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_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2

王阳明
宗教哲学
总共26章(已完结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 精彩片段:

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2

钦奉诏书宽宥胁从

节该伏睹诏书:“朕亲统六师,正名讨罪,除首恶宸濠,并同谋有名逆贼不赦外,其余胁从之徒,尽行宽宥释放,钦此。”钦遵。

照得先因宁府作乱,该本院出给告示,官兵临城之日,惟首恶是问,宗支郡王仪宾人等,各闭门自保,商贾买卖如故,军民弃甲投戈;各归生理,毋得惊疑,其有怀奸稔恶不悛者,必杀无赦,胁从人等,但能赴官投首,即与释放免罪等情,已经发仰远近张挂晓谕外。后宸濠既擒,被胁之徒,前后赴官投首,不下千余,皆经查审释放。其间尚有欲赴首官司,多被地方拦阻;本院随又督解逆犯出外,以是一向迟疑,未即出投。续该钦差提督军务各衙门临省,前项被胁之人,始各赴官投首,就与本院事体一同,即是去恶从善之民。近访得有等无籍之徒,用言扇惑,乘机诈害,致使惊疑,未安生理。除访拿究问外,仰按察司抄捧回司,即便大书出给告示,发仰人烟辏集去处,常川张挂晓谕,自破城以后,但有被胁旗校军民人等,改恶迁善,已经赴官投首,验有执照者,皆系良善,俱仰遵照前项诏书内事理,尽行宽宥释放,各安生理,毋得信人恐吓,自生猜疑。地方里邻总甲人等敢有怀挟私仇,罗织扰害,诳言扇惑,诈骗财物者,仰即赴院告理,以凭拿问发遣。仍取各首到官姓名,并给过告示晓谕缘由呈报。

批追徵钱粮呈

据江西布政司呈,看得江西一省,重遭大患,民困已极,屡经奏免粮税,日久未奉明旨;近因南科奏停,随复部使催督,一以为蠲免,一以为追征,非惟下民无所遵守,亦且官府难于施行。今该司议谓兑淮起运,系京储额数;而王府禄米,亦岁月难缺;要行所属,先纳兑淮,次及京库折银,次及南京仓米,次及王府禄米,其余俱候明降等因。此亦深睹民患,欲济不能,委曲调停,计出无奈,仰司即如所议,备行各该府州县查照施行。后有恩旨,当亦止免十五年以后钱粮,其十四年以前拖欠,必须带征,终有不免,莫若速了为便,各府州县宜以此意备晓下民,姑忍割肉之痛,以救燃眉之急。

呜呼!目击贫民之疾苦而不能救,坐视征求之患迫而不能止,徒切痛楚之怀,曾无拯援之术,伤心惨目,汗背赧颜,此皆本院之罪,其亦将谁归咎!各府州县官务体此意,虽在催科,恒存抚字,仍备出告示,使各知悉。此缴。

再批追征钱粮呈据江西布政司呈,看得本省十四年以前,一应钱粮,已经给事等官奉奏明旨:“果系小民拖欠,俱准暂且停征,还着各该官司设法赈济,毋视虚文。”此朝廷之深仁厚德,悯念穷民,诚爱恻怛之所发,小民莫不欢欣鼓舞,臣子所当遵守奉行。乃今停征之令甫下,而催并之檄复行,赈济之仁未布,而棰挞之苦已加,法令如此,有司何以奉行,下民何所取信?夫为人臣者,上有益于国,下有益于民,虽死亦甘为之。今日所行,上使朝廷失信于民,下使百姓归怨于上,重贫民之困,益地方之灾,纵使钱粮果可立办,忍心害理,亦不能为;况旬月之间,而欲追并了绝,便使神输鬼运,亦于事势不能,徒使歙怨殃民,何益于事。除本院身为巡抚,不能为国为民,自行住俸待罪外。仰布政司行各该府县官,以理劝化小民,且谕以今日之举,非关朝廷失信,实由京储缺乏,司国计者势不得已,兴起其忠君亲上之心,勉令渐次刻期完纳,果克济事,两月之后,亦未为迟。其各该官员,本非其罪,不必住俸,革去冠带;行令照旧尽心职业,勿因事变之难,有灰爱民之志。后有违慢之戮,本院自当其罪。仍呈提督漕运行督粮官及巡按衙门知会。此缴。

批南昌府追征钱粮呈

据南昌府所申凋弊征求之苦,本院缪当斯任,实切忧惭!部堂诸公,非无恤民之念,但身司国计,不得不以空乏为虞;在外有司,非无国计之忧,但目击民痍,不能不以抚恤为重。若使平民尚堪肱削,一时忍痛并征,以输国用,岂非臣子之心;但恐徒尔虐民,无济国事,非徒无济,兼恐生虞,斟酌调停,事在善处。仰布政司会同二司各官将该府所申事理,即加酌议:或先征新粮,将旧粮减半带征;或尽其力量可及,分作几限,令民依期逐渐办纳;但可通融调摄,皆须悉心议处,务使穷民不致重伤,而国用终亦无损。一面备行各该府县查照施行,一面具由呈来,以凭咨奏。此缴。

褒崇陆氏子孙

正德十五年正月

据抚州府金溪县三十六都儒籍陆时庆告,看得宋儒陆象山先生兄弟,得孔孟之正传,为吾道之宗派,学术久晦,致使湮而未显,庙堂尚缺配享之典,子孙未沾褒崇之泽,仰该县官吏陆氏嫡派子孙差役,查照各处圣贤子孙事例,俱与优免。其间有聪明俊秀堪以入学者,具名送提学官处选送学肄业。务加崇重之义,以扶正学之衰,俱依准缴。

告谕安义等县渔户

告谕安义县等渔户,及远近军民人等,地方不幸,近遭大变,加以师旅征输,人民困苦已极,府官思欲休养赈恤而无由。近闻渔户人等曾被宁王驱胁者,虑恐官府追论旧恶,心不自安,往往废弃生业,询其所以,皆由仇家煽动,意在激使为恶,因而陷之死地,以快其愤;不知朝廷已屡有榜文,凡被宁贼驱胁者,一概释而不问;况访得安义等处渔户,各系诗礼大家,素敦良善,虽或间有染于非僻,及为王府所胁诱者,然乡里远近,自有公论,善恶终不可混。

作品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不仅对我国明、清现代以至近现代的儒学有较大影响,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正确评述王阳明学说,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版《王阳明全集》经过认真校勘整理,为海内外学术界深入研究王阳明学提供方便。

作者:王阳明

标签:王阳明全集之一王阳明知行录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最热门章节:
1知行录之八 征藩公移-22知行录之八 征藩公移-13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24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15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26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17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28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19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210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1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