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_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第1节

陶朱问
中国历史
总共114章(已完结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 精彩片段:

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第1节

蒋介石到了重庆后,一心构建他的“固守大西南,实施川西总决战”计划。可是,西南各地方实力派表现出的敷衍与貌合神离,又始终令他如鲠在喉。尤其在军统获取了杨杰企图拉拢西康军阀刘文辉举行起义的情报后,他更加觉得川康地方军阀已不可靠。

国民党川康军阀主要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为代表,长期形成割据一方的态势。他们三个军事实体俱为一体,唇齿相依,共同立于一条船上。蒋介石一直以来,绞尽脑汁,总想斩头去尾,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三人中,潘文华拥有部队最多,潘本人连同家族,敛财聚富,是川康最具有实力的人物。但这时的潘文华已经体质孱弱,遇事优柔寡断,部队又被蒋介石分割到内战前线;邓锡侯人称“水晶猴”,为人机警,行事圆滑周全。不过,他对蒋介石于1948年底解除其国民党四川省主席一职特别不满,进一步认清了对方不择手段,极力排斥异己的真实嘴脸。刘文辉则长期与蒋介石唱对台戏,历史上多次通电反蒋,与共产党和民盟等政治实体多方结盟,联手对付蒋介石的打压。

鉴于兹,刘文辉始终令蒋介石放心不下,引为川康军阀的头号禁忌人物。

川西会战在即,蒋介石当然对上述三人更是放心不下。按照那份暗杀名单,刘、邓、潘三人属于第二梯次,视其所处的特殊情况,一旦发现他们碍手碍脚,就要制裁。可是,他们经营川康多年,蒋介石又不能不有所倚重。为此,蒋介石很是苦恼,不能不杀,可又不敢妄杀。思来想去,蒋介石决定对这三人表面上拉拢,暗地里防备,由军统严密监视,随时听候他的命令,关键时候坚决制裁。

1949年8月的一天,蒋介石带着毛人凤飞往成都,一则探听三人口风,二则亲自部署制裁。

北较场国民党中央军校中正楼,蒋介石刚刚住下不久,毛人凤与徐远举就陪着军统成都稽查处处长周迅予前来晋见。

周迅予早年参加军统,是这个特务组织的创始人之一,30年代在上海曾经组织暗杀过杨杏佛、史良才等民主人士。来到成都后,一直在奉命监视刘、邓、潘三人。

望见拘谨而卑躬的周迅予走了进来,蒋介石破例站起了身。待周迅予啪地行过礼后,蒋介石脸上早已溢满了笑,他走上前,一把紧握住周迅予的手,说道:“迅予啊,我这次来成都,其他任何人都可以不见,惟独你迅予,我不可不见。”

“校长。”周迅予没料到会受到蒋介石如此的礼遇,一下呆在了那里。

“迅予啊,”蒋介石那软软的宁波官话又响起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后天就是令堂大人七十大寿,百行孝为先。身为人子,须尽人伦孝道。请代我向令堂大人祝寿。”

“校长。”周迅予脸上滚下了泪,低低唤过一声,却哽咽了起来。

“经国。”蒋介石朝门外唤过,须臾,蒋经国托着一个精巧的托盘走进来,那上面用红布覆盖着一盒精美的礼品。蒋介石接过后,亲自将礼品送到了周迅予的手上。

作品简介:

1949年1月至1950年初,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在内战战场的全面失败,妄图利用暗杀手段,对持有不同政见、准备走和平之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著名的爱国人士等进行“定点清除”。  这张暗杀名单列有87人。在这张名单背后,是屠夫的疯狂、志士仁人的鲜血,和拯救生命的努力……这一页曾被尘封的历史一经揭开,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该书采取纪实性的文体,运用文史结合的办法,力求客、准确、生动地反映这段隐秘历史的全貌。把国民党蒋介石实施暗杀手段放到大陆新旧势力殊死搏斗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空中,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专制集权下特务统治的冷酷、阴毒和其失败的历史必然。

作者:陶朱问

标签:陶朱问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历史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最热门章节:
1第十章 杨门惨案 第6节2第十章 杨门惨案 第5节3第十章 杨门惨案 第4节4第十章 杨门惨案 第3节5第十章 杨门惨案 第2节6第十章 杨门惨案 第1节7第十章 杨门惨案 序8第九章 石破天惊夜郎国 第7节9第九章 石破天惊夜郎国 第6节10第九章 石破天惊夜郎国 第5节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