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高层新智囊_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愈老愈辣的经济学者

章晓明
政治经济
总共156章(已完结

中国高层新智囊 精彩片段: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张卓元,男,1933年7月生。1983年7月起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财贸经济》主编、博士生导师。1995年9月至1998年10月任《经济研究》主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7月被评为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著作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多强调“制度建设”,少谈点“大胆探索”。

——张卓元

愈老愈辣的经济学者

2003年10月14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老牌经济学家张卓元就成为海内外各路媒体追逐采访的对象。这不仅因为张卓元是一位在决策层及社会大众中均具影响力的学者,还因为他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起草专家之一。

局外人似乎很难想像,当许多老牌经济学家因年事和身体原因纷纷从学术界隐退,渐离政府智囊圈,而已愈古稀的张卓元却依然风头正健,又一次被推到经济改革的前台,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成为高层的核心经济智囊。

张卓元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已经5年了。在此之前,他一直作为中国权威的经济专家之一,被中国三代领导人看好,长期从事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他早期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政治经济学、价格学和市场学。20世纪70年代末,他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较早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的观点,呼吁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引入竞争机制。1987年,时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组织了8家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专家,讨论中国经济体制中期改革方案,张卓元和刘国光在会议上提出“稳中求进”的“渐进式”改革思路,与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厉以宁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敬琏等“激进改革派”产生分歧,使经济学界分化出“激进”与“保守”两种学术阵营,继而引发全国范围的经济发展大讨论。张卓元由此成为“稳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正是因为张卓元的“渐进式”改革思路比较贴近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他的“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观一直在中国经济政策中发挥着影响,他的许多观点和建议大多能被高层采纳。海外经济观察家私下里把他称做中国高层“经济智囊团的红人”。

这样的说法也不为过,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起草组成员的组成可以看出,张卓元在经济界“闯荡”40多年,继赢得邓小平、朱基等领导人的赏识之后,在新一代领导集体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这些年来,张卓元多次参加了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93年,他参加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的起草工作,1996年又参与了党的十五大报告的起草。

十六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政策调整的风向标。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中共20年来的历次三中全会注定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都是一个转折点,都是权力调整、新领导层定型、确立重大改革方案的会议。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方针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移,将中国经济推入改革开放时代;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尝试;1988年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作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又前进了一步;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而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经济体制变革方向,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明确了未来的改革任务和措施。

作品简介:

从“中南海专家讲座”制度的建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上对专家学者建言的重视,不难看出,在政府与学界、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并逐渐制度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执政党的成熟,也与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之路复杂性的认识更趋理性、建设性有关。

本书以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和大量采访亲历,忠实地反映出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成就,从其个人的“呼吸”中可以体悟到国家运行的大气息。

作者:章晓明

标签:章晓明中国高层新智囊政治社会科学

中国高层新智囊》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中国已经进入了“枪杆子里面出主权”的历史阶段2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附录 21世纪战争畅想3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指点国是:“制造革命”“思维战”与军事全民化4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可怕的信息战武器掌握在每个人的手指上5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杀机孕于无形6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傅全有把信息战理论“吹风”到中央军委7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横空出世、锐于凶器的《信息战》8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附录 借鉴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谨防变革泡沫9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确保东北亚安全,中国担当着不可回避的责任10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中国军事:为什么要“跨越式发展”?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