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逆旅千秋_烟祸——天朝不可避免的剧痛

郑骁锋
中国历史
总共28章(已完结

逆旅千秋 精彩片段:

烟祸——天朝不可避免的剧痛

1842年,农历七月底。这时节的北京还是很有些热。

紫禁城里,道光皇帝却觉得有股带着海腥味的寒流呼啸着从远方袭来,鲁莽地排开紧闭的重重宫门,透过龙袍渗入骨髓。他不自觉打了个冷战。

眼前,一份文书正以陌生的倨傲形式仰躺在龙案上:行文里昂然抬高两格以表示至高无上的,除了“大清皇帝”这理所当然的唯一神圣称号,竟还有那据说只是个二十来岁女人的不可思议的“大英君主”!顺带着,不知国土究竟在哪里的“大英”也第一次与“大清”一样享受了抬高一格的待遇——

这份文书上,大清帝国,竟然弯下了僵硬的腰,笨拙地与昔日不屑一顾的“外夷”平起平坐了!

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文书的内容竟然是小小的蛮夷气势汹汹地责令统领万国的天朝赔款、割地、开放口岸通商!

六十岁的道光额头青筋隐隐突起,两手微微颤抖,猛地站起身。

他很想大发雷霆,想把这份狂妄的文书撕个粉碎,想把签署这份文书的窝囊大臣抓来砍头,想号令全国,集中大清所有的能量去海边显示天威——

但文书上字里行间浓浓的硝烟味使得他颓然坐下,道光无力地闭上了眼。他感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虚弱。几年焦头烂额的战争,早就使得他疲惫不堪了。

他现在只想大哭一场,他觉得很委屈:这么些年兢兢业业节衣缩食,殚精竭虑,居然连个打上门来的小小英夷都治不了,还落了这么个从列祖列宗起从未有过的屈辱文书——后人称之为《南京条约》的《江宁条约》!

他突然记起了林则徐,当年自己怎么就昏了头,派他去和那些狡猾的蛮夷打交道呢?这个林则徐也当真可恶,平日里看起来稳重精干,怎么一到广州就搞得如此不可收拾了呢?莽撞毛躁,轻开边衅,今天这个局面姓林的逃不了干系!说难听点,就是祸首!

道光狠狠咬着牙,想起前几日有人为林上奏求情,说他在发配路上治河有功,希望能折罪启用。道光冷笑几声,命人再下一道旨令:

“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

无处出气的道光把火撒在了昔日寄予厚望的林则徐身上(当然,一个林则徐远远不够承担天子的震怒,紧急时刻一个接一个满天飞的钦差,几乎谁也逃不了严厉的惩罚),只是后人无从知道,当看到条约的那一刻,道光有没有想起一个人,一个三年前就已经死去的、声名狼藉的人。

许乃济,一个小小的四品太常寺卿,用区区几千字,引发了帝国两年多的论战,更是由此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了自己那被大多数人鄙夷的名字。

作品简介:

《逆旅千秋》堪称一部小型的散文版中国简史,对中华历史重新进行了梳理与解读。作者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哲人、英雄、霸主、禅僧、大臣、宦官、文士、名医、改革者、守成者、起义者……散则独立成章,合则用大写意手法勾勒出了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骨架。

《逆旅千秋》并不着力于简单叙述,也不进行繁琐考证,而是在严守史实的基础上采取情境化笔法,用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思考那些曾经的岁月,深刻揭示了那些影响中华民族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基因。文风大气而深情,苍凉而雄健,带人入境的新颖写法具有很强的阅读快感。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在二十五笔淋漓的浓墨中终被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作者:郑骁锋

标签:郑骁锋逆旅千秋散文随笔

逆旅千秋》最热门章节:
1进行时——结语2最后的儒家——“一贯反动者”梁漱溟3横眉——傲然出世的“民族魂”4帝梦——害了袁世凯的“Ta”5戊戌年——老佛爷掌心里的百日维新6官场——大清王朝的膏盲病象7天国——崩塌在血泊中的“天堂”8烟祸——天朝不可避免的剧痛9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巨大意义10不纳粮——李自成的死穴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