群众缝补衣服、磨青稞面也要给报酬。当地藏族人民发现,平常国民党官兵来时,总喜欢把他们插在房梁上的表示吉祥如意的红布经幡强行拔掉,而红军来后非但没有碰经幡,还帮他们做好事。红军的行动感动了当地藏民,他们纷纷出来为红军磨炒面、打草鞋、缝衣。

在中甸城外五公里的佛屏山下,有一座由康熙皇帝和五世达赖敕建的喇嘛庙——归化寺,又叫松赞林寺,它是藏区著名的十三寺之一,也是云南规模最大的喇嘛庙,在川滇一带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归化寺里面至少住着几百名喇嘛,有枪有炮,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八大老僧。得知红二、六军团来到中甸,归化寺的喇嘛们起初惊恐异常,紧闭着庙门,不敢出来。后来看到红军越来越受广大藏民的欢迎,八大老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派出代表夏拿古瓦与红军谈判。临行时,夏拿古瓦非常害怕,特地向八大老僧请求:“如果我死了,请寺庙赡养我的一家老小。”出乎夏拿古瓦意料之外,贺龙热情接待了他,并耐心地讲解了党的宗教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夏拿古瓦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临别时,贺龙写了一封信,请他带给八大老僧。信中写道:

(一)贵代表前来,不胜欣幸。(二)红军允许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贵喇嘛寺所有僧侣生命财产绝不侵犯,并负责保护。(三)你们须即回寺,照安生业,并要所有民众,一概回家,切不要轻听谣言,自造恐慌。(四)本军粮秣,请帮助操办,决照价付金。(五)请即派代表前来接洽。

作品简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深深地感动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本书运用“纵横结合”的方法,选取典型的史实,以求真、务实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人们一个个真实的长征故事,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的非凡历程,热情讴歌了可贵的长征精神。全书共分四大部分:长征准备与初期失利、艰难的转折、坚持北上与南下分裂的斗争、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作者简介:莫志斌,1950年生,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曾先后担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务。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现代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研究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以及湖南近现代历史与人物的活动与思想。出版著作(含主编)有:《毛泽东的治学之路》、《青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跟毛泽东学读书》、《说不尽的世纪两伟人:邓小平与毛泽东》、《告诉你真实的长征》、《周谷城传》、《和平将军张治中》、《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3卷)、《湖南教育史》(第2卷)等,发表论文60多篇。多次获国家或省图书奖、社科著作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

作者:莫志斌

标签:莫志斌告诉你真实的长征长征红军历史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最热门章节:
1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53、一波三折的三军大会师2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52、参加长征的三个外国人3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51、一对生死与共的“夫妻将星”4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50、三位断臂将军的磨难5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49、让张国焘头痛的“任胡子”6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48、穿过香格里拉去甘孜会师7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47、坐着轿子长征的老绅士8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46、“最年幼的红军”9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45、神秘的共产国际代表10第四篇 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 44、杀头不能像割韭菜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