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如果这是宋史(陆)·后改革时代卷_第二十一章 同文馆之狱

高天流云
中国历史
总共22章(已完结

如果这是宋史(陆)·后改革时代卷 精彩片段:

第二十一章 同文馆之狱

天这个提议是三省宰执官共同向哲宗提出的,哲宗很心动,只是几次举手想拍板,可就是有点小犹豫。犹豫中他发现宰执队伍里有两个人表现得有点小消极。

散会。

哲宗遣走其他人,单独留下了他们。一个是许将,一个是曾布。从这时起,曾布的老毛病犯了。翻他的案底,当年王安石改革,他是最先倒戈的核心,从性质上说,他比吕惠卿更危险。

吕惠卿反的是王安石本人,于变法始终不渝;曾布反对的是改革法令,从根本上和新法划清了界限。可惜的是,在宋朝讲究的是“君子和而不同”,这种小叛变往往显得高大独立。

随着改革派复兴而重新登台的曾布,从这时起不断地和章惇唱反调,直到把北宋推向无底的深渊。

这时曾布、许将说:“发人之墓,非盛德事。”乍一听很有理,挖坟掘墓的事无论是官方干还是私人干,都很缺德,当然了,“考古”除外。

哲宗听了点头,对,你们说得对,“朕亦以为无益于公家。”这事儿到此为止,司马光的坟保住了。

所有的史书都称赞曾布说得对、宋哲宗做得对,章惇实在是太凶残太恶毒太小人了,连死人都不放过,实在过分。

我们用自己的眼睛来分析。挖坟的确不高雅,可要分对象。针对当时的形势,参考后来的发展,证明了旧党对北宋、对民族的危害。在北宋时,他们破坏了新党执政期间对异族的绝对上风,到了南宋时,旧党的思想成了宋朝官方的唯一准则,这些准则导致了汉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全境亡国。

追根溯源,司马光的影响巨大,甚至到了现代,他仍然在形象上光芒万丈。请问为什么,一来是宋朝官方对他的认可;二来是一本《资治通鉴》的作用巨大。中国人牢固的敬文人思维作怪,认为大作家必是圣贤,大文豪绝对不会是混蛋!

其实哪儿跟哪儿,无数的例子证明过,古今中外有才无德的人遍地都是。司马光算什么,人类历史上排得进前十的全才弗兰西斯·培根,大哲学家、思想家、作家、科学家,科学之光、法律之舌,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人牛吧。

和他超全面的天分成正比,他的私德丑恶得一塌糊涂。

回到正题,要想防患于未然,把旧党彻底毁灭,司马光的光环必须磨灭,必须把他从人格到履历、从官方到私人,全方位地抹杀。

历史将证明,章惇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大公无私远见卓识的,对照宋朝后来的灾难,会发现之前他所做的每一件貌似恶毒、凶残的事,都是为了宋朝好。

作品简介:

王安石不同于一般文人,他也是政治家,他在改革变法时又狠又猛,所以他走了以后,神宗过得比较惬意,完全是陌上花开缓缓归。

南宋有个著名的大学者叫朱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评价王安石退出政坛后的神宗时代,用的字眼极其恶毒,叫“满朝皆废物”。想那神宗能不停罢相,力挺王安石许多年,怎么可能身边没有人才,全是废物呢?

这,恐怕得问司马光了。司马光的顽固和别人不一样,像苏轼等人只是反对王安石用人不当或做法不等,并不是反对变法。但是这老头儿就是坚决鉴定地反对王安石。司马光和王安石很像玩跷跷板。司马光上台,就把王安石的党羽清干净;王安石上台,又把司马光的党羽清干净。两个很优秀的文人,就在政坛上玩“文人相轻”。

比起司马光的起起落落,苏东坡就显得特别倒霉蛋。好多人都觉得苏轼是一夕蜕变,名垂千古。倘若苏轼只做个文人,成就真是不得了。可惜北宋岳飞出世之前,貌似都是文官,真是文而优则仕。进入仕途的东坡先生是两边不讨好,王安石也不待见他,司马光也不待见他,导致他是一贬再贬,越贬越远。

北宋的后改革时代,整个宋朝都坠入一个苛刻、残酷、恶毒、不讲情理的梦魇之中。在满朝皆废物的官场中,官员们要想生存,看似简单,实际上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宋神宗的脾气,他们都未必摸得准。

作者:高天流云

标签: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后改革时代卷宋朝

如果这是宋史(陆)·后改革时代卷》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二章 与弗取,反受其咎2第二十一章 同文馆之狱3第二十章 太后英明4第十九章 熙河军姚雄5第十八章 西线百年第一人6第十七章 何以清算,唯有凶残7第十六章 高滔滔摆乌龙8第十五章 毁灭北宋的种子9第十四章 圣人PK文豪10第十三章 这是强人手段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