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逆旅千秋_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巨大意义

郑骁锋
中国历史
总共28章(已完结

逆旅千秋 精彩片段:

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巨大意义

这是道光九年十二月间的一夜。三九隆冬滴水成冰,北风吹在身上,穿得再厚实也觉得刀割一般生疼。甫交戌时,北京城里各处商铺摊贩便都歇了业,大街顿时显得空旷寂寥。安定门大街板厂胡同恒家大院里却是灯火通明,一干下人源源不断捧着热气腾腾的烤鸭、涮羊肉、油爆肚仁、炸佛手卷什么的往厅堂里送,主人正在那里宴客。

上席坐着的是位清癯老者,寻常衣冠,看上去不是官场人物,神情也很是谦逊随和,但陪客的众人却甚是恭敬,唯恐招待不周。

此人便是京城里大大有名的医生王清任。那日下午他冒寒为恒家出诊,一帖药下去没多久,昏沉多日的病人便出了身汗,呻吟着唤饿。恒府阖家大喜,硬不放清任回家,定要他喝了酒再走。

席间清任三句不离本行,说的多是些行医的病例和心得。几巡酒下来,他有了些醉意,长叹一声:“我已过花甲,时日不多,只是有一心事未了,甚是不甘哪。”众人忙问是何事,他开始不肯讲,说是怕坏了大伙胃口,后来经不起一再追问才道:“我方从医,便有志愿,希望能明了人体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瞎子夜行啊。多年来一有机会便观看凌迟行刑,甚至到乱葬岗观察被野狗刨出的死尸;到如今对内脏形状位置大致也有了些掌握,但对膈膜一物始终不能详解,年事日高,每当想到此处总觉不安,甚是苦恼啊!”

众人顿觉倒胃,但席间一人拈须微笑,慢慢道:“先生莫急,或许在下倒可以帮上几分忙——我当年带兵镇守哈密时,所见诛戮甚多,别的见识没有,对此物却有几分了解……”

话未说完,王清任已是离座而起,走到这人面前毕恭毕敬做了一个揖,口里连称讨教不绝,未了长长舒口气道:“四十二年了,今日终于有望完满……”

灯光下,众人分明看见老医生的脸颊微微颤抖着,两眼似乎有些晶莹。

次年,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终于刊行。

《医林改错》分上、下两卷,三万余言,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其一是“改错”,王清任认为前人医书言脏腑多与解剖形态不符,自相矛盾错误百出,于是他根据平生观察研究,一一绘制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亲见改正脏腑图形”;另一则是他对人体气血理论的独到认识。

《医林改错》问世之后,几百年来毁誉不一。一般说来,后人对其气血学说崇信者甚多,争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清任的脏腑理论上。此书一出,便在医界激起轩然大波,引来众多名医的激烈攻击,说王清任是个“不自量”的“狂徒”,所谓“《医林改错》,越改越错”,流传开来甚至可能是种可怕的流毒。

反对者中,一部分是囿于传统伦理观念,视毁伤他人身体为极其不仁的行为,漫骂王清任研究尸体是“教人于胔骼堆中杀人场上学医”,如今回头看去,早已经是荒唐的言论,消散于历史的风烟之中。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清任的理论是离经叛道的悖逆学说,甚至有人漫骂他此举是标新立异,拿经典做靶子,企图“东张西望东集西凑,便可驾圣贤而上,”哗众取宠出风头。

不可否认,古代典籍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出于对前辈大师的敬畏和由此产生的自卑,加之老迈儒学的思想禁锢,多数医家确实缺少探索创新精神,很难突破前人的藩篱。遇到疑难或者与己见相悖之处,大多怀疑自家学问未到,实在想不通时干脆绕着走,说所有的不可解释不过是古书错简、衍脱,一拍屁股避开了事。这些人对清任的责难没有多大的价值。问题在于,尽管也有很多人认为他对脏腑的明确划分,是一种形态学上的准确化过程,但不少学者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对王清任提出了很有力的批评。

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医学几千年来对“脏腑”的定义,从未真正使用过解剖学和形态学的方法,“五脏六腑”藏象学说,在中医学体系中始终是一种功能化的概念,而不等同于实实在在的器官。

也就是说,中医学说的脏腑,虽然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并不就是那几块血淋淋的肉,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中医藏象学说里的一个脏腑,可能包含了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比如中医所说的“心脏”,并不仅仅是解剖学上那个由心肌瓣膜组成的拳头大小的物件,还包括了大部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甚至还有思维功能。

作品简介:

《逆旅千秋》堪称一部小型的散文版中国简史,对中华历史重新进行了梳理与解读。作者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哲人、英雄、霸主、禅僧、大臣、宦官、文士、名医、改革者、守成者、起义者……散则独立成章,合则用大写意手法勾勒出了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骨架。

《逆旅千秋》并不着力于简单叙述,也不进行繁琐考证,而是在严守史实的基础上采取情境化笔法,用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思考那些曾经的岁月,深刻揭示了那些影响中华民族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基因。文风大气而深情,苍凉而雄健,带人入境的新颖写法具有很强的阅读快感。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在二十五笔淋漓的浓墨中终被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作者:郑骁锋

标签:郑骁锋逆旅千秋散文随笔

逆旅千秋》最热门章节:
1进行时——结语2最后的儒家——“一贯反动者”梁漱溟3横眉——傲然出世的“民族魂”4帝梦——害了袁世凯的“Ta”5戊戌年——老佛爷掌心里的百日维新6官场——大清王朝的膏盲病象7天国——崩塌在血泊中的“天堂”8烟祸——天朝不可避免的剧痛9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巨大意义10不纳粮——李自成的死穴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