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陆)·后改革时代卷 精彩片段:
第二十二章 与弗取,反受其咎
哲宗的亲妈。朱太妃闻讯也跑了过来,她也哭了,说:“且上必行此,亦何有于我!”她说皇上你一定要这么做,是不想让我活了。
哲宗一听心就软了,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亲妈的眼泪打动了他,他没有再往深里考虑,就把章惇送进来的诏书放在了烛火上面,当着两个妈的面烧了。
后宫顿时一片欢腾,人人喜笑颜开,歌功颂德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宋哲宗真是位难得的孝顺、理智、仁义、智慧的好官家啊!
这一夜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早朝时章惇和蔡卞按计划请求哲宗颁布诏书,哲宗摇头,再请求,哲宗突然大怒,把身边的纸本扔在地上,怒吼了一声:“你们是不想我再进英宗皇帝的神庙了吧!”
英宗,是高滔滔的丈夫、宋哲宗的爷爷。这是亲的直系血统,理论上真的废掉高滔滔,还真是以孙灭祖,没脸去见爷爷。
百圣孝为先,这顶大帽子扣下来,章惇也没办法了,只好郁闷地退了下去。至此,元祐旧党基本都打压成功了,只是在废掉高滔滔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出了差错,导致功亏一篑。
事情的过程就是这些,我们仍然先回顾正规史书上的评价、主流史学家们的看法,再对照我们自己的眼睛看到的。
主流们一致认定,以上的事,无论是“同文馆之狱”的前期对旧党大臣们的调查、定罪,还是后面对高滔滔的指责,都是以章惇的新党刻意的诬陷。所以旧党人是无罪的,高滔滔是清白的,章惇等人是卑劣的。
是的,我承认这些都是诬陷,没一个是有足够证据的铁案。
可是章惇却远远不是什么卑劣的人。那么是什么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高滔滔是不是真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光明正大?开玩笑,哲宗太年轻了,他的本质还是个大男孩儿,没有深切地理解到政治有多邪恶、有多龌龊。因为他太善良,所以没看出来破绽。
请问,章惇秘密写成的诏书有多机密,出于他手,入哲宗之目,为什么向太后那么快就知道了?!
唯一的解释是,哲宗的身边一直有内奸,几乎随时可以和高滔滔的残余势力沟通联系,甚至于敢在哲宗面前耍花招。
这是对第一个可疑点的剖析,可以说是很致命的,但对追废高滔滔事件来说,还不足以影响全局,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