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_第十六章 最强抵抗!台湾孤岛抗日

黄治军
中国历史
总共21章(已完结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精彩片段:

第十六章 最强抵抗!台湾孤岛抗日

日军占领台湾

当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谈判的时候,日本要割走台湾的风声渐渐传到了台湾。台湾人民闻听此消息如晴天霹雳。台北,老百姓们鸣锣罢市,涌入台湾巡抚衙门,哭声震天,向巡抚唐景崧力陈民情,要求朝廷设法保住台湾——台湾虽然孤悬海外,但它是大清的领土,母亲不能抛弃孩子。

唐景崧上奏北京了。而朝廷的答复是:我们也有苦衷啊,是不得不弃台也。

受到百姓情绪感染的唐景崧这回也天不怕地不怕了,他再次上奏章,直接质问光绪皇帝:如果割走台湾,千百年后,人们会怎样评价您这个皇帝?您又有何面目去见祖宗于地下?臣为祖宗守土,唯有与台湾人民一道,与台湾共存亡,只怕到时不敢奉皇上之诏!

此时的唐景崧,是一条硬汉。可是,评价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并且要看他是持续怎么做的。唐景崧很快会告诉我们答案。

见到台湾人民的强硬态度,光绪不得不反复权衡,但在日本强势的野心面前,他很难保住台湾,御前会议上,大臣们的意见是:“台湾虽重,但也比不上北京啊(比之京师则台为轻),如果我们不答应日本人的条件,日本人乘胜直攻大沽,唯恐京师危在旦夕……”

光绪只好安抚唐景崧,要求他立即来北京做官。对于台湾百姓,朝廷欢迎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两年内回大陆的(内渡者),朝廷一律接纳安排,两年后,“台民即为日民,改衣冠……”

《马关条约》正式签订了,台湾将正式割让给日本。当天,这个消息便传到了台湾。台湾的大街上挤满了愤怒和哭泣的人们,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商人停市,人们奔走相告,所有的民众、官吏、驻军一齐发表通电:发誓台湾永远属于清国,永远是清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朝廷不要台湾,全体台湾人也决不屈服。如果日本人强攻,即使朝廷不出兵,台湾人也将独自与倭贼血战到底!通电还号召在外地的台湾人立即返台,拿刀战斗。

在台湾士绅的商议和要求下,“台湾民主国”成立,这是在朝廷弃台后,台湾成立的整合各方力量、抗日保台的领导机构。唐景崧被推举为“民主总统”,年号“永清”(表示永远归顺大清之意),“国旗”为蓝地黄虎旗,虎头低头朝向内地,表示永远臣服于内地。

“台湾民主国”并非为分裂的国家,相反,它表达的是一种决心。从巡抚衙门改为“民主国”,便表示台湾可以不听从朝廷割台的政令,全体台湾人民生为大清之人,死为大清之魂,与倭寇抗争到底,台湾永不属日本!

在“台湾民主国”统一领导下,抗日联军成立了,并制定了四条备战措施:一、停止向北京交税;二、停止卖盐,用以备战;三、台湾本土官库里的银钱,一律不准外流,全部留作抗日经费;四、各地加紧赶制武器。

台湾如此强硬的行动让朝廷深感不安,这是会激怒日本人的啊。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成为了割台大使,要迅速办理向日本交割台湾的一切手续。而李鸿章也专门给伊藤博文拍了封电报,“善意”提醒他:“你们日本应自己派遣水陆各军,以资弹压,保持平安。”

朝廷对日本的惧怕如此之深,而对台湾的放弃又是如此之绝情!

而日本也终于明白,虽然在《马关条约》上得到了台湾,但在台湾人民的武装备战前,这还是一纸空文,日本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作品简介:

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民众普遍失去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利益集团垄断资源,官场腐败已达极点。

然而,甲午惨败后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却以光绪皇帝在宫廷权斗中不敌慈禧太后,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收场;而慈禧太后和皇族权贵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不受西方势力威胁 ,竟然利用民间势力义和团向十一国开战,却险些为大清招来了灭顶之灾;危亡之际,统治阶层不得不主动寻求变革,随着清末新政步步推进,变革进入了快车道:振兴商务、废除科举、兴办西学、改革官制、修订新律,乃至推行宪政,组建内阁。

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变革,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所有变革方式后,依然无法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变革陷入了无尽的利益算计和权力斗争的困境中。

翻开本书,作者为您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晚清最后十八年国运急转直下的政治必然。

作者:黄治军

标签:黄治军大清灭亡启示录清朝通俗趣味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最热门章节:
1本部主要参考文献2第二十章 自救变法在百日内无疾而终3第十九章 戊戌变法:光绪和慈禧的权力博弈4第十八章 从贵人到太后:26岁慈禧掌控大清5第十七章 日本间谍的结论:大清全民腐败!6第十六章 最强抵抗!台湾孤岛抗日7第十五章 《马关条约》:赔得远比纸面上多8第十四章 战败的根源:为什么大清不能打一场持久战?9第十三章 全军覆没:北洋舰队最后一丝希望被党争掐灭10第十二章 旅顺失守,大清最强防御体系被轻松突破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