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高层新智囊_第二十章 陆建华 中国社会学界“四大金刚”之一 挂职于重庆市政府机关,实践带来感慨良多

章晓明
政治经济
总共156章(已完结

中国高层新智囊 精彩片段:

第二十章 陆建华 中国社会学界“四大金刚”之一

挂职于重庆市政府机关,实践带来感慨良多

陆建华1992年获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社科院从事社会学研究。1995年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立后,他担任中心的副主任,副研究员,主攻社会发展研究。

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一个经费独立、非赢利性的科研与教学组织。该政策中心面向国内外政界和学界,在政治学与政策研究领域承担研究课题、开展研讨、组织实施调研并出版研究成果。

该中心成立两年时,陆建华参加了社科院组织的39人博士团到重庆直辖市挂职,直接参与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陆建华就任重庆渝北区副区长。

重庆直辖市于1997年6月18日挂牌,成为中国的第4个直辖市。但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情况却比较特殊。它的全市人口3000万,是北京、上海的两倍多,其所辖43个县市区有近一半是国家或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3%,下岗工人人数42万。当时重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不足500美元,仅为北京的1/3,上海的1/4。在这样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超大城市担任副区长对陆建华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

尽管陆建华是社会学博士,还被称为社会学界“四大金刚”之一;尽管他从容而频繁地在各媒体亮相,学术成果骄人,但直接参与地方管理却是头一回。这使他一开始就不像个政府官员。

外界传说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初上任时有几件尴尬事:当秘书把文件送给他签字时,他愣不知把字签在哪儿;区里市里开大会,他很从容地往主席台上走,可他不知其中挺有讲究的。当他走得快了一点,便就有人拉他一把,示意他别走在区长的前面;坐在主席台上的滋味对他来说是很难受的,有时得装模作样,轮到讲话时,照着印好的稿子,一念就是3个小时,此时他会在心里想,“要是能让我读本书多好啊”。

陆建华在渝北区副区长的位置上没坐多久,被市里任命为重庆中青年专家考察团的副团长,赴黔江地区考察地区经济发展思路。

黔江地处大山之内,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1000万,当地民谣“山好水好人也好,只见哥哥不见嫂”表达了黔江的生存状况。如此贫困的黔江自然是重庆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地区之一。

陆建华是带着一种极大的责任感到黔江的。从重庆到黔江要走16个小时的山路。陆建华来到黔江的一个县医院时遇到了一个颅骨骨折的病人。

他看到这家医院的墙是黑乎乎的,蜘蛛网全屋都是,地面上的废弃物和痰迹随处可见,连护理员都没有。医院从马路上找了两个农民来为病人端屎端尿喂开水。

陆建华皱起了眉头。可当地人告诉他,这是全县最好的医院了。

最好的医院却因医疗条件所限,不能为那名颅骨骨折病人动手术。怎么办?转到重庆吧?可转到重庆需要在路上颠簸16个小时,病人哪里受得了?

面对此情此景,陆建华提议说,咱们调直升机吧!有人告诉他,想都别想!调直升机得通过上级审批。

作品简介:

从“中南海专家讲座”制度的建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上对专家学者建言的重视,不难看出,在政府与学界、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并逐渐制度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执政党的成熟,也与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之路复杂性的认识更趋理性、建设性有关。

本书以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和大量采访亲历,忠实地反映出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成就,从其个人的“呼吸”中可以体悟到国家运行的大气息。

作者:章晓明

标签:章晓明中国高层新智囊政治社会科学

中国高层新智囊》最热门章节:
1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对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多国部队的战略方案了如指掌2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仿佛预感般提前报道了“王伟撞机事件”3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舰船知识》网络版:中国的非官方军事智库4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伊拉克战争优秀的军事评论员5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附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6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力倡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保证亚洲金融安全7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批判社会经济以生产者而非消费者的便利为导向8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鼎力支持中国汽车工业而非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9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在“WTO与强国梦”讨论中脱颖而出10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目光前瞻:踏上自费出国深造之路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