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其他作品 《莎迪她死时》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莎迪她死时》

Sadie When She Died

●Ed McBain/著

警探小说的代表作

一个上流社会刑事律师的妻子被谋杀了,厨房的窗户洞开,死者肚子上插着刀子在卧房的地上,警察赶到现场时,却听到报案的死者律师丈夫说:“我非常高兴她死了。”

这句奇怪的话引起第八十七分局(87th precinct一位警探的好奇。这位警探叫史提夫·卡瑞拉(Steve Carella),你如果是初次读到他,也许也会觉得眼熟;他很像《上锁的房间》里的瑞典警探马丁·贝克(Martin Beck),只是更早出现了十一年(第一本卡瑞拉的小说出现于一九五六年,而第一本马丁·贝克探案却出现在一九六七年),有蛮多迹象让我相信,创造马丁·贝克的玛姬·史菊华(Maj Sjowall)与皮·华庐(Per Wahloo)极可能受到艾德·麦可班恩(Ed McBain,1926-)的影响,只是史菊华与华庐的小说有强烈的社会批判企图,麦可班恩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批判意味。

他们之间有没有彼此影响没什么关系,总之,卡瑞拉和贝克两位警探都是深沉而多愁善感的中年男子,他们都因为看了太多社会黑暗而显得落落寡欢,他们对凶残的犯罪者充满义愤,却又对不幸的犯罪者充满同情,他们很少因破案而欢欣高兴,通常是因为更了解世界真相而加倍的心情沉重。

《莎迪她死时》(Sadie When She Died,1972)正是警探小说(police procedural novel)的代表性作品,警探小说的故事进行与传统侦探小说不同。在警探小说里,犯罪行为一经报案,现场立刻由警方接管,除了在一旁寻求讯息的新闻记者之外,你很难看到什么闲杂人等(更不会有一位贵族神探福尔摩斯者流会在犯罪现场出没)。警察也不是一个神探,他们是团队合作的一群人,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解剖验尸,有的负责化学测验,另外有一些则在街上扮演官兵捉强盗的游戏。这是一种比古典黄金时期写实很多的推理小说,它们同样希望得到推理小说的心智竞争乐趣,但又要把它放在我们熟悉而合理的街头环境当中。

第八十七分局

在小说《莎迪她死时》中的警探隶属于第八十七分局。小说作者说这个背景城市是虚构的,八十七分局也是虚构的,但没有人不认为小说中的城市不是纽约市,八十七分局也因而看起来像是真有其事。

使它看起来如此真实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小说作者的确是根据真实的警察办案程序来写小说。在小说中的警察,他们的办案受法律、上司与检察官的指挥与约束,他们的判断则高度仰赖化验室与解剖室的报告;而他们自己,则有婚姻的问题、事业的前途问题,以及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和我们对真实社会的了解是相当接近的。只是,在真实世界里,警察不会这么敬业,破案率也不会这么高。

另一个使八十七分局深入人心的理由正是这个八十七分局的创意。艾德·麦可班恩的创作是环绕着八十七分局发生的,他一共写了将近四十本“第八十七分局”系列的小说,并不是每一本小说都以史提夫·卡瑞拉为主角,而是分局中每位警探都轮流上场,每位警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专长,而他们办案的方式也因此有些不同的风格。使读者感到欣慰的是,你原来认识的警探在这些小说里并不会消失,他们仍然会在背景里走来走去,帮助他们的同事搜证,或是在分局里彼此嘲笑。我们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小说并不是以警探为主角,而是以八十七分局为主角。

用一个组织来做为侦办案情的单位,当然比形单影只的独行侠来得合理;但人们读侦探小说有时想要的是一位超乎现实的英雄,并不一定要它合乎情理。麦可班恩巧妙地让每一本书有一个主角(也就是我们感情认同的中心),其中又以卡瑞拉最受读者喜爱;但他的作品却能够在长期的阅读中有合乎情理的整体印象,这真是聪明而独特的创举了。

警探小说巨匠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其他作品 《澳洲谋杀案》2其他作品 《九九神咒》3其他作品 《死者无动于衷》4其他作品 《死亡投资》5其他作品 《漫漫长眠》6其他作品 《人不可貌相》7其他作品 《犯罪艺术家》8其他作品 《火气上升》9其他作品 《贵族之死》10其他作品 《棉花闯哈莱姆》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