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秦帝国 精彩片段:
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
如果我们翻翻出土的秦简,就可以看见很多抓强盗的案例!就连一个派出所的所长刘邦,却也有幸被逼成了秦王朝时代的强盗,隐藏在砀山一带,永远不敢回家。
这我们就奇怪了,为什么一个政府职能如此高效的秦王朝,却迫使那么多人流离失所当强盗呢?
唉,这事就要怪秦始皇没搞好了。
秦始皇本人,是古来罕见的工作狂,《汉书》作者班固说他白天开会,夜晚批文件,都是亲自动笔。至于臣民们在忙什么呢?搞工程。秦始皇这个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搞工程。
第一,修长城。因为修长城,征发的民夫常在三四十万之间。长城这里可不是人待的。有时候民夫累了坐下来喘气,他的工头就会走过来质问:“你干吗不干活?”
“刚才干完活以后,我累得双手发颤。”
“手颤正好,那你去那边筛沙子吧!”
这种惨无人道的对话在当时随处可见,把施工现场变成了人民大众的阎罗殿。终于长城脚下“死者不可胜数”,“尸骨相支柱”,甚为悲壮。最终,通过巨大的代价,他们创造了世界第八奇迹——中国龙。
第二项,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出四通八达的驰道,供马车奔驰,其规格是路宽七十米,路面用夯土砸得很实,下雨也不起泥,两边每隔七米种树,向西最远到甘肃,东到海滨,北到内蒙古,南到湖南、安徽、浙江等地。此外还有一条军事专用干道,叫做“直道”,全长七百公里,宽三十多米,而且它像高速公路那样也高出地面一米多,整个工程仅用两年半完成。该道从咸阳出发,向北直通匈奴地区,用以支持蒙恬大军。一旦北方有警,一周内军队就可以从咸阳地区动员完毕,直抵前线。虽然比起罗马人的石灰混凝土道路有点逊色,但地面也夯得非常坚实,许多路面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至今坚硬的路面上长不出杂草。
第三,造宫殿。秦始皇启动了阿房宫工程,其主体建筑内可坐一万人。宫门是用磁石做的,防止恐怖分子带着铁兵器进入。宫殿前立着十二个青铜巨人。
据说阿房宫“复压三百里”,这不太可能。但是,以阿房宫为中心,秦王朝的宫殿群向四个方面铺展开来,东到骊山温泉,西到雍城老祖宗吃食堂的地方,北过渭北咸阳原,南到渭南终南山,全是秦王朝的建筑群落,合计三百所,基本遍布关中核心地区,足以覆压三百余里。后来项羽入关,烧了三个月,才把关中这些宫殿烧完。当然关外还有四百所。
这些宫殿也不仅仅是供老秦一个人享乐用的,《史记》上说得很清楚,他认为“咸阳人多”,所以开始大修宫殿,并且移了八万家住进去,看来这属于秦时代的“安居工程”吧。
前三个项目都是公益性的,这第四个项目却是给老秦一个人用的——修骊山秦始皇陵(老百姓就是再没房子住,估计也不能住进这里面去)。
秦始皇陵,据说三国时候尚高一百二十多米(比胡夫金字塔低二十米)。如今这个小土山经过历史力量的剥削,尚高六十五米,上边草木青葱,底边周长一里。当初秦始皇为了尽可能减少扰民,在给自己修陵墓时用的是劳改犯(“刑徒”),而不是征发民夫,民夫尽可能留在其他国家项目和农田上,这也算是先公后私吧(刘邦的陵则也在不远处,今高三十二米,吕雉的陵也是三十二米,汉武帝的陵高四十七米。修这些陵都是皇权时代免不了的项目,就像它们免不了要被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