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历史深处的民国1·晚清_第八章 孙中山,康谎谎,袁大兵 根本不存在的康氏“公车上书”

江城
中国历史
总共121章(已完结

历史深处的民国1·晚清 精彩片段:

第八章 孙中山,康谎谎,袁大兵

根本不存在的康氏“公车上书”

尽管孙中山上书的结果很不理想,但是这表明中国人的国家意识已然觉醒,维新思潮已有星火之象,大势已不可逆转。

人心可用,四海鼎沸,以读书人为主体的群众政治运动就要爆发了!

还好大家都是读书人,比较本分,知道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上书进言,来释放政治激情!与孙中山稍有区别的是,大部分人都选择直接进言皇帝。

但政府不会允许什么人都能直接把建议或意见递交给皇帝,要不然皇帝得忙死,估计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不会有。因此得有一个机构替皇帝处理此事,将意见、建议归纳整理后才递给日理万机的皇帝,这就是都察院。

都察院制度始于明代,清朝觉得还不错,也拿来接着用,是全国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可能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但是权力应该比纪委要大。

都察院养了一种人,这种人叫御史,相当于中央纪检监察干部。其中的佼佼者有张佩纶、张之洞、翁同龢等人。

虽说明清两朝的御史都是以找茬为职业,不过到了清朝,御史们已经远远不如前辈在明朝混得那么风生水起了。这主要是清朝的君权比明朝更集中造成的,尤其是雍正设立军机处之后。

打个比方吧,明朝皇帝是运动员,经常和御史互掐,但是清朝皇帝是裁判员,指挥下面的御史掐别人。

介绍完都察院,现在回过头看看1895年都察院正面对的大事。

这一年的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遭到了朝野人士的强烈反对。其实,在条约签订之前,大批得到内幕消息的现职官员已经发难了。这些人主要是京官,他们从4月14日起,接连上奏,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反对自然是无效的!

条约签订后,待在北京考试的大批公车们才知道消息(简单解释一下,公车这个词,是为了纪念国家以公家的车马接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因此公车也可以肤浅地理解为举人、士子)。公车们义愤填膺,开始联名上书,截至5月8日,共计上书三十一份,联名者一千五百五十五人次,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公车八十人上书。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公车上书”始末。

不对吧?大家熟知的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去哪里了?

作品简介:

这是一套关于中国近代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民国正史的长篇历史力作。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一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 们并不熟悉的事……

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民国的书籍,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全面、真实、透彻、有趣地将民国这段历史讲明白说清楚。因此,《历史深处的民国》是当下中国数千万“民国迷”了解民国、认识民国的首选读本。

第一部《晚清》全景勾勒了从1840到1911前后近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点描述了清王朝内部改革力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清朝统治者慈禧、光绪,在野力量革命派、立宪派三方,围绕该挽救清朝还是推倒清朝重来而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重点突出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晚清革命,晚清立宪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以轻松的笔调、严谨的态度认真探究了为何封建帝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以及共和的曙光在中国显现的原因。

作者:江城

标签:江城历史深处的民国历史民国近代史

历史深处的民国1·晚清》最热门章节:
1第十五章 光绪被毒害,袁世凯被有病 心急确实吃不了热豆腐2第十五章 光绪被毒害,袁世凯被有病 再见了,老佛爷3第十五章 光绪被毒害,袁世凯被有病 死不瞑目的光绪4第十五章 光绪被毒害,袁世凯被有病 慈禧的政治遗嘱5第十四章 袁世凯吹起立宪大泡泡 高潮6第十四章 袁世凯吹起立宪大泡泡 再胜7第十四章 袁世凯吹起立宪大泡泡 出乎意料的对手8第十四章 袁世凯吹起立宪大泡泡 锐意改革袁世凯9第十四章 袁世凯吹起立宪大泡泡 预备立宪10第十四章 袁世凯吹起立宪大泡泡 “谋王”杨士琦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