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 精彩片段:
第五十九卷 金
第三百零九章 宣宗完颜珣
一、武力拥立和议保国
金宣宗,姓完颜,名珣,本名乌达布,曾赐名从嘉。是世宗孙,章宗兄。父允恭,母昭华刘氏。金大定三年生,元光二年病卒。公元1213~1223年在位。
完颜珣出生时,母亲昭华刘氏就死了。世宗将他养在宫中。祖父母对这个自幼失去母爱的孙子备加疼爱,小乌达布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喜欢学习,善于说古论今,能写一手好诗文,且待人宽和慈善。乌达布15岁时,被封为温国公。23岁时,世宗又赐名珣。26岁进封为丰王,后来又进封为翼王、刑王、升王等,所到之处,深得人心。
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八月,胡沙虎发动宫廷政变,劫杀永济帝。他本想僭位,但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得派徒单铭等人到彰德府,迎乌达布进中都。九月,乌达布即皇位于大安殿,改年号为“贞祐”。
宣宗以胡沙虎援立有功,把他拜为太师、尚书令兼都元帅,并封为泽王。不久,又将驸马雄名的府第赐给胡沙虎,后来,又授以中都路和鲁忽士世袭猛安,成为朝中最显赫的人物。近侍局提点庆善努、副使惟弼等人暗中请求除掉胡沙虎,宣宗不许。
十月,蒙古兵来犯。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迎战于城北,吃了败仗。高琪害怕胡沙虎杀他,便率部回军包围了胡宅,将胡沙虎杀死。高琪持胡沙虎的首级向宣宗请罪,宣宗赦其无罪,仍授左副元帅,后来又进为平章政事。除掉胡沙虎后,政治风波暂时平息了。但在对蒙古问题上,朝中主战、主和两派的争论又尖锐起来。
成吉思汗多次派遣使者到金朝招降。宣宗本人主和议。宣宗派承辉为使到蒙古军中求和。成吉思汗并没想立即消灭金朝,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掳掠奴隶、牧畜和财物,见金朝遣使求和,他便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宣宗只想尽快息战,便一一答应了他的要求。宣宗将卫绍王永济的女儿歧国公主献给成吉思汗,后来被称为“公主皇后”。他还向成吉思汗献纳童男童女各500,绣衣3000件,御马3000匹,还有大批金银珠宝,蒙古则退军北还。双方和议成功。
二、迁都南京中都失陷
蒙古退兵以后,在金朝是抓紧时机继续组织抵抗,还是弃中都逃跑的问题上,朝廷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元帅左都监完颜弼主张放弃中都,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他说:“汴京南有淮水,北有黄河,为南北两道天然屏障,西有潼关之险可以防守。”并说:“如不及早迁都,万一蒙古军队卷土重来,我们就将被困。”参知政事耿端义也力主迁都南京。一时间弃京逃跑的呼声相当高。宣宗也有意南迁。监察御史纳塔谋嘉反对迁都。正在宣宗犹豫时,南京留守布薛端、统军使常寿、按察使王质等人连上三表,请求迁都南京。宣宗遂决意南迁。
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五月十一日,宣宗下令南迁。他任用尚书右丞相完颜承辉,左副元帅抹然尽忠等与太子守忠一起留守中都。五月十七日,以骆驼3000匹,满载宫室的珠宝,车3万辆,载运文书先行。十八日,宣宗的车驾发于中都。七月到达南京。
宣宗南逃的怯懦行为,极大地动摇了人心。朝中投降派将领和在金国受到压迫的契丹、汉军吏,地主土豪纷纷叛金降蒙。
成吉思汗从降蒙的金朝将士那里听说宣宗南逃的消息,更看清了金朝的腐败无能,立即派蒙古将领拔都与金朝降将契丹人石抹明安和汉人王楫率军南下。一路上,金军望风迎降。贞祐三年初,蒙军再次兵临中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