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也许是对的 精彩片段:
第三章 没买房你就亏了
任志强的话总是那么刺耳,在全国许多地方政府对温州购房团人人喊打(起码表面上)时,只有任志强高呼,要给购房团颁奖,力挺购房团,甚至喊出“禁止炒房就是违宪”。如今回头看来,任志强的勇气、胆识,实在不一般。
无论是企业家、学者乃至善于说谎的政治家,最难能可贵的精神在于坚持,无论是对还是错,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始终不渝,就是值得尊敬的人。
关于任志强,无数的人批评他,其中包括很多著名学者,但鲜见有真知灼见的人。不过想想也是,任志强每天阅读6万字以上(当然,是他自己说的),就这一点,连很多串场子、赶场子的学者都难以做到,遑论其他人。做不到这点,如何去和任志强讨论问题?
观点一:应为温州购房团颁发奖章
温州炒房团应该被称为市场经济发展中勇于创造和探索的英雄。如果温州炒房团的行为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与政策,遵守了市场交易的各项规则,各级政府又有什么权力去干预和指责呢?政府要做的是尽全力保护和鼓励个人在市场中的活动与行为,并为这种交易行为创造优惠条件。尤其是当地政府应该伸开双臂对温州的外来投资表示最强烈的欢迎,对当地政府而言,这是最大的吸引投资和贸易顺差。外地资金在当地产生交易行为,税收自然在当地,房屋作为不动产,租金收益在当地,而房屋经营产生的GDP和相关收益还在当地,政府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由于温州炒房团的进入将当地的房价提高了。且不说温州在全国分布的约1000多亿元购房资金除非集中于某一地,否则在任何一地都不会成为主流资金。从初步统计看,温州炒房团的资金平均在一地均未超过当地市场总量的5%,不可能将当地的总体房价炒高。如果仅仅是因为温州部分资金的进入就将一地的房价总体提高,只能说当地的房价本来就应该这样高。市场中的价格应该多高是用购买的实际价格来衡量的,而不是计算或由政府稳定的。温州炒房团无非是激发了当地应有的购买欲望,而使房价回到了市场能接受的正常标准。假如温州炒房团将一地的局部房价炒高,等于是在给其他人的低房价发补贴,也同样会使当地的政府与居民受益。有人所说的因温州炒房团使当地人无房可购,这也是瞎话,温州人无论如何不会比当地人更多地了解信息,除非当地本来就是供不应求,温州购房团造成了进一步的供不应求。
而我国目前几乎在所有城市中的租房净收益率都高于全世界的其他任何城市。如果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的增长远远大于平均房价的增长,又如何得出了房价虚高的结论呢?如果如此精明的温州人不知道房价炒高会使出租收益减低,房价虚高会使投资风险加大,那么中国也许就永远不会有人去承担市场风险了,也就不会有中国的市场经济了。在温州炒房团的购房行为中,将承担风险的不是政府,而是投资人本身。
如果温州炒房团选中了一地集中购房,说明该地的投资环境好、投资风险低、投资成本低而收益高、房地产市场发展正常,而这些恰恰成为判断市场预期的外力,恰恰成为市场活跃经济的动力,当地政府应为温州炒房团颁发“英雄”奖章。
如果我们的政府承认将坚定不移地走市场经济之路,那么就应鼓励和支持今天的温州炒房团、明天的其他炒房团,或者任何的炒家,只要其交易的行为合法。索罗斯并没有因为被媒体归罪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祸首和起因而入狱,他仍是商界的英雄。平心而论,温州人能用集体炒房而让自己发财,不正是市场经济中的英雄吗?
——任志强《应为温州购房团发奖章》(2004年4月8日《南方周末》)
针对温州人炒房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博士持否定态度,认为炒房有八大危害:
一,抬高了劳动力成本,削弱了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近年来大批制造业企业向上海周边地区扩散,都与温州当地过高的房价有关。
二,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差距。高房价的真正消化者基本上都是本地中低收入者,他们本来就不多的收入将更多地流入炒房者和房地产商的腰包。
三,透支社会财富,抑制社会有效需求。面对房价的高涨,一般老百姓会对将来产生更加悲观的预期,从而使得当前消费行为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