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动纪实_楔子

刘秉荣
纪实报告
总共35章(已完结

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动纪实 精彩片段:

楔子

1927年中共八一南昌暴动之后,起义总指挥贺龙指挥起义军南下广东,潮汕汤坑一战,起义军人马大败,在乌石一个叫云落的地方,贺龙的指挥机关被敌冲散,贺龙冲出重围之后,看看身边只剩数人,而且枪弹已光,一个个坐在地下愁眉不展,贺龙笑道:“怎么,都让卖肉的剔了骨头啦?”

有人说:“总指挥,我们遭到了这样大败,哪能不愁?”

贺龙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年汉高祖刘邦打了多少败仗,九里山一仗成功。”他说着一挥手,“都起来,跟我去找贺锦斋,他那里还有一师两团人马呢。”

当下,大家跟着贺龙朝海陆丰走去。走了二十几里,在一个叫五道口的地方,跑过个人来,见到贺龙,放声大哭,贺龙一瞅,来人是卢冬生。卢冬生曾是陈虚警卫员,后到贺龙身边任警卫员,起义军一师师长贺锦斋喜爱卢冬生,部队在汀州休整时,贺锦斋把他要到了一师,当了警卫连连长。

贺龙见卢冬生大哭,忙问其故。卢冬生捶胸顿足道,“总指挥,贺师长缴械了!”

贺龙一听眼就圆了,他一把抓住卢冬生衣服问:“你说什么?”

接着,卢冬生把贺锦斋一师缴械情况说了一遍。

贺锦斋系起义军一师师长,一师为南下先头部队,当人马打到陆丰后,由于起义军连连败仗,士气低落,许多人都扔枪而逃。一师副师长欧百川对贺龙参加共产党,把老本儿交给共产党搞暴动,十分反感。起义军在乌石大败之后,欧百川蒙骗了贺锦斋,假借贺锦斋的名义,将一师两团人马缴了械。

贺龙听了卢冬生的叙述后,气得二目圆睁,跺脚骂道:“老子见到贺锦斋,非毙了他,他给我贺家丢尽了脸!革命的事业被我贺家断送了!”

卢冬生又说:“军长,部队全散了,干部各奔东西。”

有人叹息说:“完了,起义失败了。”

贺龙拧着眉毛说:“谁说完了?队伍垮了,再拉起来就是了,我要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说着,他对身边人说,“自们一起到香港,转道上海,去找党中央,再拉队伍。”

大家听了贺龙的话,都跟着贺龙,直奔海边的甲子港。路上,又碰到了一队敌军,将这支小队伍冲散,结果,贺龙身边仅剩下卢冬生一人。行不远,与吴玉章、彭湃、林祖涵、姜济寰、谭平山等相遇。

大家一起前行。到了甲子港。大家住了下来。后由彭湃与地下党联系了一条大船,贺龙等一起到了香港。

作品简介:

1928年4月2日,由周逸群、贺龙、贺锦斋等领导的桑植起义正式发动。贺龙指挥工农革命军一举歼灭守城团防武装,夺取了县城。接着,建立了桑植县革命委员会,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四处张贴《工农革命军布告》,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工农革命军的宗旨。周逸群率一部转移到鄂西的石首,组织中共鄂西特委,领导洪湖地区的武装斗争。贺龙收拢失散的三四百人,在桑植、鹤峰边界重整队伍,坚持游击斗争。6月间,重新攻下洪家关,收编部分地方武装,使工农革命军恢复到1500多人,7月,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党代表(未到职),从而开始了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作者简介:刘秉荣,男,汉族,生于1945年3月,天津宝坻人,中共党员。1965年应征入伍,历任部队记者、文艺期刊编辑、主编,武警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大校军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法制日报》特约记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工农红军全传》、《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四方面军纪实》、《贺龙全传》、《红海忠魂》、《魂飘重霄九》、《西路军魂》、《国民政府秘史》、《北伐青史》、《辛亥革命秘史》、《杨三姐告状》、《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动纪实》、《刘家友传》、《新编拍案惊奇》、《菜刀记》、《贺龙演义》、《东方武警》、《南疆擒魔》、《英雄赞歌》、《善书》、《贺龙传奇》、《彭德怀传奇》、《朱声达将军传》、《新军阀大战》、《洪湖曲》、《屹立》等50余部著作,并在各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总字数3500万。《红二方面军纪实》获全军新作品三等奖,《洪湖曲》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

作者:刘秉荣

标签:刘秉荣洪湖血浪红军历史纪实报告

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动纪实》最热门章节:
1第三十四章 公安会师2第三十三章 洪湖水,长又长3第三十二章 熊传藻英勇就义4第三十一章 周逸群决心赴中央5第三十章 “砍头莫过五尺矮”6第二十九章 贺龙攻打长阳7第二十八章 贺龙攻打西教乡8第二十七章 赤溪大捷9第二十六章 贺龙三打鹤峰10第二十五章 “神兵”父子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