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如果这是宋史(陆)·后改革时代卷_第二十二章 与弗取,反受其咎

高天流云
中国历史
总共22章(已完结

如果这是宋史(陆)·后改革时代卷 精彩片段:

第二十二章 与弗取,反受其咎

哲宗的亲妈。朱太妃闻讯也跑了过来,她也哭了,说:“且上必行此,亦何有于我!”她说皇上你一定要这么做,是不想让我活了。

哲宗一听心就软了,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亲妈的眼泪打动了他,他没有再往深里考虑,就把章惇送进来的诏书放在了烛火上面,当着两个妈的面烧了。

后宫顿时一片欢腾,人人喜笑颜开,歌功颂德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宋哲宗真是位难得的孝顺、理智、仁义、智慧的好官家啊!

这一夜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早朝时章惇和蔡卞按计划请求哲宗颁布诏书,哲宗摇头,再请求,哲宗突然大怒,把身边的纸本扔在地上,怒吼了一声:“你们是不想我再进英宗皇帝的神庙了吧!”

英宗,是高滔滔的丈夫、宋哲宗的爷爷。这是亲的直系血统,理论上真的废掉高滔滔,还真是以孙灭祖,没脸去见爷爷。

百圣孝为先,这顶大帽子扣下来,章惇也没办法了,只好郁闷地退了下去。至此,元祐旧党基本都打压成功了,只是在废掉高滔滔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出了差错,导致功亏一篑。

事情的过程就是这些,我们仍然先回顾正规史书上的评价、主流史学家们的看法,再对照我们自己的眼睛看到的。

主流们一致认定,以上的事,无论是“同文馆之狱”的前期对旧党大臣们的调查、定罪,还是后面对高滔滔的指责,都是以章惇的新党刻意的诬陷。所以旧党人是无罪的,高滔滔是清白的,章惇等人是卑劣的。

是的,我承认这些都是诬陷,没一个是有足够证据的铁案。

可是章惇却远远不是什么卑劣的人。那么是什么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高滔滔是不是真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光明正大?开玩笑,哲宗太年轻了,他的本质还是个大男孩儿,没有深切地理解到政治有多邪恶、有多龌龊。因为他太善良,所以没看出来破绽。

请问,章惇秘密写成的诏书有多机密,出于他手,入哲宗之目,为什么向太后那么快就知道了?!

唯一的解释是,哲宗的身边一直有内奸,几乎随时可以和高滔滔的残余势力沟通联系,甚至于敢在哲宗面前耍花招。

这是对第一个可疑点的剖析,可以说是很致命的,但对追废高滔滔事件来说,还不足以影响全局,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疑点。

作品简介:

王安石不同于一般文人,他也是政治家,他在改革变法时又狠又猛,所以他走了以后,神宗过得比较惬意,完全是陌上花开缓缓归。

南宋有个著名的大学者叫朱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评价王安石退出政坛后的神宗时代,用的字眼极其恶毒,叫“满朝皆废物”。想那神宗能不停罢相,力挺王安石许多年,怎么可能身边没有人才,全是废物呢?

这,恐怕得问司马光了。司马光的顽固和别人不一样,像苏轼等人只是反对王安石用人不当或做法不等,并不是反对变法。但是这老头儿就是坚决鉴定地反对王安石。司马光和王安石很像玩跷跷板。司马光上台,就把王安石的党羽清干净;王安石上台,又把司马光的党羽清干净。两个很优秀的文人,就在政坛上玩“文人相轻”。

比起司马光的起起落落,苏东坡就显得特别倒霉蛋。好多人都觉得苏轼是一夕蜕变,名垂千古。倘若苏轼只做个文人,成就真是不得了。可惜北宋岳飞出世之前,貌似都是文官,真是文而优则仕。进入仕途的东坡先生是两边不讨好,王安石也不待见他,司马光也不待见他,导致他是一贬再贬,越贬越远。

北宋的后改革时代,整个宋朝都坠入一个苛刻、残酷、恶毒、不讲情理的梦魇之中。在满朝皆废物的官场中,官员们要想生存,看似简单,实际上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宋神宗的脾气,他们都未必摸得准。

作者:高天流云

标签: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后改革时代卷宋朝

如果这是宋史(陆)·后改革时代卷》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二章 与弗取,反受其咎2第二十一章 同文馆之狱3第二十章 太后英明4第十九章 熙河军姚雄5第十八章 西线百年第一人6第十七章 何以清算,唯有凶残7第十六章 高滔滔摆乌龙8第十五章 毁灭北宋的种子9第十四章 圣人PK文豪10第十三章 这是强人手段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