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 精彩片段:
第六章 审蒋?放蒋?英美日苏斗智斗法
★日本:既顾虑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不愿使之迅速激化,又期望亲日派上台,以更便利地遂行其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企图,因而急欲煽动南京讨伐西安,挑起中国全面内战,坐收渔利的思想主导了其对华政策
★英、美:既考虑本国在华利益和侨民安全,又着眼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友好关系”。遏制日本对华侵略、维护其在华利益的需要,极愿事变所涉及各方选择“和解保蒋”
★苏联:被日本列为“北进目标”担心事变成为对日开战的借口,又面临德、意法西斯威胁,在自身利益驱使下苏方奉行谴责西安事变,主张“和解放蒋”的策略
★法、德、意: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法国支持英美的和解主张;德国虽属意释蒋,又不愿支持主和派;意大利反对西安事变,主张中日亲善
张、杨扣蒋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对于时下中国政坛的一号人物,采取这样特殊的方式开展政治对话,不能不考虑其严重后果。直到蒋介石出现在西安绥靖公署新城大楼为他专门准备的房间里,张、杨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捉到蒋介石,事情才刚刚开始,如何才能取得圆满的结局?这是张学良考虑的首要问题。
张学良最先想到的需要借助的两支力量和两个人:一位是周恩来,中共中央副主席,它的后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一位是宋美龄,当时的“中国第一夫人”,它的后盾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及其武装集团。中国共产党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它对张学良发动事变能否最终促成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走上抗日道路肯定不会置身度外,而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妻子,她对蒋的死活更是极为关心绝不会袖手不管。
为了实现抗日主张,张学良手里拿出了三封电报文稿:一是致国民党中央及其各团体的通电文稿,也就是著名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
张学良拿着这份文稿到西京招待所看望被扣的南京方面军政大员,以及在华清池捉到的蒋之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和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向他们表示慰问,说明原委。
这些军政大员之中,有许多人认为“兵谏”的做法太危险,但他们对团结抗战是支持的。所以,在张学良介绍情况之后,绝大多数的南京大员效法张、杨的做法,在通电文稿匕面签了名。
这份通电共有19人签名。其中8个是已被扣留的国民党军政大员,他们是: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钱大钧、陈继承。7人是东北军将领,4个是17路军将领,包括杨虎城、孙蔚如、冯钦哉和曾经奋战在东北的抗日英雄马占山等在内。
12日上午,由张学良、杨虎城领衔提出抗日救国八大主张的通电,发向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各省当局和各新闻机构。全文如下:
南京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林主席钧鉴,暨各院部会勋鉴,各绥靖主任各总司令各省主席各救国联合会各机关各法团各报馆各学校均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