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崛起在1949:开国外交纪实_第八章 一号专列驶往莫斯科

陈敦德
纪实报告
总共10章(已完结

崛起在1949:开国外交纪实 精彩片段:

第八章 一号专列驶往莫斯科

(28)毛泽东终于登上了开往莫斯科的一号专列,敌特密谋下毒手,毛泽东此行冒着极大的危险和风险,斯大林推翻了过去的承诺,决定暂不改变旧的中苏条约,见过斯大林之后,毛泽东闷闷不乐

1949年12月6日—12月下旬,北京—莫斯科

毛泽东终于登上了开往莫斯科的一号专列

毛泽东终于开始了酝酿已久的访苏之行。

当毛泽东一行出发的时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都不知道,在此行最重要即签订一个新中苏条约的问题上,斯大林已经改变了主意。这就是导致这次毛泽东离国时间很长,谈判很有艰辛、波折的缘故。

他乘坐的一号专列是于1949年12月6日从北京西直门车站出发的。他只带了陈伯达、师哲、叶子龙等不多的随行人员。送行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

本书前面曾经记述过,毛泽东近两年来多次希望访苏,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成行。现在刚宣布建国,在工作头绪极多、担子很重、百废待兴的时候,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就出国访问,可见这次访问的重要性。

按中共中央所讨论决定的毛泽东这次访问苏联,其主要任务是: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活动,就中苏两党、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谈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条约、协定,并商议与解决有关两国利益的若干具体问题。但这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谈判与签订中苏条约,以取代1945年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本来,在1949年初斯大林派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迫的时候,苏方就已经主动提出过愿意废除与国民党政府签的那个旧约。在新中国成立前,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也当着刘少奇的面,又一次明确表示:原有的条约是不平等的,等新政府建立之后,毛泽东即可来苏联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夜长梦多,由于斯大林决定在修订条约问题上改变主意。因而,对毛泽东在建国后按过去约定的再次提出访问苏联,苏方回答得并不是很爽快。

11月5日,毛泽东就要求斯大林在北京的联络员柯瓦廖夫向斯大林转达他想要去莫斯科的愿望。12月下旬是斯大林的七十岁生日,与苏联友好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都将前往莫斯科,他希望12月份去访问,可使访问更具有公开性。斯大林没有很快答复。

由于过去几次都曾受到斯大林的婉拒,这次,毛泽东就从多种渠道将愿望表达得强烈一些。

三天之后,11月8日,毛泽东又亲自向莫斯科发出正式电报,表示希望访问苏联。11月9日,他又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专门致电刚刚递交国书的中国首任

驻苏大使王稼祥,电文说:“我们已请柯瓦廖夫通知斯大林同志请他决定毛主席去莫斯科的时间。我们认为毛主席可于十二月初动身去莫斯科。至于恩来同志是否应随毛主席一道去莫斯科,或于毛主席到莫后再定恩来是否去及何时去,此点亦请斯大林酌定。”

11月10日,毛泽东又委托周恩来去拜会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再请罗申将毛泽东访苏的愿望转达给莫斯科。

作品简介:

本书全面客观翔实地记述了在复杂多变的冷战国际环境中,新中国建立前后坚持独立自主、“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等独特的开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历程。真实细致地刻画和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在定都北平、“建交要经过确认一个中国的谈判”、组建共和国外交部、将军大使走出国门、废除外国驻兵权和“打扫”东交民巷等重大事件中的决策过程,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惟妙惟肖的秘密细节,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研究和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堪称纪实文学的精品。

作者:陈敦德

标签:陈敦德崛起在1949开国外交纪实纪实文学

崛起在1949:开国外交纪实》最热门章节:
1第十章 毛泽东说:建交要经过谈判2第九章 首都“打扫”东交民巷3第八章 一号专列驶往莫斯科4第七章 共和国组建外交部5第六章 毛泽东发布建国公告6第五章 刘少奇率中共秘密使团从大连起飞7第四章 毛泽东决策外交实行“一边倒”8第三章 发生在渡江后的中美外交较量9第二章 渡江前夜,英国兵舰闯入长江10第一章 在太行山下的小小村子里规划了共和国外交方略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