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其他作品 《锉刀》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锉刀》

The Rasp

●菲利普·麦唐诺(Philip MacDonald)/著

●朱纪蓉/译

内容简介

财政部长命毙于乡村自宅,死状甚惨,凶案现场十分凌乱,老爷钟、沙发椅翻覆倒地。警方在书房现场寻获一把有指纹的凶器锉刀,并循线逮捕符合指纹的部长秘书。问题是,以《猫头鹰报》特派员身分亮相的安东尼·陆瑟文·盖斯林却深深不以为然,他名为前来报导命案实况,实为调查真凶的面貌与动机。在卷入诸多关系人、不明确的不在场证明里,他一方面得费尽心思为佳人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还得从千头万绪中找出最关键的线索,让凶手无所遁形!

导读推荐

反覆述说的历史

大部分的推理评论家或历史家都愿意承认,推理小说在一九二零年代曾经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在这个短暂但光芒万丈的时代里,一方面在英国作家这边,除了以福尔摩斯神探开创作风气之先的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还孜孜于创作之外,又冒出了百花齐放、杰作辈出的作者群,这里至少就包括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如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和桃乐丝·赛儿丝(Dorothy L· Sayers,1893~1957),以及对推理小说实验贡献良多的福礼曼·克劳福斯(Freeman Wills Crofts,1879~1957)、和安东尼·柏克莱(Anthony Berkeley,1893~1971),当然还有创作生涯一帆风顺的本书作者菲利浦·麦唐诺(Philip MacDonald,1899~1981)。

回到我说的“给每一位推理小说家一个适当的评价位置”,今天要读的作品《锉刀》(The Rasp,1924),它的作者菲利浦·麦唐诺,就是古典推理“黄金时代”的共同创造者之一,他和其他众多优秀的作者,追随并挑战福尔摩斯的独霸,一起创造了那个黄金时代,也真正完成了推理小说这个类型。

正在形成的规则

编写《推理百科:平面、影视、广播的侦探艺术指南》(Encyclopedia Mysteriosa: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Art of Detection in Print,Film,Radio,and Television,1994)而荣获“爱伦坡推理小说评论奖”的作者狄安德瑞亚(William L· DeAndrea,1952- ),称菲利浦·麦唐诺是一位“全垒打型”的作家,指的是他写作一帆风顺,作品也部部成功。当时柯南·道尔仍然健在,最后一部福尔摩斯短篇《福尔摩斯案件簿》(The Case-Book of Sherlock Holmes,1927)也尚未成集,各种试图与福尔摩斯较量的侦探角色创作,则已经如火如荼展开了。麦唐诺笔下的安东尼·盖斯林上校(Colonel Anthony Gethryn),就是角逐替补福尔摩斯的神探之一。

《锉刀》开始时,一位国家的财政部长被谋杀了,盖斯林上校跑去办案;且慢,他凭什么跑去办案?业余神探有一种特殊的社会背景,就是贵族在社会享有独特的身分与地位;福尔摩斯多半是受当事人的委托,有时候挫折的警方也会向他求助,盖斯林的例子则是因为应记者朋友海斯汀的请求(为了独家新闻,这难道不是“狗仔队”的鼻祖吗?)。贵族出面问案,警察与其他公权力则从旁尽心协助,今天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早期的推理小说,目的虽然只是提供一个好看有趣的故事,却无意中泄露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殊景观。读小说,如果不以乐趣为限,倒也真是“开卷有益”。

《锉刀》是严谨的古典推理代表,故事布局当然是工整细密,案情设计也独到悬疑;但我前面说过,当时公式尚未完全建立,作者常常做一些“脱线”(但更合乎人性)的演出。如果各位在书中读到大侦探喃喃自语:“我爱你,我爱你,我的灵魂已被你的双眼掳获了,你是我的圣女……”你已经事先得到警告,心脏病发并非本店店长的责任。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其他作品 《非自然死亡》2其他作品 《最后的衣着》3其他作品 《小姐不见了》4其他作品 《甜蜜的危险》5其他作品 《火车怪客》6其他作品 《多尾怪猫》7其他作品 《莎迪她死时》8其他作品 《探长的耐性》9其他作品 《双重理赔》10其他作品 《上锁的房间-马丁·贝克刑事档案》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