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多少事 精彩片段:
1911天地玄黄
第一节
如果像现在的媒体爱干的那样,评选"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大年份",甚或只选出三五个年份,1911年都不可或缺--这一年的历史意义可绝不仅仅是政权更迭、改朝换代。
公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一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真正划时代的--中国的封建时代从此终结,共和新纪元开始。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自清中叶以来一直积贫积弱、僵化自封、被世界潮流抛得一年比一年远的中国,终于跨前了一大步,希望又降临了这片长期被历史阴云笼罩的东方土地。
都知道这场革命首义于湖北武昌,随后各地摧枯拉朽,清王朝土崩瓦解。但当时革命党人殚精竭虑、不惜血本投入、寄予极高期望的,却是当年4月份的第二次广州起义(相对1910年2月12日广州新军起义),也就是后来被称为"黄花岗起义"的那场战斗。
第二次广州起义之前,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十五年内连续发动的九次起义虽然让人们看到,清王朝已是满地岩浆,但这棵生长了二百六十多年的老树虽遍体鳞伤,根基还未被撼动,它的统治还在苟延残喘中一年年延续。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屡起屡仆,已经急了眼。他们对这次广州起义做了精心准备,广州起义财力的宽裕、装备的充足、人员的精悍、组织的周到,都远远超过历次起义。
起事首先要钱,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不愧是筹款融资高手。起义准备期间,仅召集各地人员的路费就每天开支五千元。在南洋槟榔屿策划的孙中山召集当地华侨党人,一晚上集资八千元,又命同盟会各首领分赴各地劝募,数日之内又得五六万元。
这次起义,预算开支十三万港币,但实际募捐到了十八点七万港币。其中美洲华侨捐助了七点七万元,南洋华侨给了八万元。
在华侨中,为革命捐款最踊跃的是民间团体致公堂(洪门),洪门的传统宗旨是"反清复明",在反清上和革命党人一致。更重要的是,孙中山1903年就加入了檀香山致公堂,职位是"洪棍"--这个让人想到恶棍、讼棍、党棍的名称很不好听,但实际是"元帅"的意思。为给广州起义捐款,维多利亚致公堂变卖堂产,一下交给孙中山三万?三千元。
章炳麟素来对孙中山不大服气,民国建立后选大总统时还说,"论功应属黄兴、论才应属宋教仁、论德应属汪精卫",但对孙中山的筹款能力,只能表示佩服。
这些钱主要用来购买军火:从日本购枪五百一十三支,从西贡购枪一百一十六支,从香港购枪三十多支,再加上历次失败的起义留在香港的枪支,总计七百七十多支,所有枪支都配备了足够的子弹。
另外购买了大量炸药,炸弹专家喻培伦带着一帮人,马不停蹄,三天三夜不合眼,制出炸弹五百多颗。
起义前还购买大刀三百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