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_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思宗朱由检

李雪慧
中国历史
总共365章(已完结

中国皇帝全传 精彩片段:

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思宗朱由检

一、治国除奸抵御满清

明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大明帝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年仅23岁的朱由校卧病两个月后死去了。不久人们看到,一队仪仗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涂文辅带领出了宫门直奔信王府。不多时,便拥簇着一个17岁的青年,在一片暮色中踏进紫禁城登上皇位,他就是思宗朱由检。

思宗对天命的降临是有些思想准备的。他的父亲虽然生了5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只有由校和他两个。由校嫔妃成群,却无子嗣。这样,皇位的惟一继承人就是他了。

思宗朱由检从他哥哥手中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一个只保留着强大躯壳的腐朽政权。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可以说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千头万绪,从何做起?思宗心里早已有打算,第一个应当解决的是天怒人怨的“客魏集团”。

思宗要清除魏忠贤也没有那么容易。朝廷中都是魏忠贤的人,他没有一个帮手,操之过急只能逼魏忠贤孤注一掷、狗急跳墙。力量的对比是不利于思宗的,他要谨慎地、耐心地等待时机。

他首先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治理国政中去。这时的明王朝像一个垂死的老人四肢麻痹、行动不便、指挥失灵。国家的财政经过魏忠贤时期的破坏已濒临绝境。每年固定的财政收入不能如数收缴国库,各地都有拖欠,而国家用项却越来越多。一是军费开支,当时已较30年前增加3倍多,如果满足军方需要,就要用掉年收入的97%。二是皇室费用、百官俸禄都成倍增加。由此造成年年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天启以来,全国灾荒不断,大量人口逃亡,转死沟壑,土地荒芜、社会动荡,这已在许多有识之士中间引起了深深的恐慌。尤其是陕西,连年大旱、赤地千里,已经传来了人吃人的消息。陕西已经成了一个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爆发。在东北,建州女真自万历末年起兵发难,建立了后金政权,目前已经羽翼丰满,不断侵掠明边。明朝将大量兵力财力消耗在了辽东,而辽东局势根本没有缓和。这些问题使思宗心乱如麻。为了尽快使帝国起死回生,登基后,他只得夜以继日地工作。

自天启七年八月始,一道诏谕传遍天下。思宗罢除了为皇室服务的织造、烧造、采办等一切不急之役,与民休息。停止了皇宫的一切土木营造,削减自己和后妃们的吃用开支。撤回了天下镇守太监,严禁宦官干政。严禁官僚结交太监。向边镇发去银两,安定军心,戒谕官僚结党,建立完备的监察制度。明令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下诏免除了许多受灾地方的赋税。这一道道诏令又重新在帝国臣民心中唤起了希望。

思宗把解决“辽事”,即后金问题作为继位后要办的大事之一,这一方面有恢复故土,重振帝国之威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尽快结束战争状态,节约大量军费,解决国家财政困难。自上台后,他就积极地物色能担负这一重任的重臣。朝廷许多大员推荐了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对袁崇焕,思宗是有所耳闻的。袁崇焕天启年间久镇辽东,熟知敌我情势、山川险易,胸有韬略,屡建大功,由下吏而渐升至巡抚。天启七年的宁锦之役,他固守宁远,挫败了努尔哈赤的凶锋,从崩溃的边缘挽回了整个辽东战局。但他在举国如狂为魏忠贤建生祠的热潮中不随流俗,被太监告到魏忠贤那里,魏忠贤很不高兴。为了国家,为了辽东,袁崇焕最后还是屈服了,但他留给魏忠贤的印象却改变不了。宁锦大捷使朝中高官显宦、太监阉党都得一一加官晋级,封爵加荫,而袁崇焕仅仅是加了一级。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只得请求解甲归田,回到广东老家。东林党许多人因袁崇焕有颂美魏忠贤的活动而将他看作阉党。思宗权衡了一番,决心不顾东林党人的反对,起用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实际上将整个对金防务交给了他。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七月,袁崇焕从广东赶回北京。十四日,思宗在建极殿东面的高台上(俗称平台)召见了他。

思宗看着这个黑瘦精干的中年人,对他忠心为国,长途赶来表示赞赏。袁崇焕非常激动,他表示,我受皇帝陛下特殊眷顾,刻骨铭心。倘若假我以便宜,我5年便可恢复全辽疆土。思宗很是高兴,说:“你能5年复辽,朕决不吝惜封侯之赏。”

在对国政进行了初步治理,皇位初步巩固后,思宗开始集中精力解决客魏集团。他准备采用先稳住,然后再逐个击破的方式将客魏集团消灭。由于思宗继位后,对魏忠贤不冷不热,魏忠贤深感前景不妙。九月一日,魏忠贤提出辞去东厂职务来试探思宗的态度,思宗没有批准。次日,客氏提出出宫,思宗马上表示同意。第二天,天还未明,客氏素服到熹宗的灵前将她保存的熹宗胎发、指甲焚化,痛哭一场,离开了紫禁城,住进熹宗赐给她的府第里。魏忠贤的主要爪牙王体乾、李永贞照样得到思宗的信任,九、十两个月的登极恩赏照样给予他们。只不过,思宗新重用的太监徐应元、曹化淳比魏忠贤更加得意。

朝廷大臣中那些魏忠贤党羽也心神不定,他们预感到形势将要变化,许多聪明人开始寻找退路。魏党的分化使形势开始明朗。九月十六日,南京通政使杨所修疏奏宦党崔呈秀父丧不奔,夺情视事非制,请放他归籍丁忧守制,思宗不允。十月十四日,魏党首恶分子杨维垣丢卒保车,主动疏劾崔呈秀专权乱政。说魏忠贤是听信了崔呈秀,被他所误。崔呈秀慌了,要求守制,思宗还是不放他走。十月十八日,杨维垣再劾崔呈秀通内,连累了魏忠贤,并颂扬魏忠贤一心为公,矢忠体国。杨维垣疏中还弹劾了其他几个魏党人物,思宗继续保持沉默。

十月二十三日,独立于魏党之外的下级官员也行动了起来。工部主事陆澄源参劾崔呈秀,词中涉及魏忠贤建造生祠问题。思宗虽薄责陆澄源越位擅言,但心里高兴,遂将崔呈秀放归。二十五日,兵部主事钱元悫直接弹劾魏忠贤,言词激烈,天下震动。二十七日,海盐贡生钱嘉徵上疏,将魏忠贤罪行列为10项,要求将魏忠贤明正典刑,以泄天下之愤。思宗拿这本奏章让人读给魏忠贤听,魏忠贤知道大事不好,马上以患病为由提出辞去东厂职务。思宗令他出宫调理,随后传令将魏忠贤集中在宫中的军士解散。

接着,思宗又点了几个魏党首要分子的名,下令吏部调查崔呈秀等人的罪行。

作品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讲述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中国皇帝全传》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且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

作者:李雪慧

标签:李雪慧中国皇帝全传历史

中国皇帝全传》最热门章节:
1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四章 英宗赵曙2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三章 仁宋赵祯3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宗赵恒4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宗赵光义5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章 太祖赵匡胤6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九章 后主马希崇7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八章 恭孝王马希萼8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七章 废王马希广9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六章 文昭王马希范10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五章 衡阳王马希声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