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国的涅槃 精彩片段:
第九章 天朝上国之末路——乱世的太平与中兴
三、永安建制
永安城为州治所在,是一座繁华坚固的中型城市。攻克这座城市后,洪秀全一家于十月一日进驻原知州衙门。城中一些富豪人家被抄家,抄家所得被纳入“圣库”,以资军用。但总的来说,太平军的纪律是相当不错的。在永安城里,太平天国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制度,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永安建制”。
在这里,太平天国颁布了由冯云山在三年前就制定好的一部《太平天历》,这部历法中西结合,定一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分为十二个月和为期七天的礼拜,还保留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太平天国在这里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官僚制度。
洪天王年仅两岁的儿子洪天贵福被封为“幼主”,称“万岁”,以后的儿子则一律称为“殿下千岁”,女儿们称为“金”。军中高级将领称作“大人”;中级军官到兵头将尾的两司马,被统统称为“善人”;其子女,男的被称为“公子”、“将子”,女儿被称作“玉”、“雪”;女将领被称为“贞人”。各级头目的妻子被称作“贵”,并根据丈夫的具体职衔细分为“贵嫔”、“贵姒”、“贵姬”、“贵嫱”不等。
洪秀全为“天王”,称“万岁”;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没错,就是和明朝著名宦官魏忠贤一样的岁数);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称“五千岁”。以东王节制诸王,其他各人或称军师,或称丞相等。为了避洋上帝“爷火华”的讳,所有的王都不能称“王爷”,洪秀全自己也以身作则,不称“帝”、“圣”、“上”等,仅称“主”。
从这些森严的等级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号称“天下多男儿,皆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太平天国,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平”。
太平军的军制,是知识分子冯云山借鉴《周礼》设计出来的,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五“伍”设两司马;四个两司马编制设一卒长管辖……依次五五进位,再往上则是旅帅、师帅、军帅。一军辖五师,理论上有一万三千一百五十五人。但杨秀清、萧朝贵这两个“不识得多字墨”老粗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这一军制并不实用,冯云山纯粹是在卖弄学问。
太平军在永安没有站住脚。虽然他们此时已有两万多人的实力,但清军迅速赶来,到一八五一年底已集结了四万六千人。十二月十日,号称敢战的清军猛将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猛攻永州外围防线的要点水窦村,当时还未被封为西王的萧朝贵身负重伤,村子失陷,整个防线陷入被动。两天后,伤势恶化的萧朝贵被封为“八千岁”,一周后,洪秀全下诏封“五王”,这时候萧朝贵才成为“西王”。因为这场重伤,原本平起平坐的杨秀清、萧朝贵两人泾渭立分,形成了杨秀清一人独大,以东王身份节制诸王的局面。
次年四月五日夜至次日拂晓间,太平军自清军防守薄弱的永安东南突围,清军追击中伏,乌兰泰中炮战死,另有四名总兵阵亡,损失惨重。
自永安突围后,太平军北上直扑省城桂林。海盗出身的罗大纲是太平军初起时难得的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将领,他派出数百人身穿清军号衣,冒充向荣部队,企图混入桂林夺城。可凑巧的是,向荣本人刚率一支部队进城,计谋被识破了,桂林奇袭战打成了攻坚战。
太平军围攻桂林城三十三天之久,见城池难以攻克,遂掉头他去,拟穿过灵渠,自漓江水系进入湘江水系。这条路还是秦始皇南征百越时开辟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朝黄巢北上争天下时,就是走的这条路。而此刻,洪秀全也步上了黄巢的后尘,走上这条不归之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怪乎后人要感慨万千。
在广西最北端的全州城下,太平军却遭受了一次极其偶然而又影响深远的的损失。五月二十四日,太平军前锋抵达全州城下,见城池坚固,遂准备绕城而过。然而全州城头的清军却惹是生非,一名炮手望见对方行军序列里有一顶装饰华丽的轿子,颇感手痒,鬼使神差地瞄准它放了一炮。这一炮打得出奇的准,轿子被击毁,里面的人也滚落出来,看起来似乎受了重伤。
接下来,正在绕越城池的太平军纷纷停下脚步,开始恶狠狠地强攻全州城。尾随太平军的清军鉴于永安城下之惨败,不敢进军,即便是全州知府写血书求援,也没人理睬。六月二日,全州城破,太平军一反常态的屠城两天,只有少数人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