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_第五十九卷 金 第三百零四章 熙宗完颜亶

李雪慧
中国历史
总共365章(已完结

中国皇帝全传 精彩片段:

第五十九卷 金

第三百零四章 熙宗完颜亶

一、醉心儒家汉制改革

金熙宗,姓完颜,名亶,又称合剌。是太祖孙,父名宗峻,为太祖第二子。母为蒲察氏。金天辅三年生,皇统九年卒。公元1135~公元1149年在位。

完颜亶自幼接受汉族式教育,曾师从韩昉等汉人儒士学习汉文经典,吟诗写字,醉心于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旧宗室大臣讥完颜亶为“汉家少年”,完颜亶则鄙视他们“无知夷狄”,粗俗残忍,双方产生了隔阂。在宗室中只有宗干、宗弼二人崇尚汉制,为完颜亶所看重。宗干是太祖阿骨打庶长子,又是完颜亶的养父,在开国之初,金太宗授命他为国论勃极烈,与谙班勃极烈完颜杲共辅朝政,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女真人的汉化打下了基础。宗弼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在长期与宋交战的过程中,逐渐为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所征服,认识到了女真人的愚昧落后,因此,班师回朝后,宗弼就曾上书太宗,要求进行汉制改革。

天会十年(公元1132年),金太宗立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完颜亶成为皇帝的合法继承人。天会十三年正月,金太宗病死,完颜亶即皇帝位,是为金熙宗,开始了他的汉制改革。

为了取得汉族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金熙宗对孔子表现出了极度的偏爱。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他命同知泰宁节度使赵谦牧重修孔子宣圣庙,十一月,他下诏,由孔子的第四十九代孙孔璠袭封衍圣公。金熙宗本人还几次祭拜孔庙。此后,金熙宗更加致力于学习汉族儒家经典,《尚书》、《论语》等都使他爱不释手,赏叹不止。

金熙宗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他的老师韩昉先后被拜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受命参预朝政。汉人蔡松年、曹望之、许霖依附于宗弼,分别被授命为刑部员外郎、尚书省都事、省令史。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十一月,熙宗又诏令左丞相宗贤等人,任命州郡地方长官时要参用当地的豪家名士。

金熙宗尊孔养士,重用汉人,得到了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一方面维护了女真人的统治,另一方面,为他进行汉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金熙宗受儒家大一统思想影响很深,有着浓厚的皇权思想。他为改变金朝多种制度并存的情况,下诏废除女真人勃极烈制,全面实行汉族官制。他仿照辽、宋官制,兼采唐制,制定了系统的金朝官制。

金熙宗在皇帝之下设有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中央政权仍实行三省之制。军事方面,在中央设有都元帅府,作为最高的军事机构,设置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左、右监军,左、右都监。地方上,天会十五年十一月,金熙宗下诏废除刘豫伪齐政权。在汴京等汉族地区,他贯彻以汉治汉的施政原则,官员的组成以原宋朝地方官为主,同时参用女真人、契丹人、渤海人。

在金朝的一般地区,金熙宗沿用原辽、宋旧制,设路、府、州(军)、县4级。各路设兵马都总管统领军兵,路治所在府称总管府,兵马都总管兼任总管府的府尹。金熙宗采用辽、宋旧制,又不失女真传统,他任用地方官统一管理各路府州的军事和行政,保持了女真人军政合一的统治习惯。

随着各种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金熙宗还不断地完善了各种官制。天眷年间,他又对官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史称“天眷新制”。1138年八月,金熙宗颁行了新的官制及换官格。同年十月,金熙宗还制定了封国制度。在天眷新制中,为加强相权,增设了平章 政事和参知政事,他们的地位分别在左右丞相和左右丞之下。平章政事为丞相,参知政事为执政官,大大增强了丞相和副丞相的权力。金熙宗在中央设立了监察机构——御史台。并承唐、宋旧制,把台院、殿院、察院合属御史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其副职,掌管纠察朝仪、弹劾官员,勘鞫官府公事。

金熙宗在礼仪方面也做了重要改革。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开始建立京城,称上京,所在府称会宁府,并在宫城内外大建宫殿亭台。后来又依照北宋都城汴京进行了改建。金熙宗设立了极其完备的京城制度,设置仪卫将军,禁止亲王以下佩刀入宫等,大大提高了皇帝的威严,加强了皇权。天眷二年三月,金熙宗诏令百官讨论制定各种礼仪。百官上朝开始穿用朝服,行君臣之礼,熙宗也穿上了新制的冠服。

为了维护其统治,熙宗还以本国法制为蓝本,参考辽、宋法令,制成一部系统的法典——《皇统制》颁行内外,作为治国治民的依据。

作品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讲述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中国皇帝全传》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且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

作者:李雪慧

标签:李雪慧中国皇帝全传历史

中国皇帝全传》最热门章节:
1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宪宗朱见深2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三章 代宗朱祁钰3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二章 英宗朱祁镇4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一章 宣宗朱瞻基5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章 仁宗朱高炽6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三十九章 成祖朱棣7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三十八章 惠帝朱允炆8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太祖朱元璋9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三十六章 惠宗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10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三十五章 宁宗孛儿只斤懿瞵质班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