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谋明 精彩片段:
第五章 定鼎金陵
4、相权之争,杨宪被杀
李善长回乡后,中书省一时没有了主事之人,丞相一职一时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按才能,刘伯温最为合适,可当下淮西勋贵当道,即使刘伯温出任丞相一职也很难有所作为。朱元璋知道处理起这些勋贵来,手段和方法一定要得当,绝不可一步到位,急于求成。汪广洋是高邮人,虽然说和这些淮西人走得不近,但也算半个淮西人。让其出任左丞相,这些淮西人应该不会反对。另外让杨宪出任右丞相,他上台可以牵制一下淮西人,让这些淮西人不至于太过分。
这时刘伯温虽遭遣,但仍住在京城内。朱元璋很敬服刘伯温对人事的判断,所以隔三差五仍密召刘伯温议事。
“伯温,你看咱这样安排如何啊?”一日,朱元璋对刘伯温道出了他心目中丞相的人选。
刘伯温闻听此言很是诧异,道:“皇上,记得微臣曾经说过此二人均不适合为相。”
“伯温难道不明白乱中取胜的道理吗?现在朝廷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勋贵们,只有乱咱才能趁机打压。”朱元璋道。
刘伯温听完,不禁打了个冷战。我们的这位皇上真是旷世奇才,办事手段也让人不寒而栗。只是可惜了汪广洋、杨宪二人,他们终将成为皇上和勋贵们斗争的牺牲品。他一时心中很是不忍,于是道:“皇上高见!只是汪广洋生性软弱,而杨宪则戾气太盛,只怕汪广洋难以驾驭杨宪。”
“哈哈,这个伯温就请放心吧。我们不是想打压勋贵吗?杨宪会成为一根很好的棍子。汪广洋和杨宪同坐中书省,杨宪肯定独揽大权,这也是我的目的。杨宪掌权,淮西勋贵肯定没有好日子过。当然,如果让杨宪直接出任左丞,那些勋贵也不会同意,所以只好安排汪广洋出任左丞。”
刘伯温听罢又是一惊,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皇上:胆大心细,一切尽在掌握。看来,那些居功自傲的淮西勋贵好日子已没多久了。有这么一个雄才大略,但同时做事又无所不用其极的皇上,做臣子的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以汪广洋为中书左丞,主导政事。以杨宪为中书右丞,协助汪广洋。
杨宪聪明,把这一切看得通透。刚上任就仗着皇上的宠信而显得咄咄逼人,处处都让别人觉得他才是中书省的主事。
一日,礼部尚书崔亮到中书省办完事,出门刚好遇到杨宪。
“崔大人,见了本堂怎么匆匆忙忙,连个招呼也不打啊?”杨宪一脸不高兴地问道。
“原来是杨大人,实在抱歉。因有要事忙着赶回去,还请杨大人见谅。”崔亮赶快赔礼道。他知道这杨宪如今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又爱找别人麻烦,自己得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