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06·百家争鸣 精彩片段:
后记 能做河伯也不错
秋天一到,雨就来了。
大小川流的秋水汇入黄河,黄河变得非常宽阔。站在岸边和沙洲隔水相望,已分不清对面的牲口是牛是马。
黄河之神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
志得意满的黄河伯决定去拜访北海之神。可是,当他顺着河流来到北海,东面而视时,却发现北海之水浩渺无边,远远望去,不见际涯。
黄河伯望洋兴叹。
他对北海若说,今天如果没到您的门口,我将会永远被得道之人嘲笑呀!☾1☽
我读先秦诸子时,也正是这种感觉。
的确,诸子的思想就像那北海之水,浩渺无边,不见际涯。何况北海若还告诉黄河伯,四海之于天地,不过大泽一孔;中国之于四海,不过太仓一粟。那么,我会不会也“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极有可能。
很小的时候就读诸子书。最早吸引我的,是那些成语故事,比如孟子讲的杯水车薪,庄子讲的朝三暮四,韩非讲的守株待兔、老马识途和郑人买履。
后来,就开始背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比如《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 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 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4☽荀子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等等。好处是写作文用得上,也挺励志。我甚至曾经猜想,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什么感觉?
后来就上山下乡了,后来就评法批儒了。评法批儒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场政治运动,内容是评论法家,批判儒家。这时,便有机会重读了诸子。虽然公开的发言必须把儒家骂得狗血喷头,但私下里还是觉得,至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总不错吧?
何况那时的生活真苦。于是更觉得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云云,☾7☽ 真是说得太好了!孔孟之道,也不能一概否定吧?
我不知道孟子是不是当真挨过饿,有没有像我当年那样饿得仰望星空,吃外星人的心都有。但有一句话,却是很久以后才真正有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