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高层新智囊_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目光前瞻:踏上自费出国深造之路

章晓明
政治经济
总共156章(已完结

中国高层新智囊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目光前瞻:踏上自费出国深造之路

海闻1952年生于浙江杭州,当读完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全国上山下乡的热潮中,他主动提出到农村插队落户。1969年海闻从春江水暖的杭州来到了地处北大荒的黑龙江省虎林县红卫公社落户。

那时虎林的知青都是屯垦戍边,一边种地当农民,一边穿着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保卫边疆。海闻来到虎林的时候,“珍宝岛事件”刚刚平息。珍宝岛处于虎林和密山、饶河中间,海闻还记得“珍宝岛事件”过去后边疆上空那难以挥散的硝烟。

海闻在虎林一呆就是9年。这期间不少人通过各种关系回城了,也有人重新回到中学读书,可海闻因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只得默默地待在北大荒。

那个时候海闻特别崇拜英雄,而他心目中的英雄是《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他有一张插队时的黑白照片,其造型与杨子荣无异。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了北大荒,海闻就像枯木逢春一样看到了希望。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高考。可他还是在9年前只读到初中二年级,所学甚少且遗忘得也差不多了,他茫茫然有些不知所措。

或许海闻天生就有一种挑战命运的本领,他下定了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迎难而上。在离高考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内,他拼命地补习初中所学知识,又自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加入了黑龙江省200万人的高考大军,竟然鬼使神差般考进了北京大学,成为经济系的一名大学生。

当时北大经济系主任是陈岱孙教授,他早年留学哈佛,1927年回国后一直活跃在我国的经济战线;现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则是经济系的老师。在名师的熏陶下,海闻的英雄梦在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延续和张扬。

有人说,海闻天生具有一种超前意识,看问题总是具有前瞻性。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人们的思想还很禁锢,“文革”的阴影尚没有散去,中国的经济远没有形成热潮,他却选择了经济专业;当他读到大三时,留学潮还没有开始,他已有去美国留学的打算。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国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名额本来就少,又都是公费,个人自费留学几乎没开先例。

有一天,海闻和同学们在一起议论老一代革命家当年出国勤工俭学的事。海闻突发奇想,说,当年周恩来、邓小平能到法国勤工俭学,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写封信,让中央也同意让我们去?我们可以自费学习,学成回来报效祖国。

海闻是个说了就做的人,他真的向学校申请出国读硕士,学校没有先例不知如何办理出国手续,于是他又向北京市有关部门写信,最后获得批准。他拿到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后,便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办理签证。当他准备辞行时,陈岱孙教授劝他等到毕业再走,因为如果大学没毕业就走,到了美国很多课还要从头读起。这样海闻又在学校读了半年多,直到1982年毕业才出国,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申请自费出国的大学生之一。

关于这段经历海闻有过这样的“内心独白”:

“我在出国的第一刻起就有强烈的归国效力的愿望。在大三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出国深造,作为一个年轻的毕业生作出这样的决定,在统分时代毕竟还不多。80年代初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理想与现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到北大求学,大家都有一种忧国忧民的‘使命感’。我的大学生涯和改革开放同步进行,国家的每次尝试都在当时大学生的视线之内,对改革开放的思索和感受是我们怀有使命感的动力之一。实际上,同学们都非常羡慕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和救世哲学:为什么他们有和常人不一样的、超前的眼光和办法?”

作品简介:

从“中南海专家讲座”制度的建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上对专家学者建言的重视,不难看出,在政府与学界、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并逐渐制度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执政党的成熟,也与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之路复杂性的认识更趋理性、建设性有关。

本书以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和大量采访亲历,忠实地反映出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成就,从其个人的“呼吸”中可以体悟到国家运行的大气息。

作者:章晓明

标签:章晓明中国高层新智囊政治社会科学

中国高层新智囊》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中国已经进入了“枪杆子里面出主权”的历史阶段2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附录 21世纪战争畅想3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指点国是:“制造革命”“思维战”与军事全民化4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可怕的信息战武器掌握在每个人的手指上5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杀机孕于无形6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傅全有把信息战理论“吹风”到中央军委7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横空出世、锐于凶器的《信息战》8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附录 借鉴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谨防变革泡沫9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确保东北亚安全,中国担当着不可回避的责任10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中国军事:为什么要“跨越式发展”?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