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高层新智囊_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价值规律的深刻解说者

章晓明
政治经济
总共156章(已完结

中国高层新智囊 精彩片段: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价值规律的深刻解说者

张卓元1933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县。还是在高中时代,他偶然读到苏联经济学家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一书,尽管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非常抽象而深奥,却让他十分入迷。

1950年张卓元高中毕业,报考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哪知两个大学同时录取了他。这让他非常矛盾。当时他想读清华大学,但又想学经济学。最后出于对经济学的痴迷,他还是选择了中山大学。

在中山大学学习了近3年后,恰逢1953年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张卓元被调整到了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理论班。毕业前他已在《中南财经学院学报》上发表万余字的经济学处女作《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的作用》。

1954年秋,张卓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组工作。

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是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成为社科院的一个研究部门,也是我国历来最高的经济学研究机构。

张卓元到经济研究所不久,就参加了《经济研究》杂志的创刊工作,从编辑一直干到编辑部主任,成为杂志社的骨干力量。

1957年,孙冶方任经济研究所的代所长,张卓元一边在《经济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一边充当孙冶方的得力助手,从事经济研究,就社会主义商品、价值、价格、经济核算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

孙冶方是我们经济学界的先驱,长张卓元25岁,当年他与陈翰笙、钱俊瑞、薛暮桥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时,张卓元刚刚出生。因此张卓元对孙冶方就像对父辈一样尊敬。新中国成立后,孙冶方先后担任过上海军管会重工业处处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对中国经济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独特的思考。

早年留学苏联的孙冶方不仅学术功底深厚,思想也比较开放,因此他来到经济所之后,给沉闷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他鼓励张卓元等青年研究人员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大胆创新,为国家的经济振兴寻找良策。

然而孙冶方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之后,面对公有制已经占主体地位的格局,需要回答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中国的作用问题。孙冶方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把计划和统计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价值规律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都是存在的,社会主义的计划必须自觉地遵循价值规律;第二年孙冶方发表《从“总产值”谈起》,指出利润是企业经营好坏的最集中的表现。

1959年,孙冶方在巨大的压力下组织经济研究所写作《社会主义经济论》,点名张卓元作为他的主要学术助手。这是张卓元和孙冶方第一次紧密合作,从而使张卓元真正成了孙冶方的忠实追随者,而孙冶方也笑称张卓元是他的“关门弟子”。

1963年9月,孙冶方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利润指标》的研究报告,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争论的焦点。由于孙冶方竭力反对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企业管理制度,遭到康生、陈伯达组织的批判和围攻。他的观点被说成是修正主义的经济观点。“四清”时,工作组进驻经济所,揪出了孙冶方、张闻天“反党联盟问题”,孙冶方被打成该所“反党联盟”的头目,被免去职务,下放到农村。

由于张卓元多年来跟随孙冶方从事研究工作,他的经济理论观点受到孙冶方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他撰写的文章中,相当一部分是对孙冶方经济理论的阐述和评述。他在1962年《江汉学报》第8期上撰文论述了价格在组织与管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意义与作用,认为成本与盈利的确定是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中心问题;价格首先是衡量社会劳动消耗的工具,同时也是再分配国民收入的杠杆;主张按照社会价值和社会成本来制订价格,以充分运用价格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杠杆作用。1964年,他与何建章合作著文,系统地论述了以资金利润率作为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标准。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的价格主张遭到批判,孙冶方在红旗杂志社召开的批判会上,主动走上台说:“不要再批判他们了。他们的文章阐述的是我的观点,干脆你们就冲我来吧!”

作品简介:

从“中南海专家讲座”制度的建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上对专家学者建言的重视,不难看出,在政府与学界、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并逐渐制度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执政党的成熟,也与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之路复杂性的认识更趋理性、建设性有关。

本书以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和大量采访亲历,忠实地反映出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成就,从其个人的“呼吸”中可以体悟到国家运行的大气息。

作者:章晓明

标签:章晓明中国高层新智囊政治社会科学

中国高层新智囊》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中国已经进入了“枪杆子里面出主权”的历史阶段2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附录 21世纪战争畅想3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指点国是:“制造革命”“思维战”与军事全民化4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可怕的信息战武器掌握在每个人的手指上5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杀机孕于无形6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傅全有把信息战理论“吹风”到中央军委7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横空出世、锐于凶器的《信息战》8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附录 借鉴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谨防变革泡沫9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确保东北亚安全,中国担当着不可回避的责任10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中国军事:为什么要“跨越式发展”?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