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十年·第二季 精彩片段:
第四章 暗访黑医窝点
第二节 小城故事多
小城市的生活很悠闲,在那条街道上,我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信步漫走的人。亚热带的和煦阳光打在他们的肩上,他们脸上带着陶醉的神情。走累了,他们就会坐在街道两边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他们是这条街道的风景,他们点缀了这条街道。
距离街道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非常寂静的巷子,巷子里开着有限的几间门店:一间茶馆,一间烟酒店,一家小饭店。
茶馆是站长的叔叔开办的,他姓霍,我叫他霍叔。
霍叔是一个异常豁达的人,他总是笑眯眯的,像一只躺在阳光下的老猫。他从来不会生气,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会让他生气。霍叔一天到晚都泡在茶馆里。茶馆的门口有一棵老榕树。老榕树垂下长长的气根,像珠帘一样遮掩在茶馆门口。南方的夏季异常漫长,南方的天气非常炎热,而浓密树荫下的茶馆,却显得异常凉爽。所以,每逢黄昏时分,茶馆门前的榕树下,总会聚集一群人。
这群人基本都是本地人,年龄都和霍叔相当。他们也是茶馆的常客。
这群本地人的关系盘根错节,每条街道每条小巷都有他们熟识的人,都有他们的消息源。这间茶馆是这座城市每天民间新闻的集散地。这些新闻是很难在报纸上和电视里看到的,它异常鲜活、异常生动,它是真正的来自民间的“民生新闻”。
新闻的体裁分为消息和特稿。我很多消息稿件,也都来自于霍叔这里。
这个记者站只有三名记者,两名当地人,而我是外来户。这两名早到的记者垄断了市委市府的所有资源。市委市府有什么政策,他们总能从通讯员手中拿到文件和通稿。他们像防火防盗一样防范着我,害怕我会抢夺他们的新闻资源和新闻线索。其实,我和他们的新闻取向大不相同。我喜欢采写民间新闻。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新闻,我对他们那些干巴巴的时政新闻稿件,一点也不感兴趣。
那时候快到年末了,他们每天电话不断,都是部门要开年度表彰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在表彰会上,他们一手拿红包,一手拿通稿,胳膊上还会挎着年货,兴冲冲地满载而归。第二天的报纸上,就会出现部门名称和一大堆数字。这是每年年末,各种年度总结会上最常见的现象。我没有这样的机遇,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社会新闻,每天泡在霍叔的茶馆里,或者浪荡在小城的街巷,左顾右盼,打听线索。
霍叔是我遇到的难得的好人。他从来没有想过为难别人和伤害别人。他几乎没有任何嗜好,他唯一的爱好可能就是倾听别人说话。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在一言不发地倾听着,面容平静,一如枯井之水,不泛任何波澜。
霍叔偶尔还会唱起歌曲,声如破锣。他唱起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他眯缝着眼睛,脸上写满了沉醉,宛如自己就是那个穿着长衫的霍元甲,也许还有那部古老电视剧中的女主角赵倩男……我听到霍叔总是翻来覆去地唱着这一首歌曲,他也可能只会唱这一首歌曲。
霍叔没有“赵倩男”,他独身一辈子。
听别人讲,霍叔年轻的时候被抓壮丁,跟着部队,从南方一直开到了东北,在大黑山被林彪的部队包了饺子,于是就地起义,参加了解放军。建国后,东北一些部队开赴朝鲜,霍叔也去了,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中,被冻僵了,后来就被美军俘虏了,关在巨济岛。后在甄别俘虏中,霍叔不愿意去台湾,一定要回到祖国的怀抱。