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精彩片段:
第二章 车站码头边那黑影憧憧的是人是鬼?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起点,也是生命的最后归宿。它温暖又温馨,中国人对家的营造和珍爱家的传统美德至今仍令西方世界羡慕。曾有一个美国的年轻博士为了体验中国家庭的亲情,在北京一位普通市民的家里生活了三个月,而正是这样一次普通而短暂的体验,使他把自己一生的美好前程和远大理想一并永远地留在了中国。
他如此感叹地说:在中国,我找到了真正的家的内容与感受,这一切也许比我的整个生命还重要。……
谁都知道,没有家的人就像一叶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
可生活里,竟然还有些无情地将自己或他人的孩子逐出家庭、弃之门外,让其流浪四方,从小便成了尝辛酸的人——
这一幕我无法忘记:
那是前年我到石家庄出差,回来的时候乘的火车,在到达火车站时还有约一个小时的开车时间,孤单一人在候车室里很无聊,几张小报翻不了几分钟便把上面的内容来回看了几遍,予是只好坐在那儿装睡——周围吵吵嚷嚷的不可能真睡得着。突然有人用脚轻轻碰了我的腿一下。我睁开眼睛,不由吓了一眺:站在我面前的一中年男子,手中抱着一个婴儿向我乞讨道:“行行好给点钱,好让我给这娃儿治病……”听了这中年男子的话,我便瞟了一眼他怀中的孩子,这一瞟可把我惊得不轻,因为我还没有见过病成这样的小孩子:那孩子看上去不足一岁,硕大的脑袋却与成人的头脑不相上下,再看看那张蜡黄的脸,一双蛋黄色的眼睛大如核桃,孩子的眼神几乎看不到,只有偶而眨动一下的眼珠,说明他还活着。
“这这……这孩子是什么病?这么严重呀!”我不由得惊叫着问道。
“黄疸。”那中年男子毫无表情地说。
“这么重的病你还不带他上医院?”
“没钱。先生行行好吧。”
“给……我当即拿出一张百元钞票。”
“我代孩子谢谢你……”
“不用谢,给孩子看病要紧。”
那抱孩子的中年人走了,我赶紧闭上眼,可满眼却是刚才那可怕的婴儿硕大的蜡黄脑袋——我发誓从没有见过病得那么重的孩子。我甚至在默默想着这家人也够可怜的,孩子都病成这个样了,还靠乞讨治病,等钱乞讨齐了,那孩子还有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