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其他作品 《本店招牌菜》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本店招牌菜》

The Specialty of the House

●Stanley Ellin/著

编辑部神秘来稿

多年以后,艾勒里·昆恩之一(艾勒里·昆恩是两位作家联合创作的共同笔名)的费德瑞克·丹纳(Frederic Dannay,1905~1982) 回忆起发掘短篇推理小说奇才史丹利·艾林(Stanley Ellin,1916~1986)的过程,曾经这样说,在一九四六年底的某一天,他刚从一个结束的宴会回到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他仍然打电话给《艾勒里·昆恩推理杂志》(Ellery Queen's Mystery Magazine,简称EQMM)的执行主编,要编辑部将最近比较突出的投稿找人送来给他过目,编辑们并且提到他们收到一篇不知来历、无法描述、无法归类的奇特小说。

这篇稿子是由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投稿来的,很适合参加开始热烈征稿的EQMM第三届推理小说奖,但编辑们无法判断这是一篇不可思议的开创性杰作,还是一篇根本不符合竞赛规则的稿子。费德瑞克·丹纳对推理小说推广、提升的不遗余力一向是出了名的,而他的杂志宗旨也就是在于发掘新人创作、推介评论优良的推理作品,丹纳收到稿子之后,仔细阅读了那篇名叫〈本店招牌菜〉(The Specialty of the House,日本译做〈特别料理〉) 的小说,果然通篇悬疑诡谲,心理转折与最终结局更是不可想像,他大为震惊,当下立刻断定这是“历史上最佳作品之一”,如果他还不能确定它是“最好的作品”的话。

剩下的问题是,这位默默无闻的作者到底是谁?他是某一位大作家的化名?还是有人从世界其他角落抄来某个大师的作品?为什么他的笔触是如此不凡的大师风范?还是,这真的是一位未成名的新人?而EQMM是否能说服他参加“推理短篇小说奖”的竞赛?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史丹利·艾林当时的确是个新人,而且这是他生平的第一篇小说。第一篇小说就写出了经典之作,而此后他的短篇小说成就惊人,不但多次获得EQMM的短篇推理大奖,也两次荣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最高荣誉“爱伦坡奖”,他的长篇小说《第八圈》(The Eighth Circle,1958) 也曾获得一次爱伦坡奖,最后,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更把代表终身成就的“大师奖”(Grand Master) 也颁给了他。

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史丹利·艾林在二次大战前曾经任职教师、钢铁工人、乳牛牧场农夫,大战时则从了军上了战场。大战结束后不久,艾林的太太知道他素来有写作的能力和心愿,力劝他辞职专心写作;史丹利·艾林在太太的信心支持之下,苦心孤诣燃脂写作,完成了第一篇作品并投稿到《艾勒里·昆恩推理杂志》,也就是惊动费德瑞克·丹纳以及EQMM编辑部、让他们惊为天人的〈本店招牌菜〉。不用说,这篇小说就是当年EQMM“推理短篇小说”特别奖的得主,它让作者一夕成名,也使得当期杂志洛阳纸贵,小说不但被各种选集选了又选,印了再印,大导演希区考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 也立刻把这篇小说改编到他的长命电视影集〈希区考克剧场〉(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里。

史丹利·艾林是那种吟成一个字要捻断数茎须的“苦写者”,他全力写短篇小说的时候,平均一年的产量只有一篇。他自己说过,除非第一页已臻完美,他不写第二页,每一页通常从头到尾改写十几次,他把它称为“疯狂的技术”(不要觉得奇怪,写〈家变〉的台湾现代小说家王文兴,也是力行这种“疯狂”而着名的创作者)。也许就是这样的慢工出细活,史丹利·艾林在十八年间一共交出了二十篇短篇推理小说,篇篇精彩,量少质精,世上罕见;他后来改写长篇小说,成绩也很出色,处理的主题也比短篇小说要深沈复杂,但论及对推理小说历史的影响,评论家与史家却共通都认为,艾林的贡献更大的比例显然是在短篇推理小说的部分。

店老板开放厨房

史丹利·艾林的短篇小说到底对推理小说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我觉得至少有三件事值得提及,第一、他“复兴”了推理小说作家对短篇推理创作的重视;第二、他拓宽了推理小说创作的题材,也改变了推理小说的狭隘定义;第三、他把推理小说的文学技艺水准提高到和艺术小说等高的境界,他和哈梅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 与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一起,使得推理小说在艺术领域受人尊重。

首先,不要忘了推理小说最早是从短篇小说里萌芽茁壮,不管是爱伦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创造了侦探小说的基本型式,还是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 创造了神探福尔摩斯而使侦探小说广受世人爱戴,他们一开始采用的主要都是短篇小说的形式(柯南·道尔写短篇小说,当然还有“出版经济学”的因素,我在这里不能详论了);同代作家受柯南·道尔的刺激,纷纷另起炉灶、创造千奇百怪的侦探,使侦探小说百花齐放,他们用的主要创作形式也是短篇小说。但到二十年代,长篇小说的黄金时期开启,推理小说的短篇形式就没落了,重要的小说家都以创作长篇为要务,短篇小说的花园相对是一片荒芜。

二次大战后,包括哈梅特、钱德勒,以及《艾勒里·昆恩推理杂志》,重新推广短篇推理,使美国推理界又有重视短篇推理的呼声,但汉、钱二人自己的短篇固然成绩斐然,他们却花了更多心思在长篇之上,一直要等到史丹利·艾林的出现,近代的短篇推理大师才真正诞生了。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犯罪推理 《地下人》2犯罪推理 《恐怖角》3犯罪推理 《聪明的瑞谱利先生》4犯罪推理 《亲爱的,天黑以后再说吧》5犯罪推理 《死前之吻》6犯罪推理 《我嫁了一个死人》7犯罪推理 《邮差总按两次铃》8犯罪推理 《玻璃钥匙》9正统推理 《骸骨与沉默》10正统推理 《冒牌警探狄友》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